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人民教师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和中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立天教授(1933-2014)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先生将“立身有道,学有专长”作为毕生治学的座右铭,孜孜不倦地献身于佛教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研究与教学。他严谨治学,著述不辍,成就斐然,是优秀佛教文化的重要弘扬者,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他长期对宗教学理论、宗教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热切关心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立天先生的逝世,是当代中国宗教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哲人虽逝,风范长存。先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治学精神,不尚浮华、笃定安身的为人品格,堪称后人楷模,值得永远铭记。本刊特约相关文章,以此纪念这位佛学泰斗!

  • 标签: 方立天 教授 专家咨询委员会 中国人民大学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 简介:《周易》坤卦“直大,不习无不利”体现出古人有关心性修养和治理事务的方法思想,影响了后世很多思想家,是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思想之一。其中对人的心理深层的分析,认为人内心的本然体性纯粹湛然,与外部世界和谐统一,对现代心理学有深刻启发;其提倡的正心诚信思想对当今社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易 坤卦 直方大 直心 心理学
  • 简介:在大同构想中,康有为尤为注重对于和仁的奖励与申彰,奖和奖仁在康有为的大同构想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仁双彰”既是大同世政治运转之依凭,同时亦是在竞争消弭之境况下,防止大同世退化变质之重保障。然而,深入检视可以发现,康有为之“仁双彰”本质上是一种“一元论”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与其意欲达成的大同世之间存在一种自反性的矛盾。“仁双彰”的施行非但不能达成康有为“人皆平等”的大同愿景,适相导致“阶层分立”之严重后果。康有为思想中强烈的“智识主义”倾向,既与有清以来儒家智识主义不断孳衍的思想进路相顺承,又是康有为现实关切的思想表征。

  • 标签: 康有为 大同 智仁双彰 伦理悖论
  • 简介:今年5月21日,是我们敬爱的赵朴初居士驾鹤西归十周年的日子。弹指挥间,十年过去了,但是,仿佛赵朴老的音容笑貌依旧,他的风采、睿智,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仍然是那么的真切、那样的亲切。在此时此刻,我们上海佛教界的同仁与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朋友们在一起,深切缅怀赵朴老,使我不禁浮想联翩。

  • 标签: 居士 睿智 中国民主促进会 明月 赵朴初
  • 简介:“介廉种子,官川开花,我要结果”是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生为追求自身价值目标而说过的极其重要的一句话。综观马启西先生的一生以及西道堂发展的历史,他的追求,在其不懈的努力及西道堂对刘思想的继承与实践中得到了实现。

  • 标签: 刘智 马启西 西道堂 伊斯兰教
  • 简介:"守清坛"是川东北一个民间道坛,其所进行的"开五"度亡仪式本质是"开通道路,释放亡魂,度品上宫"。本文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记录、描述该仪式的全过程,同时对"开五"仪式的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解释,认为该地区"开五"度亡仪式是传统道教度亡仪式的延续,体现了浓厚的道教色彩,但同时也融合了一些佛教和儒教的元素。

  • 标签: 守清坛 开五方 度亡仪式 符箓咒诀
  • 简介:读书治学,必须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并且要寻找到解释问题的角度和原则。立天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佛教研究专家,他的近作《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以下简称《要义》)甫一出版,即在学术界、读书界、出

  • 标签: 中国佛教哲学 心性论 问题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研究 印度佛教
  • 简介:库管理工作是一项很新的工作,也和传统的科研工作不一样,库实际上是由几个要素来组成的,包括从事决策咨询的渠道、人才、保障、成果、合作网络,可以把它叫做“五位一体”。目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在探索国家高端库试点过程当中有很多新的内容。

  • 标签: “五位一体” 智库 上海社会科学院 管理工作 科研工作 决策咨询
  • 简介:西汉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必仁且的德才观,不仅对汉代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对后世封建社会的人才观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的德才观是中西合璧的,他一面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德才观,把道德作为人才的首要标准,另一面又以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内容灌注其中,明确了又红又专的德才标准。研究两人的德才思想,始终不变的是德才两有、德为先的德才原则。这同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

  • 标签: 董仲舒 毛泽东 德才观 必仁且智 又红又专
  • 简介:师父要徒弟镜子为师,徒弟不解。师父解释说:“其一,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放到镜子前面部映得出;但东西移开,镜子里不留余影,这叫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你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苏姗是一位单身妈妈,自从丈夫跟她离婚后,她便独自带着6岁的女儿珍尼过日子。虽然刚开始的时候生活很艰难,但苏姗能够吃苦。苏姗相信离开了丈夫,她和女儿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苏姗一心想让女儿过上更好的日子,只要别的孩子拥有的,她便要想办法满足珍尼,因为珍尼已经失去了父爱,苏姗不能再让珍尼有别的遗憾。并且,苏姗还希望珍尼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之下学会做生意,长大以后也好接管她的公司。

  • 标签: 友爱 生活态度 生活方式 社会生活
  • 简介:管理方式,是指企业管理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而最好的管理方式,最高的思想境界,是以德容人,以诚待人。何以故?德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也。德是人们心灵深处抒发的良知良能的天性,即是善业潜能转化为显能善行的标志。古人云:“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足也。”又云:“富润屋,德润身。”“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古住今来,圣贤或有德行的人,用崇高的道德和循规蹈矩的善法,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标签: 德治 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 思想境界
  • 简介:东美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旁通不仅是《周易》的根本原理,还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他在“学易者所以通其象,学易者所以通其辞”的基础上加上一点,即“学易者所以通其理”,而这个“理”就是“旁通”之理。通过对中、西、印不同文明的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人所特有的旁通统贯的机体主义思维模式与西方二分思维模式不同.这种思维方式将世界看作是一个旁通的有机整体,从而避免了西方二分模式所带来的分裂。

  • 标签: 方东美 旁通 易传 融贯型 分离型
  • 简介:孔子语"无求生害仁,有杀身成仁",比较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志士仁人在生命与实现人生价值发生冲突时的选择是)宁肯杀身成仁,决不求生害仁。通过对古书"有……不/无……"组合所表意义的抉发,联系"宁……不/无……"组合用例,参稽汉唐旧籍"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的异序材料,可知句中的"有"、"无"并非通常认为的表示存在意义,而是表示取舍意义。

  • 标签: 《论语》 杀身成仁 取舍句
  • 简介: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库建设的重要批示,贯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提出努力打造一批“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库的精神。中国心理学界积极行动,共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心理学库建设。2013年10月14日,“中国特色心理学库建设”高层论坛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召开。论坛会邀请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负责人、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

  • 标签: 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特色 论坛会 智库 高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简介:永明延寿(904—975)可以称为一代高僧、两宗祖师、佛学泰斗及文化巨匠。大师宏阐力倡的诸法圆融、万善同归、禅净合修的思想与行践,续佛慧命,福泽后世,千百年来使释迦一代时教在中土流传不息,化众无数。大师的巍巍功德永远值得后人缅怀。

  • 标签: 杭州市 佛教 净慈寺 永明塔院 楹联赏析 文化遗产
  • 简介: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了有关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主题演讲。3月29日,在北京肿瘤医院,我颇为激动地向住院中的恩师立天教授介绍了这篇讲话,并拿出手机为老师诵读。3月31日,当我再次来到病房的时候,老师拿出了一张刊载习主席讲话的《光明日报》,上面密密麻麻地划了重点,做了标记;并坚决要求出院。那天还有几位师兄在,人家都劝说老师,好不容易住进一间条件比较好的病房,就在医院安静养着吧。老师话语不多,但不以为然。4月1日8点多钟,当我再次来到病房的时候,发现老师和师母已经把所有的行李都打包整理好了,说是6点多钟就起来收拾了,现在就等着医生查房,出院回家。那天医生很忙,接近中午才办完了手续。老师就一直坐卧不宁地在病房等着。

  • 标签: 中华文明 方立天 教授 恩师 传承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简介:第一佛土是“色究竟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不在任何之下,亦即无上超越,美得难以想像、难以言说;此一卓越境界名为法界。法界不是具体的境界或单独的处所,法界是因见色蕴本性而获得的证悟。当你得见色蕴本性时,即证得与其相应的佛土法界。你可以用完美之身显现此一证悟,而大日如来本尊便是这种显现的代表。在此过程当中,无明烦恼转成法界体性,无明的本性。如是,五蕴及五烦恼都变为清净或回归本性了。

  • 标签: 藏传佛教 智慧 造像 心性 本性 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