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16世纪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与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Watts,1674一1748)于18世纪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瓦茨 18世纪英国教会圣诗改革 传统与创新
  • 简介:雷蒙·威廉斯、E.P.汤普森、理查德·霍加特等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重视工人阶级与大众文化经验,在"文化与社会"的经验视角上建构了"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在理论形式上则表征了一种理论与现实交互影响的经验性特性。"文化与社会"的传统、文化研究的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分别构成了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经验性的文化、美学与理论的内容,在文化经验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张力形式中充分体现了其理论价值和影响,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

  • 标签: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化与社会 经验 文化马克思主义
  • 简介:宋代士人积极致力于作仪化民,现存私修士庶仪典含通礼、专礼与杂礼,在体例和内容方面反映了两宋之别。北宋私修士庶仪典,除祭祀专礼之外,还包括仪文较少且偏重于伦理道德训教的家礼、家范、乡约,以及如《司马书仪》的“偏向经注的仪注体”;南宋私修士庶仪典,除道德训教类与北宋礼书辑本,晚期更是出现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家礼》,具有鲜明的实用性。藉由对《司马书仪》和《家礼》之“丧仪”的比较分析,可以管窥两宋“仪注体”与“经注体”由合至分的过程。不同于汉唐以降知“仪”而不知“礼”,仪注之学渐盛而《仪礼》经学渐衰的情况,南宋时期“仪注体”与“经注体”的分离,恰好是实践礼仪与《仪礼》经学分别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体现。

  • 标签: 两宋《司马氏书仪》《家礼》 丧仪
  • 简介:一、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潮李旸:塞耶斯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访谈。您是当代英国学界为数不多的公开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您所创办的《激进哲学》和《马克思与哲学书评》亦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平台,能否介绍一下您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立场是怎样形成的?

  • 标签: 社会主义 正义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音色简洁、清晰、深沉、庄重,非常独特。从埙曲《楚歌》的源起与文化意蕴、音乐音响基本组织形式等方面对于埙曲《楚歌》进行审美特征分析,并以黄河泥埙九孔埙吹奏实践用为案例来验证。可见,只有深入研究埙教学之方法,探究埙乐谱之韵涵,借鉴中国与西方之音乐元素,挖掘传统与现代之创作手法,才能不断赋予黄河泥埙新的艺术生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黄河泥埙艺术,将其发扬光大。

  • 标签: 埙曲 《楚歌》 审美特征
  • 简介: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初所提出的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双重使命”思想,有其特定的话语背景和历史背景。他晚年对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作用只有否定意义上的评价就是缘于这种特定的话语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两种情况都是马克思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对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英国与印度关系考察中具体运用的基础,其间没有所谓历史观和世界观的重大转变,更没有所谓受“欧洲中心论”影响的问题。因此,我们务必要把马克思的相关思想发展置于特定的话语背景和历史背景及其变化中来把握,万万不可“望文生义”,随意发挥。

  • 标签: 英国殖民主义 双重使命 话语背景 时代背景
  • 简介:[受访者简介]大卫·希尔(DaveHill),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和活动家。现任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教育学教授,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英国伦敦密德萨斯大学、希腊雅典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研究与教育研究所(IIRE)研究员,国际批判教育会议(ICOS)和左翼教育者Hillcole组织创建者,《批判教育政策研究杂志》主编。13次当选英国和欧洲等工会地区领导人,多次领导和参加工人罢工和示威。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危机、批判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新自由主义 工人阶级 当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