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采用CT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组以参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区分,参照组接受CT检查,观察组应用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早期病变及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检出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临床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采用磁共振检查结果比CT检查结果更加精确,实际应用期间可结合两种检查方式优点,显著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诊断依据。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T检查 磁共振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CNS)真菌感染以病情严重、诊断困难、治疗棘手而具挑战性。本文介绍了导致CNS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病原谱和实验室指标。由于CNS真菌感染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尤其需要临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一旦感染则需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有效开展优化诊疗方案,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真菌感染 病原谱 实验室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肝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受者的临床资料。以"肝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 "曲霉" "liver transplan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rain" "aspergillus"为中英文检索关键词,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截止至2022年1月近5年的以英文或中文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受者,女,33岁,因肝移植术后48 d出现乏力伴胸闷气促入院,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双肺多发性渗出性病变,多次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给予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胸闷气促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肝移植术后79 d受者出现顽固性恶心、呕吐,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常规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提示为烟曲霉感染,遂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受者症状好转,伏立康唑持续治疗8个月后痊愈。该受者13个月后因反复胆道感染导致胆汁淤积,最终死于移植肝肝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的病死率很高,及时有效的治疗仍有望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肝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 曲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分别对其实施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诊断、CT联合磁共振诊断,并以脑脊液病细胞学结果为参照依据,对其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脊液病细胞学结果证实,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分别为病毒性脑炎26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脑囊虫病7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3例,三者诊断准确率相比较,磁共振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CT联合磁共振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优选诊断方案推广使用。

  • 标签: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CT核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 ),同期选取 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对象 (对照组 ),两组患者临床均实施 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对比 CT检查异常率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异常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进行诊断过程中,采用 CT以及核磁共振联合诊断的方法,获得的诊断效果显著,最终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和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撷取的1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75例。实验组通过MRI检测,参照组通过CT检测,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诊断情况实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参照组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3.33%、69.33%,组间比较差异突出,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采用CT、MRI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后者的异常检出率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 MRI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用 CT和磁共振的诊断结果。方法 将 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将 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 CT和磁共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 CT诊断异常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磁共振诊断异常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均有显著差异( P< 0.05);研究组中,使用磁共振诊断脑囊虫疾病、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的异常率明显高于 CT诊断异常率,比较结果差异明显( P< 0.0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用 CT和磁共振诊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进行普及。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分别对其实施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诊断、CT联合磁共振诊断,并以脑脊液病细胞学结果为参照依据,对其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脊液病细胞学结果证实,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分别为病毒性脑炎26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脑囊虫病7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3例,三者诊断准确率相比较,磁共振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CT联合磁共振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优选诊断方案推广使用。

  • 标签: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皮毛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先天性皮毛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早期予手术联合术后抗炎治疗。术后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感染控制效果,采用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SBN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皮毛窦,合并的脊髓拴系等疾病处理满意。1例患者术后出现刀口愈合不良,余14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66个月,中位时间为23个月。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无一例病灶复发。SBNS评估结果表明,术前的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末次随访时的SBNS中位评分(上、下四分位数)高于术前[分别为15(13,15)分和13(11,15)分],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9,P=0.007)。结论对于先天性皮毛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通过早期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灶联合针对性药物抗炎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外科手术 先天性皮毛窦 治疗结果 脊髓拴系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1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86例。对照组患者行磁共振扫描,实验组患者行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情况与早期病变情况。对照组检测正常率为4.65%,异常率为95.35%,实验组检测正常率为11.63%,异常率为88.37%。对照组早期病变例数比例稍高于实验组。经过比较发现,对照组检测正常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检验异常率高于实验组患者检验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的诊断价值稍高于CT,检出率更高。结论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进行诊断时,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实际诊断中,需结合患者结合以及医院结合进行合理选择,必要的情况下,可对患者采用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联合的方式,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CT 磁共振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50例分析。方法:对我院在时间范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50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学检验,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感染类型、临床症状以及疾病转归。结果:经过分析后,感染类型中由HIV原发引起的感染患者有8例,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患者有17例,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患者有22例,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患者有2例,由弓形虫引起的感染患者有1例。临床表现中发热患者有39例,头痛患者有44例,呕吐患者有26例,脑膜刺激征患者有14例。疾病转归中病情好转患者有22例,病情加重患者有20例,死亡患者有8例。结论: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的疾病类型和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仔细鉴别,展开有效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中枢神经系统 机会性感染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分为比对组(26名)和观察组(27名)。比对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比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结论 对于颅脑手术患者可通过采取危重症监护、使用免疫药剂、缩短住院时间、不使用抗生素可显著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并予以早期护理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术 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颅脑手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临床上的感染率。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间我院接受颅脑手术的956例患者,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被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结果: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总发生率为7.45%。针对不同疾病而言,发生率最高的为颅脑肿瘤(8.9%),其次是脑血管疾病(7.2%)和脑外伤(6.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EVD留置时长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02);留置EVD超过7天及术后应用特定抗生素治疗均为CNSI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P<0.05)。 结论:颅脑手术后CNSI的发生较为常见,临床上应加强对EVD留置时间的管理,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 标签: 颅脑手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护理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Erdheim-Chester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患者男性,66岁。因额面部多发包块10余年,伴癫痫发作4年,近期加重入院。头颅CT示额部皮下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右侧额叶片状低密度影。MRI示右侧额叶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同时双侧硬脑膜、大脑镰不规则增厚、明显强化。额面部软组织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较明显强化。行额部包块切除术和脑膜、额叶病变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Erdheim-Chester病侵犯中枢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Erdheim-Chester病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肿瘤,随着危险度分层治疗的不断完善,其完全缓解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仍是白血病死亡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儿童CNSL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共振分类诊断》于2014年4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院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院长、影像系主任余永强主编,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冯晓源、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组组长卢光明写序。全书共分为12章,按照WHO第4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顺序撰写。

  • 标签: 分类诊断 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发行 余永强 第一临床学院 冯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