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股静脉结扎联合后肢石膏固定法造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次给药组、3次给药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最后一次干预后3小时处死大鼠并取其股静脉血管及其主要属支,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IL-6、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次给药组和3次给药组深静脉内皮组织中的IL-6、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给药组和1次给药组比较IL-6、TNF-α含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血栓模型中IL-6、TNF-α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对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厄洛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为出现皮疹19例(73.1%),其中Ⅰ度皮疹8例(30.8%)、Ⅱ度皮疹5例(19.2%)、Ⅲ度皮疹4例(15.4%)、Ⅳ度皮疹2例(7.69%),腹泻12例(46.2%),甲沟炎4例(15.4%),皮肤干燥6例(23.1%),口腔溃疡3例(11.5%),肝功能异常3例(11.5%)。结论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对症护理等措施后,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26例患者均未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终止治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介导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信号分子在急性肝衰竭小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Wy-14643激活PPARα、用质粒促进CHOP表达,检测小鼠肝脏病理改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酯(AST)评价肝脏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LPS刺激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siRNA抑制PPARα、CHO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D-GalN/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中,促进PPARα活性抑制了小鼠肝脏出血和炎症,降低了血清转氨酶水平,也降低了肝组织中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P < 0.01)。促进CHOP表达,逆转了PPARα激活带来的肝脏保护作用,肝脏损伤加重,炎症因子表达增加(P < 0.01)。细胞水平上,PPARα活性抑制促进了炎症因子的增高(P < 0.01),同时抑制CHOP活性后使炎症因子重新下降(P < 0.01)。结论急性肝衰竭肝损伤中PPARα和CHOP分子是调节炎症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促进PPARα可下调CHOP抑制炎症因子发挥对小鼠肝衰竭的保护性作用。

  • 标签: 急性肝衰竭 炎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根据GenBank上报道的生真菌Neotyphodiumcoenophialum和N.lolii的Nc25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FM1/R1和F3/R652,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从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中检测生真菌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常规PCR和巢式PCR方法。

  • 标签: 高羊茅 多年生黑麦草 内生真菌 分子检测
  • 简介:由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导出分子射线中分子按频率分布,并给出了分子射线中分子按频率分布中的三个特征频率、分界动能和分界温度。

  • 标签: 频率 概率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改善颅肿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76例颅肿瘤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对76例颅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38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应激反应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颅内肿瘤 应激反应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护理干预对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于2019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02例颅肿瘤患者作研究样本,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率、收缩压、评价动脉压指标值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值均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干预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情况,以及相关的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比较优质的护理服务提供帮助。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情绪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探视、向患者讲解颅脑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麻醉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实例、健康科普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颅脑肿瘤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颅脑肿瘤病情得到改善,稳定情绪,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颅脑肿瘤 围手术期 焦虑心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9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90例颅肿瘤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 45例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和生理等应激反应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心率( 76.25±6.21)次 /min、平均动脉压( 11.52±1.34) kPa比对照组低( P< 0.05)。结论:对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有效减小应激反应的影响。

  • 标签: 颅内肿瘤 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应激性反应。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手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作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血压、心率相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疼痛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减轻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

  • 标签: 锁骨骨折 手术 应激反应 护理
  • 简介:对下喷自吸环流反应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团三相流体系的液相局部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改进皮托管对液相瞬时速度进行了测量,并借助湍流统计理论对渡相平均速度、液相湍动速度和湍动微尺度等液相局部流动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处理,着重讨论了喷射液体流量和固体粒子加入量分别对喷射有效区和导流筒管流区液相局部流动参数的影响.

  • 标签: 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 气-液-固三相流 局部流动特性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鼻高反应性的疾病主要包括血管运动性和变态反应性鼻炎。目前,在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下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能够控制,但是还有一些患者的症状频繁发作在或者持续发作,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近年,鼻镜技术取得很大的发展,一些医生通过镜下手术治疗的方式对鼻高反应性疾病进行治疗,得到了非常好的的疗效,本文对鼻镜下手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效果予以综述。

  • 标签: 鼻高反应性疾病 翼管神经切断术 鼻后神经切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颅肿瘤患者40例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护理后的血压和心率与护理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护理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升高;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和护理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颅肿瘤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更有利于保持其血压和心率的稳定,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改善颅肿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76例颅肿瘤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对76例颅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38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应激反应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颅内肿瘤 应激反应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颅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2例颅肿瘤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6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及生命体征。结果:实验组的应激反应及生命体征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能够改善颅肿瘤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生命体征,作用积极,效果较好。

  • 标签: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 颅内肿瘤 应激反应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息肉镜下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8月32例胃肠息肉患者,按1:1比例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观察组开展无痛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无痛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 标签: 胃肠息肉 内镜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快速、准确诊断心血管器械感染仍是临床的一大挑战。解剖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或CT血管造影术是临床疑似心内膜炎的一线检查。其能检出赘生物和瓣膜周边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比,具有独特优点。其可在发生形态学损伤前诊断早期心脏器械感染,并识别感染源或在体内其他部位的细菌栓子。尽管18F-FDG PET/CT的异常结果已作为器械相关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诊断标准,被纳入到2015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但美国指南尚未纳入这一标准。除了这些临床可用的影像学手段,研究者们还致力于开发靶向细菌的示踪剂用于特异性感染显像,包括细菌麦芽糖糊精转运体、细菌胸苷激酶、抗生素、抗菌肽、细菌抗体、噬菌体和细菌DNA/RNA杂交核苷酸寡聚物的示踪剂。在上述示踪剂中,放射性标记的抗生素已在人体中进行了研究,但未能成功在临床上用于感染显像。其余大多数示踪剂仅在实验动物中进行了研究。本文比较了解剖和功能影像在心脏器械感染中的作用,并讨论了18F-FDG和细菌靶向示踪剂的优缺点。

  • 标签: 脱氧葡萄糖 PET/CT 细菌 感染 麦芽糖糊精转运体 心血管器械
  • 简介: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基础疾病左心衰竭合并妊娠时,左心室功能的变化及其肥厚重构的病理分子变化。方法微创主动脉弓缩窄(TAC)建立左心衰竭小鼠,诱导其妊娠,于妊娠晚期超声心动图(TTE)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病理方法评估测心肌肥厚、间质纤维化以及毛细血管密度,监测器官重量、胎鼠体重、数量以评估左心室反应及其肥厚重构的变化以及对胎鼠的影响。结果重度缩窄sTAC组的妊娠率是62.5%,妊娠期间的死亡率是8.7%,中度缩窄mTAC及假手术组所有小鼠怀孕无死亡,三组中胎鼠的数量和平均体重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怀孕sTAC小鼠的LVFS%有明显下降(21.6±1.18vs.15.9±1.41,P<0.05),且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一步扩大(P<0.01);而妊娠sTAC小鼠的LVFS%略有下降至18.1±1.67(P>0.05),其左心室腔并未有进一步明显扩张,且扩张的幅度明显小于未妊娠sTAC小鼠;mTAC小鼠的超声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HE染色发现sTAC组未妊娠小鼠心肌细胞横径明显大于妊娠小鼠(62.04±0.98vs.48.46±1.33,P<0.05),后者与mTAC妊娠小鼠的心肌细胞横径无明显差异(P>0.05);无论妊娠和非妊娠sTAC小鼠,均显示明显的间质纤维化(P<0.05);而mTAC组和假手术组的纤维化程度均<1%,mTAC或sTAC小鼠,无论有无妊娠,毛细血管密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未怀孕sTAC小鼠低于怀孕sTAC小鼠(1675.02±41.15vs.1916.91±48.04,P<0.05)。结论妊娠伴随的心血管系统变化会诱使已经衰竭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但顺利妊娠分娩仍是完全可能的,其心肌肥厚重构反而轻于未妊娠时,可能机制是高水平的雌激素部分抵消了妊娠状态对心功能的不利影响,延缓心肌肥厚重构的进展,从而有利于心脏收缩功能的保存。

  • 标签: 妊娠 心力衰竭 小鼠 雌激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