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产妇的病情观察以及护理思路,分析护理方案。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内我院中收入的100例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中均纳入50例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选择循证护理方案。对所有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应用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总体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进行护理时,将循证护理应用与其中能够配合患者手术前期的工作,对于患者后续治疗的开展来说有积极意义务,具有较高的临床可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部位 妊娠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子宫切口妊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3年1月-12月作为时间节点,在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合计共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均有所下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子宫切口妊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更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负面情绪 子宫切口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的术前护理。结果通过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手术前的护理,提高床位周转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重获健康。结论通过对本院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护理,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态经历手术全过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外科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88例进行分析,寻找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给予实施临床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后,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切口一期愈合率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是至关重要的,关于术后切口感染也是临床护理中值得学习的问题,寻找关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治愈效果,减少切口感染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 标签: 外科 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我院妇产科在2008年9月~2009年11月期间进行的196例腹部切口手术患者的护理心得。结果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严格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并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很大程度上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腹产术后产妇腹部手术切口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剖腹产手术的产妇204例,在常规术后护理工作中加入切口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护理满意度、切口感染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剖腹产手术患者204例中满意158例,尚可43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201例,约占98.53%;剖腹产术后产妇切口感染率0例,感染率0.00%,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者0例(0.00),发生切口裂开1例(0.49%,1/204)。结论通过对剖腹产术后产妇切口进行专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脂肪液化等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对缓解产妇痛苦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还能促使手术切口加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升产妇对妇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剖腹产后 切口护理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切口疝、脐疝、白线疝的外科护理。方法根据状况进行一般护理或配合手术进行护理。结论通过对切口疝、脐疝、白线疝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和防止切口感染。

  • 标签: 切口疝 脐疝 白线疝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对腹部切口手术产后护理的效果,探讨产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切口剖宫产手术的产妇40例,将所有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组产妇采取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总结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小时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剖宫产手术后的护理措施中,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产妇术后状态,缩短术后产妇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泌乳时间,改善产妇术后恢复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产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 52例患者,将我院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 (26例 )与对照组 (26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干预护理策略加强切口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以及肠蠕动的恢复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本组 52例惠者中,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同时对照组在切口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低于观察组。其中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通过对本院妇产科 52例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护理,患者切口良好,均痊愈出院,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切口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观察与护理的办法与规律。方法通过回顾在我院妇产科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情况,探索其护理规律。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妇产科护理论文时间为2.6h,手术均成功,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2例。这些患者在术后3—11d,经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为3—22d,平均8.4d。结论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腹部切口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院内选取40例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产妇,将其作为试验组,选取40例同期收治的剖宫产切口未感染的产妇,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引发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试验组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低,胎膜早破、检查次数>2次的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比对照组高,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提供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保证产妇的健康。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壁切口疝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和效果展开分析讨论。方法本次实验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整治的腹壁切口疝手术患者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每一组各28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腹壁切口疝术后并发症采取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的并发症复发及发生率减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壁切口疝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预防感染经验。方法选取外科手术患者8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给予相应临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切口一期愈合率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是关键,寻找关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外科 切口感染 护理
  • 简介:(贵州省大方县中医院551600)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护理工作的提高。方法对12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观察其反应。结果通过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对切口进行的严密护理和康复指导,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情绪的安抚,科学的预防,护理的舒适度,合理的饮食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重要护理,对减轻病人疼痛、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和术后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 切口 科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产妇(或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促进切口愈合,改善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产妇(或患者),均行腹部手术,为全部病例应用综合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结果80例妇产科研究对象手术切口愈合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5%,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6.32±5.36)h、(9.12±2.51)d、(10.53±2.68)d,护理满意度为96.2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用于妇产科腹部手术产妇(或患者),可促进切口恢复,并收获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产科手术后患者腹部切口护理技巧的体会。首先回顾并分析了我院去年对产科腹部切口患者所进行的护理工作。通过采用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手术当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手术之后对患者切口执行严密的护理,以及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最终促进了手术患者的早日康复。通过对本院产科的一百例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手术切口恢复良好,并痊愈出院,表明该护理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腹部切口手术的成功率,从而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最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出现,比较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手术 腹部切口 护理技巧 心理护理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Ⅰ、Ⅱ类手术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30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我科室病房装有空气消毒机,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手术切口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伤口暴露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切口细菌培养、换药次数、住院天数等。结果观察组切口红肿12例、甲级愈合146例、细菌培养阳性10例、换药次数(2.4±0.7)次、住院天数(6.8±1.5)d;对照组切口红肿11例、甲级愈合138例、细菌培养阳性13例、换药次数(6.3±2.1)次、住院天数(8.4±1.9)d;两组患者在切口细菌培养、切口红肿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具备空气净化条件的心胸外科病房对Ⅰ、Ⅱ类手术切口采取伤口暴露为主的护理方法有利于病人伤口愈合。

  • 标签: 暴露疗法 手术切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364例患者实施的护理。结果通过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对切口进行的严密护理和康复指导,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对患者腹部切口进行护理,能够使患者切口恢复良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腹部切口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