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接触苯苯与非霍奇金淋巴(non-HodgkinlymphomaNHL)之间的关联。方法检索国内外各大类型数据库,获得有关职业接触苯与非霍奇金淋巴(NHL)关系的文献,采用Revman4.2软件对筛选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倒漏斗图法定性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11篇,累计病例5916例,对照10346例。经Meta分析得出苯的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NHL)发病合并OR值为1.02,95%可信区间为0.92-1.14。结论苯的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NHL)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并不能证明苯暴露是非霍奇金淋巴(NHL)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N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5岁NHL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NHL高发病年龄段为65~75岁;弥漫大B细胞淋巴(55.0%)为最常见病理类型。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78d。确诊时ECOG评分0~1分者较多(62.5%);45%的患者有伴发疾病,最常见的伴发疾病为高血压病。临床分期、全身症状、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与总生存时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NHL患者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但病情发展较慢。临床分期、全身症状、ECOG评分、IPI与总生存时间有相关性。

  • 标签: 老年人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坐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家中餐厅里,薛玲玲(化名)点了几份清淡的小吃。前不久刚刚接受脸部放疗的她,心情格外放松,她的治疗已经结束,下周即可回国。而此前,面对突如其来的淋巴癌,她曾一度准备放弃治疗。

  • 标签: 放弃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痊愈 患者 马萨诸塞州 波士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针对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应用美罗华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实施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以6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的是美罗华治疗,且针对用药之后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制定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护理成效进行观察?结果以上调查的66例患者在用药之后34例出现了不同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过敏反应?轻度消化道症状?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在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之后,21例患者的症状得以完全缓解,其余13例得以部分缓解?结论临床上采用美罗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多,但是及时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则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促进患者的治疗?

  • 标签: 美罗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化疗对老年复发性B细胞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美罗华与化疗联合治疗。深入对美罗华的病理知识进行了解,详细对药物使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化疗后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等进行观察。针对患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结果经药物联合化疗后,患者均获得良好病情控制,经针对性护理方案,所有患者均有较高治疗依从性,快速缓解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老年复发性B细胞所致非霍奇金恶性淋巴采取化疗与美罗华治疗效果显著,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B细胞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美罗华 化疗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本院血液科90例住院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可以评估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明确其在血液病发病机制和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为患者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血液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淋巴化疗留置PICC58例,依照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护理;余29例接受全面护理,入组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组间CRBSI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且满意度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面护理在淋巴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护理中运用效果佳,值得运用。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NHL)患者的不同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NHL死亡的患者,共计76例。通过对相关临床资料的统计,总结死亡原因。针对死亡原因与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logistic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最终与死因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AnnArbor分期Ⅳ期和B症状是脏器功能衰竭为死亡原因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及原发于淋巴结内是感染为死亡原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应对NHL患者进行正确评估,重视与死亡相关的各种高危因素,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死亡原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NOS)预后有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初诊的DLBCL-NOS病例,分析病人的AnnArbor分期和分组、国示预后指数(IPI)、β2-微球蛋白等因素与病人治疗后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与总体生存(OS)的关系。结果除了患者的年龄、IPI评分、AnnArbor分组地与患者的CR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患者年龄、IPI评分、骨髓侵犯,LDH和β2-微球蛋白水平、AnnArbor分期和分组、结外累及与病人的OS有关(均P<0.05)。结论除了IPI评分中的年龄、血LDH水平、结外病变、AnnArbor分期等参数外,AnnArbor分组和β2-微球蛋白也与DLBCL-NOS的预后有关。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型 回顾性 Ann Arbor分组 &beta 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接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32例患者,将这32例入院诊疗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奇数、偶数诊疗的先后顺序分组,一组使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标准方案(参照组,共有16例),而另一组使用强化方案治疗(研究组,共有16例).结果使用强化预处理方案治疗的研究组,其复发率、死亡率与参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而生存时间相较于参照组则显著要长,p<0.05.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ANC的重建时间、PLT重建时间、RRT的发生率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使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强化预处理方案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参照组的标准方案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白血病的复发几率,帮助患者延长生存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2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放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分组,A组患者给予单纯放射治疗(11例),B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10例),C组患者(19例)给予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行比较,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期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94.7%)高于A组(81.8%)和B组(40.0%),同时,C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期分别为84.2%、63.2%、31.6%,也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患者的治疗方式中,放射治疗发挥重要治疗作用,能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提高整体生存率。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放射治疗 疗效
  • 简介:患者,男,59岁,因“发热10余天”于2014年4月17日收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患者自2014年4月6日起无明显诱困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伴四肢酸痛,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自服“阿莫西林、泰诺”治疗,体温曾一度正常,后再次出现发热,当地医院予“头孢类”抗感染治疗后无明显好转。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乳酸性酸中毒 抗感染治疗 同济医院 同济大学 阿莫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恶性淋巴化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之后,对其情绪状态及其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以8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淋巴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的是循证护理),每组人数分别为40例和46例,以自评量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维度变化?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各项测量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之下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改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恶性淋巴化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能够将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改善,同时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淋巴瘤化疗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情绪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滤泡型淋巴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0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治滤泡型淋巴患者,共60例,34例给予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26例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在60例患者中,CR患者有53例,PR患者有2例,RR为91.66%,并且两组用药方案无明显差异(P>0.05);在本研究中的滤泡型淋巴患者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骨髓抑制发生率主要反应在白细胞减少,均为可逆性,对症治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得到缓解,白细胞有所升高。结论对于初治滤泡型淋巴患者给予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发生率低,病人可耐受,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可以推荐应用。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初治滤泡型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MRI和CT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脑部肿瘤患者168例,均接受MRI检查和CT检查,对比患者的最终病理结果和两种检查结果,对两种检查方式的优劣势进行探讨,结果病理确诊30例,MRI检查28例,CT检查24例,两种检查方法与最终病理结果之间的诊断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阿扎司琼和昂丹司琼治疗(63例)恶性淋巴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其中盐酸阿扎司琼组33例,昂丹司琼组30例。结果盐酸阿扎司琼组有效率93.9%(31/33),昂丹司琼组有效率70.0%(21/30)。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盐酸阿扎司琼组未出现椎体外系反应。结论盐酸阿扎司琼防治恶性淋巴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