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襄阳市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襄阳市2005~2014年丙型肝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十年间襄阳市丙型肝炎发病率为2.54~5.69/10万,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季节性不明显,各县区发病不均。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为主。结论该市丙型肝炎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其传播流行。

  • 标签: 丙型肝炎 疫情 分析
  • 简介:为系统研究DHV在脑组织引起的病理变化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通过人工感染雏鸭DHV的方法建立DHV的疾病病理模型,运用常规病理技术、组织中自由基的测定等方法,探索DHV感染时间的发展,脑组织病变和感染时间之间的关联度以及组织生化指标和脑组织病变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显示,试验组雏鸭大脑于攻毒后不同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脑组织中NO、MDA含量随时间变化一致。试验得出:NO在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雏鸭出现神经症状和脑组织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鸭肝炎 脑组织病变 一氧化氮 脂质过氧化反应 丙二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常规生活检验项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常规血细胞分析及生化检查,对比两组调查者的检测结果,分析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肝炎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肝炎组TBIL、ALT指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ALB及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LB与A/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查病毒性肝炎,具有较高的检出能力,并且操作简单、检测迅速,经济性高,可依据临床比较、分析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效率。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常规生化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测指标变化,探讨对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的临床观察及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慢性重症肝炎 临床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回顾性总结护理经验并进行分析。结果经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12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母婴均健康。结论合理得当的护理措施,可使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减轻、好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孕妇顺利分娩。

  • 标签: 妊娠 乙型肝炎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对肾功能影响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现代传染病学》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选择18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24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6.5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3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1例,丁型肝炎肝硬化1例,终末期(死亡组)33例。其中代偿期98例(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1.5岁。进行肝功能、血液生物化学检测,分析不同病期、血液系统、肝功能改变及并发症对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尿素(Urea)、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患者不同病期血液检测均显示,随病情进展,β2-MG、LDH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7,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Ure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0例血液检查,肝炎肝硬化贫血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组和血小板减少组β2-MG、LDH、Cr及Urea水平与其各自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系血细胞减少组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9,P〈0.01)。肝炎肝硬化患者按ALT、AST、AST/ALT比值、甲脂蛋白(AFP)变化分组,其升高组与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β2-MG、LDH、Cr及Urea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恶化,血清β2-MG、LDH、Cr、Ure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在肝炎肝硬化病期中检测β2-MG、Urea、Cr、LDH变化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与病情轻重和疾病转归密切相关,是预测肝肾病情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肾功能 Β2-微球蛋白 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传染消毒隔离和护理管理的措施及价值。方法从我院重症肝炎患者中选择106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消毒隔离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并从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和心理干预三个方面强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重症肝炎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致使相关医务人员感染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的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和肝肾综合征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肝炎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建立严格的传染消毒隔离和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多项并发症,减少感染几率,减轻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痛苦。

  • 标签: 重症肝炎 传染消毒隔离 护理管理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进行分析。结果针对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性特点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管理和经济投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结论病毒性肝炎目前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慢性及重型肝炎应合理用药。甲型肝炎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同时管理好传染源,必要时进行被动免疫等措施。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使用,对乙型和丁型肝炎可采取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同时切断传播途径等预防措施。对丙型与戊型肝炎,因其疫苗研制困难很大,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对庚型肝炎目前认识尚不清楚,难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但仍倾向于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预防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烯磷脂胆碱合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在戊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戊型肝炎患者的97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51),对照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烯磷脂胆碱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肝功能指标(ALT、AST与TBi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戊型肝炎的治疗中,采用多烯磷脂胆碱合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还原性谷胱甘肽。

  • 标签: 戊型肝炎 还原性谷胱甘肽 多烯磷脂胆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方法对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适时终止妊娠,加强产程的观察与护理,可以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促进早日康复。结论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配合综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护理重点是病情动态观察,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从而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妊娠产妇 病毒性肝炎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评价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与血清中丙型肝炎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方法分别取已知丙型肝炎感染者及未感染者,牙周疾病患者、健康志愿者的口腔黏膜渗出液标本,检测丙型肝炎抗体(IgG)。同时采集上述受检者的血清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IgG)。结果经研究发现,20例已确诊丙型肝炎感染者口腔黏膜渗出液标本为阳性,其余健康受检者的口腔黏膜渗出液标本均为阴性,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丙型肝炎抗体(IgG)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为和特异性均为100%,与ELISA检测的一致性为99.5%。结论由于口腔黏膜渗出液标本采集方便且暴露性小,因此在口岸现场检验检疫大量疑似病例或高危人群中实现现场、快速的筛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IGG 口腔黏膜渗出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