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关于碱金属氯化物水溶液电解生产氯和高纯度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的方法,更特殊地说,有关在盐水重饱和之前,向淡盐水中加入钙离子,控制硫酸杂质浓度的方法。

  • 标签: 离子膜电解 氯碱工艺
  • 简介:研究了白腐菌对草类亚硫酸CEH漂白废水的处理,并进一步探讨了白腐菌对废水中污染物质的纯底物的降解情况。研究表明:(1)白腐菌处理效果与漂白废水的DH值有关;(2)白腐菌处理后的漂白废水再经化学处理.可提高处理后废水排放等级标准;(3)白腐茸对漂白废水中重要污染物质——氯代酚类化合物的降解能力与氯原子的取代位置、取代数量有关。

  • 标签: 漂白废水 白腐菌 氯代酚 降解能力 污染物质 废水排放
  • 简介:固体肥料-无机酸溶性硫酸含量的测定-重量法ISO10084:1992(E)Solid fertilizers-Determinaton of mineral-acid-Soluble sulfate content-Gravimetricmetho...

  • 标签: 硫酸盐含量 固体肥料 酸溶性 试验结果 沉淀物 算术平均值
  • 简介:建立了一种用流动注射测定亚硫酸的新方法。在pH=6的缓冲介质中亚硫酸使孔雀石绿溶液褪色,褪色程度与亚硫酸浓度线性相关。测定浓度范围是2×10-4~2.6×10-2g/L,线性方程为y=13.982x-0.3703,其中R2=0.9991。测定用最大吸收波长为615nm。此法与国标比较误差在±5%范围内,方法简单,方便,应用在食品测定中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流动注射 亚硫酸盐 孔雀石绿 褪色法
  • 简介:研究了以硫酸木素为原料告成生物可降解型聚氨酯材料的方法,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各种木素的结构特征以及对氨基甲酸酯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TGA和DS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木素原料所合成的聚氨酯的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木素具有典型的聚多元醇结构,用木开绿灯作原料合成的聚氨酯与典型的PEG型聚氨酯有相似的化学结构,虽然木素的添加对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a)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然而添加木素可以使得聚氨酯在400℃以下的分解百分率明显下降.说明以木素为原料的聚氨酯高分子具有较好的耐热件能。

  • 标签: 聚氨酯材料 合成 原料 硫酸盐 多元醇 木素
  • 简介: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入海河口水样中硫酸的方法。样品经0.45μm滤膜过滤后稀释进样,线性响应良好,基体干扰小,测定硫酸的方法检出限为0.03mg/L,加标回收率为95.0%-99.5%,精密度为2.0%-2.5%。方法具有方便、快捷、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等优点,可以满足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硫酸盐 入海河口
  • 简介:硫酸竹浆包含漆酶/天然介体漂白段的全无氯(TCF)漂白各段的残余木素进行了GPC、TGA、FT—IR、‘H-NMR和”CNMR分析,主要探讨漆酶/天然介体体系(LMS)漂白的机理。分析表明,随漂白的进行,竹浆残余木素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分子质量降低;经LMS处理后,竹浆残余木素的热稳定性变差,更易在较低温度下热解;竹浆木素为GSH型,结构单元以G为主,苯丙烷单元之间的连接以β-O-4’为主,此外还有β-1’和β-5’连接。原浆木素中的羟基以酚羟基为主,苯丙烷单元中S的含量(以物质的量计,下同)少于1/3;0段残余木素中,脂肪族羟基比酚羟基多,且有少量-COOH、-0CH3被脱除,苯丙烷单元中G〉H〉S;LMS段残余木素中的羟基以脂肪族羟基为主,S单元含量增加,H单元含量减少,β-1’连接增加,β-5’连接很少。

  • 标签: 硫酸盐竹浆 全无氯漂白 漆酶/天然介体体系漂白 GPC TGA
  • 简介:摘要在海拔高度3700m的高原上,昼夜温差最高达到30摄氏度,在该自然环境下,对比于常规条件,混凝土结构收缩较大,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对有抗渗、抗腐蚀要求的混凝土结构需严格控制各种裂缝的产生,同时还需采取其它附加的保护措施防止腐蚀性物质进入到混凝土结构内造成隐蔽部位由内到外的结构破坏。在高原硫酸生产车间的混凝土地坪工程施工中,针对如何控制地坪施工质量,防止主体混凝土结构受到腐蚀破坏,编制此文章。

  • 标签: 抗硫酸盐 聚氨酯涂膜 环氧涂层 混凝土地坪
  • 简介:目的扩展GB5750—85的硫酸钡比浊法的测定范围。方法在酸性介质中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PVA),硫酸根离子与钏离子生成稳定性好的颗粒细悬浮状的硫酸钡沉淀,根据丁达尔效应,悬:浮休的光散射性质测量吸光度。结果该法测定范围大5.200mg/1,准确度高,回收率90.102%、精密度好RSD=0.2-1.8%。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特点,在水质分析方面有其实用意义。

  • 标签: PVA 丁达尔效应 硫酸盐
  • 简介:摘要混凝土的发展与提高与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而混凝土的抗硫酸侵蚀性能是当今世界各类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混凝土工程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提高混凝土抗硫酸侵蚀性能密切关系到一个国家建筑业和建造业的发展,粉煤灰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的价值便在此体现出来了,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粉煤灰对混凝土抗硫酸侵蚀性能的影响展开叙述。

  • 标签: 混凝土 硫酸盐 侵蚀
  • 简介:对采自杭州小和山的毛竹的化学成分和纸浆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与桉木、杉木和洋麻韧皮的蒸煮及漂白特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毛竹的木素含量与桉木相似,而木糖含量则高于洋麻韧皮和桉木。毛竹硫酸蒸煮脱木素速率与桉木相似,快于洋麻韧皮,但纸浆得率相比较低。在卡伯值为20左右时,毛竹纸浆得率与杉木相近。毛竹未漂的白度高于桉木和洋麻韧皮,己烯糖醛酸(HexA)的含量低。毛竹浆氧脱木素后白度高于桉木浆和洋麻韧皮

  • 标签: 毛竹 浆得率 木素 全无氯漂白
  • 简介:制定了Trich-9289硫酸体系三价铬电镀装饰铬的新工艺。该工艺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达到0.047μm/min-0.077μm/min。镀液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便于维护。镀层光滑,无裂纹或孔隙,结合力强,厚度可达0.3μm以上,中性盐雾试验72h不变色,恒定湿热试验、冷热冲击试验、人造汗液测试及抗化学品污染测试均合格。

  • 标签: 三价铬电镀 硫酸盐体系 沉积速度 电流效率 镀液稳定性
  • 简介:三明市展化公司的过硫酸专业园二期工程18日开工建设,项目竣工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过硫酸专业园。这个项目总投资4亿元,

  • 标签: 过硫酸盐 三明市 项目总投资 二期工程
  • 简介:摘要: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研究受到普遍关注,其中硫酸引起的侵蚀破坏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混凝土的硫酸侵蚀病害在各地呈现多发和日益严重的趋势,多年来沿用的治理混凝土硫酸侵蚀病害的传统方法和材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实际损害情况,利用外加剂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由于治理混凝土盐蚀病害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思路还不够完备,研究的抗硫酸外加剂存在制备过程较为繁琐、成本较高、作用单一、效果不够理想、时效性短、影响混凝土其它性能等诸多问题。混凝土的硫酸侵蚀实质上是硫酸根离子与水泥水化产物中的矿物之间发生的对混凝土起破坏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目前针对侵蚀机理研究的抗硫酸侵蚀外加剂主要作用原理包括提高混凝土密实性、降低水泥中钙离子含量、提高混凝土疏水性或防水性以阻碍侵蚀溶液侵入等方面。

  • 标签: 抗硫酸盐 复合外加剂 水泥 膨胀系数 抗蚀系数
  • 简介:为评价硫酸对早龄期混凝土的腐蚀程度,对标准养护及2种浓度硫酸溶液腐蚀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强度和超声波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早龄期内,随硫酸溶液浓度和龄期的增大,剩余强度因子和剩余波速因子减小,腐蚀程度加深;对剩余强度因子和剩余波速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测定超声波速的变化,利用剩余波速因子可以较好地反映混凝土早期受腐蚀程度的大小.

  • 标签: 超声波速 早龄期混凝土 硫酸盐腐蚀 试验研究 Ultrasonic Evaluation
  • 简介:摘要:就硅酸盐水泥来讲,即便硫酸含量不高,但是非常复杂、通过充分认识其特性,了解其对混凝土性能造成的影响,有可以为水泥生产和应用提供便利。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硅酸盐水泥中硫酸的特性和硅酸盐水泥中硫酸对混凝土性能造成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 标签: 硅酸盐水泥 硫酸盐特性 混凝土性能 影响
  • 简介:摘要  为了适应实验室大批量水样快速测定的要求,根据硫酸钡比浊法的方法原理,改进了实验步骤,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的方法,建立了快速分析水样中硫酸含量的方法。实验分析了氯化钡加入形态、摇动时间、静置时间等影响因素。相比国标法(GB/T 5750.5-2023 4.1),本实验取50mL水样于比色管中,加入2.5mL沉淀剂、2.0mL氯化钡溶液(100g/L),比色管上下颠倒摇匀30次(约30s),放置5min,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色,建立的方法线性范围为5~50mg/L,相关系数R =0.9989,方法检出限为1.50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8%~1.21%。加标回收率为95.25%~104.85%。方法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实验室大批量水样的快速测定。

  • 标签:   硫酸盐 快速测定
  • 简介:结合近年来最新评估的1°×1°人为SO2排放资料,利用三维区域欧拉型硫化物输送模式,研究了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人为硫酸柱含量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尤其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成为东亚乃至全球硫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之一。东亚地区人类活动不仅使污染地区硫酸含量显著增加,而且使近海无源区的海域污染加重,人为硫酸柱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柱含量中心位置明显偏北,其中污染地区柱含量逐月变化呈双峰结构,分别出现在9月和5月,9月最大。该地区硫酸集中在4km以下的大气中,浓度随高度减少。近海海域柱含量秋冬大、春夏小,反映了来自大陆的输送情况。青藏高原地区柱含量变化呈单峰结构,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冬季浓度随高度减小,夏季周边污染物向高原中低空输送,300m左右浓度最大;同时,夏季高原上空维持稳定上升气流,形成物质输送通道,各高度层硫酸浓度比冬季大1个量级。

  • 标签: 夏季 含量变化 冬季 浓度 区域分布 近海海域
  • 简介:为快速、有效区分硫酸矿物,选取几类具代表性的硫酸类矿物样品,采用红外光谱法的反射法和KBr压片法收集各样品的中红外吸收光谱,并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矿物测试应用物理特性很难将各矿物区分,红外吸收光谱可有效区分几类相似硫酸矿物。对相同结构类型、分子构型、晶系及对称类型的硫酸矿物,[SO4]2-基团与[OH]-基团的红外活性内振动频率具随阳离子半径减小而增大、阳离子质量增大而降低的规律。对反射法和KBr压片法测试结果比对,SO4基团与OH基团内振动特征峰基本一致,偏差约0~10cm-1,个别约40±cm-1。

  • 标签: 硫酸盐矿物 反射法 KBr压片法 红外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