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份到2013年12月份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200份,参照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等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用药指征不明确、疗程过长、剂量偏大、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等,通过措施干预,不合理用药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结论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相应的措施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 标签: 抗生素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为明确浙贝母药物吸收入血的有效物质,对浙贝母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建立浙贝母相关生物碱成分的液相-离子肼质谱联用(LC-TRAP-MS)检测方法,通过比较浙贝母药材、含药血清的LC-MS指纹图,确定浙贝母给药后吸收入血的药物成分。结果检测到9个已知成分,其中6种药物成分被吸收入血,分别为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异贝母素甲、去氢鄂贝啶碱、puqiedinone。结论6个入血药物成分是浙贝母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为阐明中药浙贝母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浙贝母 血清药物化学 质谱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近3年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1692例抗癫痫药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和苯妥英钠(phenytoin,PHT)的监测频率(例/人)分别为2.46、1.74、1.30和1.41。VPA、CBZ、PB和PHT谷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57.23%、69.02%、22.50%和11.46%,(P〈0.05),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毒率分别是8.04%、7.09%、17.50%和16.67%,VPA和CBZ(P=0.584),PB和PHT(P=0.872)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VPA和PB(P=0.001),VPA和PHT(P=0.004)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BZ和PB(P=0.001),VPA和PHT(P=0.003)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VPA和CBZ监测频率高于PB和PHT,中毒率低于PB和PHT。

  • 标签: 血药浓度监测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一例可能由尼美舒利引起药物性淤胆型肝损害,对国内外相关报道和文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这将有利于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这些有类似副作用的药物时做出正确的思考和选择。

  • 标签: 尼美舒利 肝毒性 盘龙七片 草乌叶 淤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减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钱湖丽园社区服务站患者共18325例,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18325例,使用抗菌药物5521例,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1951例,乡村医生不合理用药1787例,占不合理用药91.59%。结论钱湖丽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正。

  • 标签: 抗菌药物 乡村医生 不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药物流产患者焦虑情绪状况和相应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6例门诊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流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物流产患者存在焦虑情绪,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

  • 标签: 门诊 药物流产 心理干预 焦虑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他汀类药物与结直肠肿瘤相关的文献,筛选高质量文献,分别计算RR或OR值以及95%CI等,分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的作用,运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研究对象2417713例。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的森林图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RR=0.87,95%CI:0.77-0.99,P=0.03),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腺瘤的森林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31-1.22,P=0.16),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可能起到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而对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结直肠肿瘤 META分析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抗肿瘤药发生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以减少肿瘤患者ADR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ADR的发生时间、人群分布、ADR级别、抗肿瘤药物构成比、累积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结果312例ADR报告中,男性居多,占62.5%;有253例(81.09%)ADR发生时间<24h;抗肿瘤药物中铂类抗肿瘤药最多,奥沙利铂占14.42%;严重ADR居多有156例,占62.82%;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为主;312例ADR患者主要累积的是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共计384例次,占88.45%。结论应规范抗肿瘤药物的ADR常规处理,做好抗肿瘤药物ADR的预防、监测工作,尽可能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 标签: 抗肿瘤药 药物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10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具体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随访2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性胆结石,临床疗效显著,方法安全简单,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药物治疗 老年胆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医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建议门诊医生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合理的用药剂量,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一年门诊处方3815张,按照患者的年龄和抗菌药物的名称、种类、日剂量、使用总量、使用天数及联合用药进行统计。结果在3815张门诊处方中有1498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占41.03%;应用抗菌药物共有7大类18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为主,分别占总量的59.5%、26.9%、注射用青霉素占4.7%、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占7.1%、注射用阿奇霉素占2.2%。结论医生在为门诊患者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抗菌素的应用不仅要考虑其疗效,而且,也要为患者的未来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我们临床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产科剖腹产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随机选择我院产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剖腹产患者病例共308份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合理用药情况。结果308例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其中DIU>1的有3种药物,DUI≤1的有7种;发生不合理用药例次数共65例次,其中适应症掌握不合理发生率为2.25%、药物选择不合理为0.97%、用药时机不合理为10.06%、用药剂量不合理为6.82%、联合用药不合理占2.60%。结论我院剖腹产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 标签: 剖腹产 抗菌药物 应用
  • 简介: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视神经炎临床特点,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03-01/2013-01门诊和病房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的药物性视神经炎不多见(17/60000),以球后视神经炎多见,引起视神经炎的抗结核药物主要是乙胺丁醇,其次是异烟肼、链霉素。明确诊断后及时停用与视神经炎相关的结核药,并根据病情给予补充维生素,扩张血管,激素等治疗,患者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在使用抗结核药期间要注意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出现突发视力下降应作眼科检查,并及时给予干预,防止失明的严重后果。

  • 标签: 抗结核 药物 药物性 视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LEEP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7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7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总有效率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100.00%、97.30%和78.38%、75.6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总有效率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在通过LEEP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上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LEEP 药物 慢性宫颈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药物和制剂成分的药理作用和理化性质,合理设计处方。方法针对不同病人的症状和病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结果当药物配伍使用时,由于它们的物理、化学和药理的性质不尽相同,必然会发生相互影响,出现各种各样的配伍变化。结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医疗及生产质量事故的发生。

  • 标签: 配伍变化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盐都药检所对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退换药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处理结果等,对所得结果进行总结后,探讨加强医院药物管理有效措施。结果107例因药品不良反应退换药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100.00%,无死亡情况发生(0.00%);不合理配伍药物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高达53.2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师及药剂师合理用药意识,药检所应对医院药物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及协助,并进行有效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加强医院药物管理 方法
  • 简介:目的: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福华街卫生服务中心和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家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规范抗茵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家医院2013年门诊处方各1200张,调查其用药情况。结果: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福华街卫生服务中心和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分别为2.66和1.96种;抗茵药物使用率分别为28.25%(339/1200)和9.67%(116/1200);处方平均药品金额分别为135.86和277.41元;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为55.88和189.78元;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处方各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98.5%和93.1%,联用抗菌药物处方各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1.5%和6.9%。结论:不同规模医院的抗菌药物指标差异较大,大医院处方平均金额、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偏大,更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 标签: 门诊处方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2012年期间我院共选取了100例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的是新四联药物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治愈19例(38%),有效27例(54%),总有效率92%,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对照组中治愈15例(30%),有效23例(46%),总有效率76%,幽门螺杆根除率为82%。两组在溃疡治愈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上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新四联药物治疗的研究发现,患者的溃疡改善情况良好,不良反应绿地,因此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新四联药物 消化性溃疡 老年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与药物治疗盆腔脓肿的对比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盆腔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与抗感染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手术后观察肿块消退和腹痛及发热等症状的好转情况,医院门诊随访12个月观察盆腔炎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的好转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块均全部消退,对照组肿块消退率为11.1%,两组数据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经发病率和月经紊乱发病率及随访期内盆腔炎复发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比药物治疗盆腔脓肿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药物治疗 盆腔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0月我院药物治疗患者200例,其中50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间的关联度,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相关联,其中以≥55岁患者、静脉给药和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为显著,各因素间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药物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预防措施 给药途径 药物种类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我院于2011年1月开始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强化管理,将该工作开展前后1年所收集的处方单为对象,将开展前的500份处方单作为对照组,开展后的500份处方单作为观察组,比较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在开展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工作后,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情况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时,通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控,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出现耐药性的几率,而且还可以避免抗生素滥用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其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抗生素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不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