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至60年代初,由活跃于国、粤语片的编导担任幕后工作,在香港的片厂拍摄了200多部厦语片。这批电影极少在香港上映,市场主要是东南亚闽侨聚居的地区。本文尝试分阶段勾勒出厦语片的兴衰过程,以及题材上的流变。

  • 标签: 香港 流变 题材 兴衰 电影 60年代
  • 简介:五十五载,滋兰树蕙。香港浸会大学1956年成立之初,叫浸会学院,由一群热衷教育的浸信会教友发起而成,这就注定了这所大学具有基督教高等教育的传统。直到1983年,浸会学院脱离教会影响,成为香港政府资助的八间公立大学之一,才正式改名为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由此开启了迈向卓越创新、现代化高等教育学府的新步伐,而基督教传统中流淌的“培育全人”的教育理念、友善关爱的教育氛围却一直保留延续下来。

  • 标签: 香港浸会大学 培育 世界 高等教育 政府资助 教育理念
  • 简介: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香港路校区位于阜宁县城南新区,为县委县政府2008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校区占地84.2亩,建筑面积19500平方米,总投入5000万元。可容纳3000名学生就读。

  • 标签: 附属小学 师范学校 校区 香港 2008年 城南新区
  • 简介:香港青年服务机构、民间团体都出现“青年荒”,大学学生组织正连连“缺庄”的时候,为何“好戏量”仍能成为逆市奇葩,有能耐吸引到一些年轻人支持?我们应如何讨论好戏量剧团作为青年文化现象?它对青年参与究竞有什么启示?以好戏量作为青年文化现象的例子,阐明“感觉结构”下的青年参与:所有躁动、飘忽、莫名、亢奋,都是纠结在理性与情感之中——情感翻出理性,理性折迭情感。于参与好戏量的年轻人而言,情感结构是他们的认知地图,也是情感图块,并以此来成长、学习、逃逸、抵抗下去。

  • 标签: 香港青年剧场 青年参与 情感实践 情感式参与 好戏量
  • 简介:本刊记者获悉,为保护珍贵的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香港将从今年12月31日起全面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网捕鱼。为帮助本地渔业界应对所面临的生存挑战,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今年6月10日批准设立17.268亿元的渔业发展贷款基金用于援助符合资格的拖网渔船船东、其雇用的本地渔工和收鱼艇船东。

  • 标签: 拖网渔船 香港 捕鱼 水域 渔业发展 生态环境
  • 简介:“三公”经费一直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话题。在香港,有关的过度消费基本上不可能发生,究其原因在于香港对公务消费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管治措施。目前,香港已出台三份文件用来规范公务员的录用、薪酬和福利津贴等事项,分别是《公务人员(管理)命令》、《公务员(纪律)规例》和《公务员事务规例》。

  • 标签: 香港 腐败现象 公务员 过度消费 公务消费 公务人员
  • 简介:谈谈我对香港的想象我的老家广西北流跟香港同属粤语地区。我们管粤语叫白话,北流的白话虽然没有广州这边的白话好听,但是语法字音都一样,只是语调不同。我们的语调更短促、迅猛,听起来更像南蛮野音。在北流的县城,我们说粤语,听粤剧,喝凉茶,不吃辣椒,午后阵雨来时走在骑楼下……总而言之,我们广西东南部的人在心理上总是更认同广东,而对北部的桂林柳州地区有一种疏离。桂北人说北方语系的柳州官话,听桂剧和采调剧,吃辣椒,听说到了冬天那边还下雪……至于更远的百色就不用说了,壮族的话我们一点都听不懂。

  • 标签: 华文文学 文学外
  • 简介:本文以邵氏公司宣传刊物《南国电影》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将《南国电影》置于电影公司宣传刊物的历史中,与《联华画报》、《新华画报》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则是肯定《南国电影》保存完好的丰富资料对于研究邵氏机构和香港电影"史前史"60、70年代的意义。

  • 标签: 香港电影 电影公司 对比分析 70年代 史前史 刊物
  • 简介:广州思源学校是山东“杜郎口教育模式”的示范学校。从1998年之后,山东杜郎口中学在学习有关先进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研究决定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并于2003年基本形成了“杜郎口教育模式”。该理念的主旨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撤掉讲台,把插秧式课桌排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对桌而坐。

  • 标签: 中学校长 广州 香港 教育模式 1998年 杜郎口中学
  • 简介:5月,最引人瞩目的艺术盛枣当属声名日降的ARTHK12的开幕,其影响力已从亚洲范围辐射到了全球艺坛,引来无数关注。头顶“巴塞尔艺博会”的光环。在提升了国际知名度的同时。引来了众多全球一线画廊以及近70000名的参观者,自然,此次艺博会的销量也是非常可观,而且观众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成为了有史以来参观者最多的亚洲艺博会。在一系列利好优势的作用下,ArtHK12显示出了令所有艺术市场人士称道的上升动能。

  • 标签: ART 香港 调查 国际知名度 参观者 ART
  • 简介:第十三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香港展览由香港建筑师学会和香港艺术发展局共同主办,展览的内容集中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城市更新议题方面,以东九龙区域的项目为题材,并命名为“城间,城内——魅笔生城”。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建筑师 威尼斯 展览 国际 艺术发展
  • 简介:教科书内容结构由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品德三个要素组成,从这三个维度对内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和香港新亚洲版《学会中国语文》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三种内容要素构成状态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提出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 标签: 内地与香港 小学语文教科书 内容结构 比较
  • 简介:香港理工大学教学“零管理”建立在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高素质的被管理者、民主的管理传统、强有力的奖惩措施、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基础之上。要实行教学“零管理’’必须做到科学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大执行力度,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营造醇厚的校风,以文化育人。

  • 标签: “零管理” 科学管理 精细化管理 校风
  • 简介:香港被国际社会称为廉洁之都,廉洁的氛围为香港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分析了香港社会与香港高校廉政建设的经验,就加强内地高校廉政监督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香港高校 廉政建设 启示
  • 简介:香港城市大学的前身为城市理工学院。该学院于1984年根据《香港法例》第1132章“香港城市理工学院条例”在九龙旺角成立。香港城市大学于1995年获政府授予自我评审(self-accrediting)资格,并正名为“香港城市大学”。

  • 标签: 香港城市大学 高等教育 高校 大学生
  • 简介:本人通过探究香港经济和社会高速进步与发展的原因,认为中学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形成了特点鲜明的香港教育模式。笔者通过对香港汉基中学为期五天的教学交流访问,深入了解其教育体制、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学生学习状况,与国内进行对比分析,反思了内地教育以及对教师职责的新认识及启示。

  • 标签: 香港中学教育制度 应试教育体制 教师职责
  • 简介:本文针对香港后殖民时期混血儿在大众媒体中被想象的象征性身份,讨论此身份作为消费符号与身体景观的当代意义;进而,纵向比较研究混血儿在殖民时期的社会境遇,讨论“混血儿”这个概念由污名化的“种族”变为美化的“身份”的历史进程;最后,通过剖析混血儿这一象征性身份如何由体制性的绝对“种族”演变成当代视觉阅读的想象符号,本文试图解构殖民种族主义与后殖民视觉想象之间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渊源。

  • 标签: 视觉想象 后殖民 混血 景观 身体 香港
  • 简介:目前大陆学界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学研究,主要涉及中央与香港特区的法理关系、人大释法制度的完善、香港特区政治体制的建构等几大块领域。其中,对香港特区政治体制的研究又集中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权力关系、立法会成员和特首的产生办法也就是所谓“双普选”问题。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历史 议会 香港特区 政治体制 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