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的血管通路装置。它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并让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在长期静脉输液或者间歇治疗的过程中,PICC被认为是安全、经济、创伤小的可靠静脉输液途径1-2,但同时PICC置管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3,这些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护理工作者重视。Leung等4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穿刺点持续渗血和渗液(>3d)是PICC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4.1%),如不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将会增加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发生的风险,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5。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经B超引导下结合技术PICC置管术中扩皮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PICC 扩皮 超声引导 赛丁格 渗血 渗液
  • 简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其显而易见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成功置管的重要条件是患者肘部血管条件良好,可以直视或触及,对于肘部血管弹性差、无法直视或触及,直接穿刺成功概率低的患者,如何成功置管仍成为困扰置管护士的问题。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改良塞丁格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血栓发生率相比较,P<0.05。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技术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标签: B超 塞丁格技术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本科31例肘部血管较差的需PICC置管的患者全部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技术置管。结果31例全部成功。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技术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后塞丁格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技术在中线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行中线导管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超声引导塞技术置管,给予研究组患者超声引导下改良技术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运用超声引导下改良技术置管的研究组,其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塞丁格技术 超声引导 中线导管
  • 简介:摘要:在实际的肿瘤患者救治过程中,因为需要穿刺治疗的影响,就需要做好相关的医疗准备,救治过程中,部分患者的外周静脉条件比较差,极易受到药物的刺激作用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会出现一些穿刺失败率较高的情况,平添患者痛苦。因此,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首选超声技术结合改良技术,解决血管可视性的问题,目前,利用彩超结合改良技术与中长导管技术,能提升穿刺成功率,且减少并发症,提升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彩超技术 改良塞丁格技术 中长导管技术 肿瘤患者
  • 简介:达·克尔芙跟曾祖母一起,住在胡同里的最后一间茅屋里。她十岁,曾祖母一百一十岁。别看岁数相差悬殊,可她们之间,并不像人想的那样,有多么大、多么大的不同。达的曾祖母,如果只是十岁的两倍、三倍或者四倍,那她们之间倒会有很大的差别的,因为人在二十岁、三十岁或者四十岁的时候.会感到跟十岁的时候,

  • 标签: 节选 祖母 同里
  • 简介:有观点认为《土族尔》源于藏族《格萨尔王传》,但是《土族尔》扎根于土族社会生活土壤中,人物和故事充满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史诗叙述了尔成长、成亲和登上阿克隆可汗宝座并繁荣壮大阿克隆的故事。在《乌都特请各方可汗》中,尔装扮成一个相貌丑陋的乞丐,要求娶桑希加梅国桑希加罗可汗的第三个女儿斯藏莎公主为妻,桑希加罗嫌弃尔的肮脏和贫穷,设置重重关卡为难尔,要他送上三个金制的珍贵礼物(金制的娃娃、牦牛和毯子)、赛马、备办第一流的酒席设宴待客名列前茅,还要他献上凤凰冠子。这里选取的是尔发挥其智慧和神力成功获取了凤凰冠子娶斯藏莎为妻的曲折过程。

  • 标签: 土族格赛尔 格赛尔节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塞穿刺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接收的行PICC置管治疗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给予传统盲穿PICC置管;改良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改良穿刺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对比2组穿刺效果。结果改良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导引下塞穿刺术行上臂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塞丁格穿刺技术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鞘组配合塞(Seldinger)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经PICC专科护士评估后认为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有困难的40例乳腺癌患者,在健侧上肢运用血管鞘组配合塞技术PICC置管。患者均采用5Fr血管鞘配合PICC套件,运用改良技术置管成功,其中1针成功29例,2针成功8例,3针成功3例,失败0例。结论采用血管鞘组配合塞技术进行PICC置管,操作成功率高,提高了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置管的临床适用率和置管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鞘 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塞技术PICC置管两种扩皮角度后穿刺点出血的观察。

  • 标签:
  • 简介:作为20世纪晚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不仅蕴涵着西方语境中人与机器、心灵与肉体等古老隐喻,同时也是控制论视角下对这些命题的一种重述,同时也为从当代的角度对这一古老命题进行反思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标签: 赛博格 隐喻 控制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置入PICC导管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无法在直视下,需经超声引导运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置入PICC导管的18例患者。结果1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超声引导改良Seldinger技术置入PICC导管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提升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改良Seldinger技术 PICC导管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密闭型留置针联合7号钢针配合改良式塞技术在ICU患者PICC困难置管中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l月至2013.年10月我们ICU收治长期卧床并普通输液困难患者32例,密闭型留置针联合7号钢针配合改良式塞技术进行PICC置管操作。结果置管成功30例,其中l针成功20例,2针成功9例,失败1例。结论密闭型留置针联合7号钢针配合改良式塞技术可提高在ICU患者PlCC困难置管中置管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密闭型留置针 7号钢针 改良式塞丁格 ICU困难输液患者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PICC送管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间,接受乳腺化疗及靶向治疗,置入PICC管道的100例患者展开具体分析,将1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展开传统置管法;另外一组作为观察组,采取漂浮式导管置管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PICC送管方法对提高PICC置管率具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PICC 送管方法 PICC置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盐酸地尔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盐酸地尔(来乐)200mg加生理盐水1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同时每日静注甲钴胺(弥可保)500mg共15天。结果痛觉过敏与肢体麻木完全缓解率达38%,明显改善达55%,有所改善者占17%,仅8%的患者无改善,但于追加15天治疗后96%的可改善。结论盐酸地尔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盐酸丁格地尔 甲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