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目前观测系统设计中接收道数选择基本上是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这显然不能满足复杂地区采集需求。本文在朱金平研究基础上,通过野外试验法获得最优接收道数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实现,在固定道间距情况下,建立接收总能量与平均效率能量之间数学模型,获得最优接收道数,利用一个复杂工区地震数据对方法正确性进行验证,模型数据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实际处理结论一致,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科学性,可以为复杂地区观测系统设计提供思路。

  • 标签: 采集设计 观测系统 接收道数优化 模型正演
  • 简介:高频电磁测深法是一种利用天然高频电磁场作为场源电磁勘探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相对直流电法较深勘探深度特点,特别适合中浅层地热和地下水勘探。本文介绍了一个应用高频电磁测深评价地下热水资源一个成功实例。野外数据采集采用了高频电磁测深系统MT-U5A,采用远参考技术,以保证数据采集质量。高频电磁测深资料二维反演成像处理结果较好地描述了地下热水空间分布范围,查明该区地下热水来源提供了较有利证据。

  • 标签: 高频电磁测深 地热资源 地下水勘探
  • 简介:传统叠前深度偏移只能够提供地下构造信息,但工业界在需要构造信息同时还要与地下界面反射系数成比例振幅信息。最近几年,基于单程波方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算法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基于炮域、单程波保幅型叠前深度偏移必须应用反褶积型成像条件,这种成像条件在构造复杂、速度变化剧烈地区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基于角度域保幅深度偏移克服了这一不稳定性缺点同时,还域保幅深度偏移,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分析验证该思路方法正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保幅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角度域 单程波方程 成像条件
  • 简介:本文通过地震正演模型和面波振幅数据对比分析了天然地震、爆炸,与核试验数据,以探索改进辨别天然地震与爆炸方法。所提方法是基于波数域和频率域双积分变换解。用于研究地震事件都发生在北朝鲜,其中包括2001年6月26日(39.212°N,125.383°E)和2001年10月30日(38.748°N,125.267°E)所记录爆炸数据,2006年10月9日(41.275°N,129.095°E)所记录一次核试验数据、以及2002年4月14日(39.207°N,125.686°E)和2002年6月7日(38.703°N,125.638°E)所记录两次天然地震。基于这些数据通过地震波分析与理论模拟表明爆炸引起地震与天然地震有着不同波型特征。爆炸引起信号特征是P波能量较S波强,在爆炸记录上0.05-0.5Hz频率之间Rg波清晰呈现,而在然地震记录上没有。这是由于爆炸地震记录上P波是优势波,与SH成分发生了耦合。

  • 标签: 爆炸 地震 核试验 P波 Rg波 数值模拟
  • 简介:震源定位是微地震监测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用于微地震定位弹性波和加权弹性波(WEW)干涉成像方法。该方法在保证定位精度同时,还可避免震源假象。通过各向同性水平层介质状模型数值试验,初步表明该方法可适应低信噪比微震信号、速度随机扰动、较稀疏检波器分布等情况,并在速度模型存在一定系统误差时也仍保持较高定位精度。由于干涉成像方法不需要进行初至拾取,定位效率相对传统走时方法也得到了提高。采用二维断层模型试算Nnumericalresultsofusingatwo-dimensionalfaultmodel,表明方法还能实现多震源定位,且比逆时成像有更高定位精度。

  • 标签: 微地震监测 震源定位 弹性波 干涉偏移 逆时成像
  • 简介:本文综述了图像增强技术在位场数据中应用现状,介绍了两种改进图像增强技术,用于增强重磁图像特征.一种方法借鉴了直方图平滑化思想,应用于位场彩色影像色谱自动确定.该方法应用能够使色彩合理地配置,从而保证了图像视觉效果和分辨率.另一种方法基于改进Radon变化和梯度计算,用于重磁图像中线性特征检测和增强.该方法能在变化域中突出显示线性特征,从而有利于线性特征检测和增强.通过简单图像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了两种方法在增强特征中有效性.

  • 标签: 重磁图像 图像增强技术 色谱 线性特征
  • 简介:本文利用x射线CT获取反映岩心微观结构三维数字岩心,利用数学形态学中开运算模拟了岩石油驱水排驱过程中,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油和地层水在孔隙空间中分布。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岩石电阻率,进而得到岩石地层因素和电阻率指数,考查了岩石润湿性岩石电阻率指数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岩心水湿岩石地层因素和电阻率指数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拓展了岩石电阻率实验能力;岩石润湿性岩石电性有重要影响,在相同含水饱和度下,油湿岩石电阻率高于水湿岩石电阻率,油湿岩石饱和度指数远大于水湿岩石饱和度指数。

  • 标签: 数字岩心 数学形态学 润湿性 电阻率指数
  • 简介:在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中,随机噪声严重影响地震资料质量,给后期解释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如何在不损失剖面有效信息前提下压制随机噪声,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保真度,是本文研究目标。构造导向滤波技术核心是构造方向表征求取以及如何实现非平稳滤波,来达到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和保真度目的。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函数二维导数与希尔伯特变换频率响应关系,推导出了基于二维希尔伯特变换非迭代地震同相轴倾角求取算子,进而达到了构造方向表征求取;其次选取多项式拟合作为构造导向滤波中非平稳滤波方法,扩展了非平稳多项式拟合应用范围;最后沿构造倾角方向进行变振幅同相轴非平稳多项式拟合,实现和构建了新自适应构造导向滤波方法。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实现了既保护构造信息有效地压制了随机噪声目的。

  • 标签: 随机噪声衰减 构造信息保护 二维希尔伯特变换 地震局部倾角 非平稳多项式拟合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在B隧道勘查中应用高分辨电磁成像技术探测隐伏构造一个成功实例.数据采集采用高频电磁成像系统(STRATAGEMEH4,频率范围从1Hz到90kHz).野外采集正交电磁场分量,从地磁成像剖面中提取目标体有关电磁学信息.获取高质量采集数据,野外采用包含天然场源和全张量可控源混合场源.B隧道坐落在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西部,隧道埋深不到200m,但区域地质作用导致它地质机构十分复杂.第一次勘查过程中,勘探人员误把一个脱落体露头当成基岩面,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冒顶.第二次勘探时采用高分辨电磁法和折射地震法,这次勘探找到了隐伏基岩面和一个隐伏断裂.勘探结果与后来隧道挖掘揭示构造吻合.

  • 标签: B隧道勘查 高分辨电磁成像技术 隐伏构造 电磁学信息 折射地震法
  • 简介:太行山山前断裂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是华北及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构造带,有关该断裂带活动性有以下观点:1)它属深大断裂带;2)它是活动断裂带和地震构造带;3)它不是地震构造带。研究和评价该断裂活动性,利用最近获得地震资料和钻探联合剖面研究了太行山山前断裂深部构造背景和第四系以来活动特征。钻探验证以及研究结果与表明:太行山山前断裂不是岩石圈深大断裂,该断裂在第四系仅错断了中更新世QP2早期,中更新世QP2晚期和晚更新世地层没有发生错断。由此得出,太行山山前断裂不是活动断裂,也不是岩石圈深大断裂。该研究结果跨越太行山山前断裂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于首都圈地震危险性评价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太行山山前断裂 活动特征 地震勘探 钻探验证
  • 简介:常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基于地下水平层状介质假设,通常不能适应复杂构造情况。我们从控制照明思想出发,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成像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需要一个由初步地震解释得到速度模型。利用单程傅立叶有限差分波场传播算子将目标层平面源延拓到地表,通过分析从目标层延拓到地表波场能量分布,可以确定目标层成像所需要炮点或者检波点位置。利用SEG-EAGE盐丘模型数值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设计面向目标成像特定地震采集系统。

  • 标签: 观测系统 控制照明 目标成像
  • 简介:探索地震前兆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研究。本文采用高通滤波方法,处理分析了来自世界不同位置4个超导重力台站5次大地震前秒级固体潮重力数据,发现在这些地震发生之前数天内,能够接收到稳定重力高频扰动信号,其中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前出现一个主频0.1-0.3Hz重力扰动,而其他4次地震前出现两个主频0.12-0.17Hz和0.06-0.085Hz重力扰动。另一个发现是当地震发生在大陆与海洋板块断裂带时这种重力扰动信号具有远场效应,即重力扰动异常出现在距离震中较远超导重力仪上,而较近台站异常较小或没有异常。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重力扰动信号与地震发生具有较密切相关性,可作为一种有潜力临震预报信号;重力扰动信号远场效应也许能够揭示某些地震发生前地球内部板块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但由于地球上重力固体潮台站分布非常不均匀,上述结果还需要今后研究更多样本数据加以证实。

  • 标签: 地震 震前重力扰动 超导重力仪 远场效应
  • 简介:传统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大都建立在地层欠压实机理之上,对于由其它因素引起异常高压现象未必适用。Yassir等(1999)发现异常地层压力通常与异常水平应力有密切联系,异常高压带最大主应力往往很大。基于此,在分析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双重应力场特征基础上,本次研究首先通过常规测井资料建立构造稳定地区最大主应力计算模型,将利用该模型计算构造挤压强烈非稳定地区主应力结果定义虚拟最大主应力,再结合相对构造应力贡献值得到最大主应力,最后在一定超压范围之内,根据最大主应力与地层压力拟合关系预测地层压力。通过A气田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地层压力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吻合较好,预测精度较传统等效深度法有明显提高。

  • 标签: 常规测井资料 地层压力 欠压实 构造挤压 最大主应力 虚拟最大主应力
  • 简介:基于Kelvin横向各向同性(KEL-VTI)介质复物性参数矩阵,在弱各向异性和弱衰减假设下,提出KEL-VTI介质各向异性复相速度和品质因子近似解;结合KEL-VTI介质模型,讨论了qP、qSV、qSH波相位与能量传播特点;进一步针对淮南煤矿地质情况建立了典型KEL-VTI介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PP、PSV波理论波场与该地区实际采集三分量地震纵波和转换波波场吻合程度较好,说明KEL-VTI介质假设是这种典型煤田地震地质条件较好近似,有助于多分量地震数据吸收衰减补偿研究。

  • 标签: KEL-VTI介质 复相速度 品质因子 各向异性
  • 简介:本文提出了基于测井、VSP和地震数据拟合子波估计方法,从输入输出都包含随机噪声统计模型出发,采用相关性拟合技术来提取子波。拟合度和误差分析整个过程提供了定量质量控制手段,可以评估数据拟合和子波估计可靠性。实际数据试算表明,该方法在含有噪声实际数据中稳定而有效,在地震频带内子波估计和数据拟合是可靠。该方法无需对子波相位和振幅谱进行任何假设,其主要优点在于确定相位能力。

  • 标签: 相关性拟合技术 VSP数据 子波估计
  • 简介:VSP资料进行偏移成像可提高井附近地下结构成像分辨率。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局域化相空间波场分解VSP偏移成像方法。此方法采用了基于Gabor-Daubechies紧标架延拓算子(G-D延拓算子)及其高频渐近形式相空间波场进行延拓;基于局部平面假设,提出了一种局部角度域相关成像条件。合成和实际VSP资料偏移成像结果表明,在满足渐近展开条件下利用G-D延拓算子高频近似式能够有效减少计算时间;采用局部角度域相关成像条件能够在不增加计算同时,有效减弱VSP成像剖面上偏移假象。更多还原

  • 标签: VSP剖面 G-D紧标架 高频渐近展开 成像条件 偏移假象
  • 简介:传统AVO正演只考虑了单。界面的反射系数对地震波波场振幅影响,忽略了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各种传播效应。通过引入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几何扩散、吸收衰减以及透射损失等传播效应,提出了基于射线理论水平层状介质多波保幅AVO正演方法。推导了水平层状介质多波几何扩散校正公式,来描述多波在介质中传播几何扩散效应。通过直接引入复旅行时,而无需借助复速度,建立了复旅行时与品质因子关系,来描述粘弹介质吸收衰减。直接求解Zoeppritz方程计算多波透射系数,用于描述多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透射损失。数值计算表明,几何扩散、吸收衰减以及透射损失多波振幅影响是随偏移距变化而变化,多波保幅AVO正演需要考虑波传播效应对反射波振幅改造。

  • 标签: 保幅AVO几何扩散 吸收衰减 透射损失 复旅行时 多波
  • 简介:常规重力梯度法对地质体位置划分很模糊,当深度越大,地质体越小时,Vzz和Vzx求导误差也越大,导致结果与实际偏差很大。本文提出状态判别因子对角点位置进行优化确定,比常规高阶重力导数法更精确,使重力梯度法在对小地质体和断裂上有更好分辨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很好,找矿或划分地下地质体产状提供了更有利依据。

  • 标签: 高阶重力导数 重力梯度法 状态判别因子
  • 简介:常规多波联合反演采用Zoeppritz方程近似式构建正演方程,反演过程中需要假定背景纵横波速度比为常数,其反演精度不高,稳定性不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多波联合反演方法,结合贝叶斯方法进行广义线性反演。本方法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构建正演方程,避免了近似式反演在大角度时引起误差;利用贝叶斯方法引入模型参数先验分布信息,作为反演正则化项,降低了反演不适定性;反演目标函数中引入低频软约束,稳定了反演低频结果,提高了反演鲁棒性;在求解反演目标函数时,利用快速算法,降低了反演运算量。经过模型试算,证明了该方法优越性和抗噪性;并在实际资料应用中证明了该方法实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多波联合反演 精确Zoeppritz方程 广义线性反演 贝叶斯反演 低频软约束
  • 简介:本文以中观孔隙结构White模型基础,构建了部分饱和孔隙介质模型,利用Biot方程建立思路和Johnson推导体变模量,推导了部分饱和孔隙介质中纵波方程,并以平面波例,求取了方程衰减系数,分析了地震勘探频带范围内地震波衰减特性。结果表明:在部分饱和孔隙介质中,地震波在低频段也会发生明显衰减和频散现象,频率越大,衰减越大;且第二纵波衰减比第一纵波更为明显;这一结论弥补了Biot理论在描述地震勘探频带范围内波衰减现象不足。文中还研究了孔隙度、饱和度和模型内径尺寸第纵波衰减特性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在地震勘探频带范围内,波衰减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大,随含油气饱和度增大而减小,当孔隙内径尺寸小于二分之一外径尺寸时,波衰减随内径尺寸增大而增大,当内径尺寸大于二分之一外径尺寸时,波衰减随内径尺寸增大而减小。

  • 标签: 部分饱和孔隙介质 地震波方程 衰减 White模型 Johnson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