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正>1898年5月,出生于波兰的莎·卢森堡从田园牧歌式的瑞士流放地前往德帝国繁华的工业化城市柏林。她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运动,领导该运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SPD)是那时最强大的社会主义政党。莎·卢森堡既支持该政党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最终目标而奋斗,也支持为实现无产阶级短期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而斗争。莎·卢森堡是个身高不超过1米5的小个子,(1898年)她28岁,看起来像一个女大学生。但她是19世纪末极少数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毕业于瑞士的苏黎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德国社会民主党 田园牧歌式 工业化城市 党的领袖 政治目标
  • 简介:本文试图于后现代经验中应用阿多诺提出的VerfransungderKünste——艺术边界之交错这一概念来揭示当代艺术的虚假困境,阐明了当代艺术继续具有批评和启迪功能的可能性。后现代艺术可以在不放弃普遍性的同时实现非人类语言与人类和解的乌托邦。在实现上述目的的过程中,拯救素材的原始意义成为当务之急,而将批评基础植根于素材的处理而非其本身的前行上,才能避免艺术品自律性的消失,实现后历史语境下艺术对理性的超克。艺术与技术的纠缠意味着接纳世界的元素并将它们通过美学理性的转化返还给世界。从这个意义来说,边界之交错即为掩盖在倒退与停滞假象之下的艺术之前行。

  • 标签: 后历史语境 素材的前行 艺术边界之交错 辩证法
  • 简介:意象壮美、意境阔大、具有恢宏美是毛泽东诗词语言艺术特点之一。恢宏美的成因在于进入毛泽东诗词的意象多为恢宏巨大壮美之物;在选词上,作者善用喜用数量显赫的数词、境界大的形容词、动作力度大的动词、程度高和范围大的副词;善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壮大恢宏的境界;作者的豪迈胸襟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是诗词语言艺术恢宏美的根本成因。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语言艺术 恢宏美 成因
  • 简介:<正>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风貌。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现实发生根本转变的社会历史因素,也有由于引进西方当代哲学文化和文艺思潮而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因素。对此,学术界已发表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为该问题研究的深化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是,从已有成果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看,研究者大多忽略或回避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发展主流的社会主义文

  • 标签: 当代文学 自然客体 社会历史因素 审美主客体 本体论哲学 当代哲学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艺术院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在艺术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和实效;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办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

  • 标签: 习近平 艺术院校 新时代
  • 简介:针对"思想进步,艺术退步"的观点,本文首先就具体语境,对这里提及的"思想"进行了界定。这里的"思想",事实上就是政治倾向。本文指出,"思想进步"是否会导致"艺术退步",核心其实是"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并且以郭沫若、曹禺及老舍等人的创作,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政治倾向并非一定导致作品的艺术水准的退步,关键在于作家的思想能否化为艺术创作所需要的"诗情意念"。从"情感论"的角度来看,"诗情"内涵着思想的因子,具有深刻性、具体性、整一性、反观性的特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化为艺术形象的血肉,而单是思想或世界观是不足以决定创作的。过于看重思想观点对于文艺的重要性,是个认识误区。

  • 标签: 思想 政治 诗情 思想论 情感论
  • 简介:<正>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实践中重大原则问题之一,也是美学和文论中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又是中外美学文论史上讨论最多而又歧见迭出的问题之一。西方文学史上19世纪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与俄国著名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美学论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我国古代美学文论史上虽无这个问题的系统理论阐释,但在文艺创作和鉴赏实践中仍然常常受到这个难题的困扰。我国明代著名学者诗人杨慎(1488—1559)曾记述过这样一件颇耐人寻思的事:"慎少时,先太师与瑞虹、龙崖二叔父看画。因问二叔父日:‘景之美者,人日似画,画之佳者,人日似真,孰为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生活美 文艺创作 文论史 革命民主主义 社会生活实践
  • 简介:欧根·希穆涅克的《美学与艺术总论》以列宁的反映论作为研究艺术的方法论原则,从艺术受现实和作者思想-审美意向的制约方面来研究艺术现象,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希穆涅克认为音乐是一种风格化的模仿,是主客观的统一;其次,他用音调去分析音乐的题材结构,认为音乐创作是通过一定的音调方式对人和现实的某种情感态度进行描述和音乐的'典型化';最后,他认为音乐活动是一个'语义化'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意义的生产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并最终指向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希穆涅克音乐美学强调了积极介入现实的基本立场,但也包含了反映论美学的固有问题——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创造性和意识主体性的忽视。

  • 标签: 欧根·希穆涅克 《美学与艺术总论》 音乐美学
  • 简介:<正>海德格尔在其著名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载《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中,提出了一个既是美学的、在他看来根本上又是哲学的最深层次的问题,即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然而,经过绕圈子的一场讨论,他在文末的

  • 标签: 海德格尔 艺术作品 马克思美学思想 艺术家 艺术品 自然界
  • 简介:2015年9月7日上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化厅、民进陕西省委和我校等承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文化·长安论坛'在陕西省图书馆报告厅开幕。我校政治经济学院承办了'丝路文化·长安论坛'之红色文化与文化传承分论坛的组织工作,邀请到省内外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了主题交流与对话。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康教授,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博士生导师任平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丰子义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万俊人教授等省内外专家学者,以及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王涛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袁祖社教授出席了论坛。论坛由袁祖社教授主持。

  • 标签: 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 丝绸之路 国际艺术节 论坛 陕西省人民政府
  • 简介:中国城市雕塑的建设发展经历了殊为重要的几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建设面貌都对应着其存在的特定历史时段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本文中,作者试图通过对各历史时段的城市雕塑形态及创作环境分析,勾画出影响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城市雕塑发展面貌的社会意识形态。

  • 标签: 城市雕塑 纪念碑 偶像 符号 公共艺术 社会意识形态
  • 简介:2018年6月30日,'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学术研讨会暨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基金捐赠仪式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行。学者们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当代中国的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心象艺术的阐释与批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同时,会议还举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基金捐赠仪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当代艺术批评 心象艺术
  • 简介:<正>市场经济和文学艺术都是一种客观存在,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们如同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客观规律一样,不能取代、不能消灭,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要求得生存与发展,摆脱任随商品浪潮播弄的命运,既须参与到市场经济构成的现实关系中去,又须保持文艺美学本性的品格,达到两者的统一.或者说,需要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文艺固有规律的具体途径与形式,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反作用于市场经济,促使其合规律地前进.一旦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文艺就有无穷的源泉、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市场,就能真正把握自身的命运.

  • 标签: 文艺规律 中国文学 社会主义文艺 邓小平 艺术形象的创造 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