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本文简称"习近平政治局讲话")。同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做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本文简称"习近平北大讲话")。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 切合点 师生座谈会 习近平
  • 简介:中国道德文化主张"整体主义",西方道德文化崇尚"个人主义"。这是一个在中国被反复强调的命题。很多学者在对比中西伦理思想观念时明确断言,整体主义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所独有,而在崇尚个人主义理念的西方是不存在或者不重视整体主义的。究竟什么是中国千百年来倡导的"整体主义",什么是中国鞭笞的"个人主义"?

  • 标签: 整体主义 中西比较 中国式 脆弱性 传统伦理思想 个人主义
  • 简介:窦炎国教授主编的作为一部从伦理学角度研究企业文化的著述,对于刚加入WTO的中国企业如何确立企业的价值理念、如何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如何应对国内外更为激烈的生存和发展竞争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路,可以说是一部应时之作.

  • 标签: 《现代企业伦理学导论》 窦炎国 企业文化 文化人性论 集体功利主义
  • 简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内涵丰富、工程浩大的文化事业,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这首先需要我们说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提醒国人重视精神家园建设。

  • 标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人 文化焦虑 路径 设计 理想
  • 简介:正确理解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的特征对于理解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体系至关重要。判定正义原则与利己主义之间关系的关键在于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是否将自利原则视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价值,我们不能因为该理论承认立约人的理性选择的自利考虑而判定其是利己主义。任何企图从立约人合理性选择推出理性选择的思考进路,都是对原初状态的误解。

  • 标签: 罗尔斯 公平的正义 利己主义 理性选择
  • 简介:社会道德担当有两种途径:国家担当的途径和民间社会担当的途径。二者应该相互契合而不能相互背离。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两种途径之中,既体现着国家所担当的道德思想,又体现着当前我国民间社会的道德要求,并具有易于被民间社会担当的优点。因此它消弭了在传统社会无法消弭的两种担当途径之间的落差,为国家道德担当和民间社会道德担当的和谐统一、携手合作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契合面。

  • 标签: 社会主义荣辱观 道德担当途径 国家道德担当 民间社会道德担当 契合
  • 简介:相对主义是伦理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1975年,吉尔伯特·哈曼(GilbertHarman)提出了相对主义的一个辩护,论证了内部道德判断的道德相对主义。此后,这个辩护招来了许多批评和质疑。本文论证了哈曼的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的道德理论体系,它能够应对各种批评和质疑。论文的前两个部分,笔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完整地论述了哈曼的相对主义立场及其论证;论文的后两个部分,笔者重新解读了哈曼的相对主义论证,指出哈曼的相对主义理论不完全是一种内部主义的道德动机理论。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研究了对哈曼道德立场的两个反驳,指出它们都不令人信服。最后,笔者指出哈曼道德相对主义的道德立场。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的结论:得到自然主义论证支持的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的道德理论体系;道德不是迷信和幻影,它是自然世界中的一员。

  • 标签: 哈曼 内部判断 动机理由 内部主义
  • 简介:<正>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对象、结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道德的哲学理论,辩证法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的主要原则适用于道德认识。社会决定论和道德。道德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它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作用。客观与主观、社会与个人的辩证法。道德中的阶级因素和全人类因素。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马克思列宁主义 教学大纲 苏联 道德行为 目的和手段
  • 简介:母婴关系是精神分析学与女性主义交叉的一个关键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说明个体人格、身份和道德意识的形成,也可以展示当代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成果,因为在女性主义学者看来,母婴关系不仅是人性的最原初形式,也是任何社会、宗教和文化形成的关键。

  • 标签: 母婴关系 女性主义 精神分析
  • 简介:基督教伦理强调关爱,尤其是关心贫穷人及社会上有特别需要的弱势社群。因此基督教群体在历史上曾积极推动政府制定一些社会福利及经济政策,以确保社会上弱小社群的基本需要得到保障。这些思想和行动,与强调私利及政府不干预政策的自由经济主义看似矛盾,以致不少人忽略了其伦理思想曾在自由经济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自由经济主义发展至今,只顾个人利益而罔顾他人及社会的得失,个人的贪婪导致殃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亦受到基督教人士广泛的批评。基督教伦理思想对自由及公平的定义、对私有制的看法,以及基督教学者和教会领袖对自由经济主义下产生的金融危机的批判,对解决自由经济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启迪意义。

  • 标签: 基督教伦理 自由经济主义 金融危机
  • 简介: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是20世纪在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和颇具影响的基督教神学家。他坚持原罪论,并将基督教伦理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问题及政治问题的研究,从而形成了系统并具有现代精神的基督教应用伦理学(即基督教现实主义伦理学),在现代宗教伦理学的推广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所倡导的现实主义伦理学影响了一代神学家和政治家,后来更是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哲学依据。本文考察了尼布尔的原罪论及其与理想主义的分歧,以及尼布尔现实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 标签: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 原罪论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道德观
  • 简介:传统的心灵哲学只关注对心灵的求真性研究,而不关注对心灵的价值性研究。美国哲学家弗拉纳根打破常规,基于自己对心灵哲学元哲学问题的反思和理解,把幸福等价值性问题纳入到心灵哲学的研究视野当中,发起并推进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哲学"转向"。弗拉纳根把他对幸福的自然化研究称作"幸福学",幸福学的研究方法是他所谓的"神经现象学"的方法。他利用"幸福学"和"神经现象学"对当前幸福的脑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形而上学问题。弗拉纳根的工作是一次"将幸福自然化"的尝试,这既为我们理解幸福提供了新的维度,也为当前陷入困境的自然主义注入了新的动力。

  • 标签: 幸福 自然主义 心灵哲学
  • 简介: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县在县域范围内展开了利用建筑载体表达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一方面凸显了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实践赋予建筑艺术特性,传达出了某种伦理价值观,因此是一种伦理叙事。本文借助建筑伦理叙事理论对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实践活动进行解读,发现裕固族利用传统文化服饰、民间故事形象、宗教信仰、传统游牧生活场景等文化符号对公共建筑进行了民族化表达的实践中,呈现了裕固族人的传统英雄观、德性观、生活观、爱情观,具有伦理传达、行为导向和传统伦理现代建构的功能。

  • 标签: 民族传统文化 建筑表达 伦理叙事 教化
  • 简介: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创新不能割断历史,必须在继承中创新。新时代要在重点继承中国共产党说服教育法和典型教育法优良传统基础上创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法。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德治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儒家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主要由教化方法和自我修养方法两大部分构成,教化方法和自我修养方法不仅体系完善,而且功能强劲,对于传播统治阶级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法 继承 创新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主要特征。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呈现出一个十分明显的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现实道德层面逐渐增强关注和研究的发展过程;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呈现出了从继承和借鉴马克思的批判传统对资本主义给予道德批判到积极发掘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和注重从伦理层面上建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过程;再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呈现了一个从政治革命、社会批判到生态建构的发展过程。深入探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伦理思想 特征 意义
  • 简介:黑格尔的神选观念和普遍等级说在马克思和列宁那里转化为党的先锋队理论。列宁的先锋队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漠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党视为人民群众事业的代理人。先锋队理论造就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弱化了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是苏联官僚主义的主要根源。列宁的先锋队理论导致其反官僚主义措施总是以绕开甚至强化集权体制为终结,这当然不可能真正根除官僚主义

  • 标签: 普遍等级 先锋队 人民群众 官僚主义
  • 简介:本文主要的思路是围绕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执道德哲学思想家之牛耳一位人物弗兰西斯.哈奇森为中心,揭示其情感主义道德哲学中整体主义生机论的历史渊源。本文认为他继承了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尤其是随后的斯多亚主义中整体主义内核,文章试图在斯多亚与苏格兰启蒙运动中主要人物的关系中集中凸显哈奇森对斯多亚的继承性,而这种继承性又体现在他对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一书的翻译和注释。然后,通过几个核心概念的钩沉和梳理,文章清楚地揭示出斯多亚与启蒙运动,尤其是与哈奇森本人的承接关系。实际上,这样的整体主义生机论的视角在我们中国思想史中也是不陌生的。

  • 标签: 整体主义生机论 斯多亚 沉思录 哈奇森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相似相融是中国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因,它增进了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心理相容、情感共鸣,而关注这种相似相融的宗旨却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深刻改造和现代提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转换确立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也在价值观层面上直接改造和提升中国传统价值观,赋予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内涵、先进性和无产阶级属性,促进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从传统走向现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传统价值观 现代转换
  • 简介:<正>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简直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就是中华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人们说,“中国传统哲学是伦理型的”。这应当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的一个优点,而不应看作是一种缺点。有一种看法认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伦理道德都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因而是保守的,是不能继承的糟粕。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是极端有害的。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华民族

  • 标签: 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 继承和发扬 儒家伦理思想 精神文明 中国哲学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规范伦理学的复归是伦理学理论的一个发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规范伦理学必然会碰到这样一些理论困境:道德规范的根源如何确认?道德规范的确证是否可能?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如何保证?道德规范如何适用于人之外的世界?

  • 标签: 规范伦理 存在哲学 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