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今天的广东汉剧与京剧同源异派,曾是粤东地区盛开的一朵鲜艳奇葩。为潮剧、正字戏、西秦戏等粤东各民间小戏的进一步完善与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外江乐班是本戏种早期形态赖以生存的土壤,而粤东四大戏班为外江戏的生发、传播与演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外江班"与"本地班"的交流探寻其本土化历程。

  • 标签: 皮黄声腔 粤东 外江戏班
  • 简介:是旧时江南女子贴身贴心的伴,青花布肚兜、青花布斜襟大褂、青花布围裙.还有头上的青花布头巾。每一件,都是她们自己的产品,从纺纱、织布、到印染、裁剪、再到缝制、每道工序、都漫润着她们芳香的手泽。这种印花深蓝布,在当时的江南,算是考究的布料,缝制成的衣物,也是考究人穿的。通过这些产品,挑剔的长辈妇人,一眼能判断出某位姑娘的手拙还是巧.心思细密还是粗率,继而商量着,谁能给镇里的谢老爷家做儿媳,谁还少不了娘老子的照应,只能就近说个人家。

  • 标签: 青花 江南 产品
  • 简介:家法之说始自汉代,且与学派、地缘的因素交织,中经魏晋、唐宋,至清代而大盛。清代乾嘉以后讲家法,既包括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区分,也包含吴派、皖派、扬州学派的地缘关系,还包括师承、治学精神、态度、方法上一以贯之的某种主张。家法重根底、别门户、开风气的传统,使得学脉绵延,学术因争鸣而繁荣,研究趋于精密,但谨遵传统、严守门户又会妨碍学术的会通与发展,并使门派内的研究趋于僵化或繁琐。

  • 标签: 经学 学派 家法 地缘
  • 简介:由蒙古族肇建的元王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论文探析了元代江南多族士人圈的地域特色:江南山清水秀、文风郁盛,遂多游宴、文艺雅集;与大都士人圈相比,江南多致仕、辞官、贬谪文人组成的士人圈,亦多以僧人为中心的多族士人圈;元末江南鼎沸,多族士子悼念、认同慷慨报国的非汉族士人,入明后,又结成了遗民圈。江南文化的濡染下,蒙古、色目士子纷纷向风趣雅;异族士子在与汉人的文化交往中,所呈现出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宗教也汇入了多元包容的江南文化之中,为其增添了新的色彩。

  • 标签: 元代 江南文化 多族士人圈
  • 简介:在元代书院发展史上,宋遗民书院是个特殊而重要的文化现象。重建或新建的江南宋遗民书院依然保存着宋代书院具有的讲学传道特征,由宋遗民主持的书院多专注于学术,其学术氛围比同一时期的其他书院相对要浓厚得多;江南宋遗民书院在官方统一教育之外独立办学,并不受元政府过多干预,不仅在创办书院时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且其内部管理也有更多的自主权;江南宋遗民书院不仅帮助宋遗民找到精神寄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宋遗民的生活困境;在宋遗民书院中,从书院的创建者,到延聘的执掌者和生徒也多认同遗民身份,师生之间有着相同的气节、趋同的价值取向,使江南宋遗民书院更富遗民文化的气质。宋遗民在书院中讲授程朱、精研理学,既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为元代书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宋遗民 书院 江南 学统
  • 简介:二胡江南风格是江南文化的产物,更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成因背景及左右手技法特征。本文从江南的地理环境,语音语调,文化背景及音乐形式分析了二胡江南风格的成因,并阐述二胡江南风格演奏技法中独特的垫指滑音、装饰音、揉弦及浪弓的演奏技巧。

  • 标签: 江南文化 二胡江南风格 垫指滑音 浪弓
  • 简介:对于"火耕水耨"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观点,而比较接近实际的理解,其就是指南方山地和平原湖泊区两种生产方法,据此可知六朝江南农业发展主要体现为在湖泊山林开发基础上耕地面积的扩大,技术进步并不是六朝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东晋南朝时期旱作的日渐推广,对于南方的山地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六朝 江南 农业技术
  • 简介:六朝建康与六朝时期江南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拥有庞大消费性人口的大都会,建康所需的物资,除了由建康近郊生产外,更大规模的组织生产是在会稽山林丛泽地区进行的。这加强了会稽与建康的密切联系,产生了以内陆运河破冈渎等水路运输网为代表的发达的流通经济。这种水路运输网又将吴兴和吴郡等周围地区带入了更广泛的消费经济中,造成了江南地区包括奢侈品制造的多种手工制造业和储藏、运输业的盛况,江南地区因此形成了一种寄生于建康都城之上的商业经济。这种商业经济,在建康城荒废后便停滞下来。但是其蓄积的潜力,使得在时机到来时,江南的商业经济又会立刻复兴起来,并迅速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 标签: 江南社会 建康 流通经济
  • 简介:六朝隋唐距离今天已经很远了.那远去的六朝隋唐时代究竟是怎样的?回顾历史很难,想象当时的社会、品味当时的文化很难,研究过去的经济也不容易.做历史的,有时真想起古人于地下,或者走进时光隧道、回到过去.然而,即便回到过去,就有真切的感受吗?也不一定.现代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国经济,我们就能说得清吗?所以历史是一门充满遗憾的学问.

  • 标签: 六朝前言 江南社会 研究六朝
  • 简介:<正>(杨念群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7月版)在清史学界,传统的观点清朝不过是满清贵族接受中原文化传统汉族王朝体制的一种重建。这一观点近二十年来受到"新清史"学派的挑战,"新清史"批判传统的"汉化论"是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产物,转而强调"满族性"是清代多民族大一统帝国得以成立的根本所

  • 标签: 正统观 展开点 族性 清朝皇帝 文化隐喻 贵族阶层
  • 简介:<正>(萧楼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10月版)民族志不是闲暇一日的丛林漫游,而是在社会交往的复杂世界的探索之旅。从1998年初选夏村到2007年着手动笔,作者用了近10年的时光去记录夏村30年的故事,长期"寄生"于田野,不仅"在村里做研究","世界在村里被研究",最终也将"村庄以民族志的方式书写"。

  • 标签: 夏村 社会结构 差序格局 民族志研究 社会系统 深描
  • 简介:本文第一部分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清代书院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给现代大学教育改革提供一种精神资源,而二十世纪初期以来绵延近百年的创办书院的实践,也从另一方面证示书院存在和研究之价值.第二部分从学术史和教育史的角度评述数种清代书院研究论著.第三部分指出清代书院研究中的两大问题,一是书院基本文献和相关文献未能充分发掘利用,二是从观念出发,过分强调书院对乾嘉考据之学的培育和推衍之功.

  • 标签: 清代书院 学术史 教育史
  • 简介:印象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部分城市,溯(长)江、环(太)湖、濒海,名山胜水遍布境内,造就了独有的江南风情。这里,百流纵横、湖泊棋布、物产丰裕。

  • 标签: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江南 大学 上海市 江苏省
  • 简介:协同创新是高校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的再思考,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对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结合江南大学构建食品科学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具体做法,从人才队伍构建、人才管理、人才培养等角度对协同创新中心人才管理机制改革进行了探索。

  • 标签: 协同创新 人才管理 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