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模糊语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等多功能性质。本文试图探讨模糊语言在交际中运作的机制。笔者感兴趣的是模糊语言对立统一的现象:模糊的语义系统能传达明晰的意图与准确的信息;主观的模糊限制语能体现客观性;模糊的应答或答非所问能起到语篇衔接的功能。

  • 标签: 模糊语言 多功能性质 运作机制 意图
  • 简介:近年来,批判性阅读开始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并在高校课堂逐步发展,相关学术研究也新作叠见。然而已有相关研究往往强其所见,漠其未见,致使批判性阅读活动时常被简单化为批判性思维活动,模糊了批判性阅读的阅读本质。本文尝试探讨批判性阅读的性质,并思考其教学实践的可能路径。

  • 标签: 批判性阅读 阅读教学 批判性意义建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于人类语言的学习机制,历来有两种观点。环境论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和强化来学习语言的。根据这种观点,外语教学就是教师设置一定的语言环境,提供相应的语言样本,供学习者学习和模仿,并在学习过程中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这种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

  • 标签: 认知结构 外语学习 语法规则 强化训练 有意义学习 同化学习
  • 简介:美国阿拉斯加的渔民,54岁的蒂莫西·琼,以前总认为他在海恩斯的家中可以免受工业污染物的危害-海恩斯是一个拥有2400名人口和4000头鹰的城镇,附近有2000万英亩(1英亩=40.47公亩或4047平方米)受保护的未开垦地区。然而在2007年初,琼同意加入了一项由7个州35位美国人参加的调查。

  • 标签: 化学物质 阿拉斯加 污染物 美国
  • 简介:一位美国物理学家和两位日本物理学家荣获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自然基本粒子对称性中的微小破缺。这有助于解释宇宙的存在和支配宇宙的规律。

  • 标签: 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学家 基本粒子 对称性 宇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弗莱将神话由批评的对象上升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论,认为文学是一种移位的神话,而神话也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方式,而是对人类的起源和命运表示关怀的一种表征。从文化学的角度看,神话理论批评通过对异化文明的批判,建构了不同于现实存在的它者选择,从而成为使人类走出现代异化文明的审美救赎之径。

  • 标签: 弗莱 神话批评 审美救赎
  • 简介:2006年10月4日,美国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R·D·科恩伯格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其父在50年前也获得过诺贝尔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授予他该奖是“因为他对真核转录分子基础的研究”,真核转录是储存在基因中的信息被拷贝并随后被传送到细胞生成蛋白质部分的过程。

  • 标签: 高校 大学英语 双语阅读 科技文阅读 对照读物
  • 简介:2006年10月3日,美国人约翰·C·马瑟和乔治·F·斯莫特荣获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研究工作帮助巩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加深了人们对星系和恒星起源的理解。

  • 标签: 高校 大学英语 双语阅读 科技文阅读 对照读物
  • 简介:言据性作为一种独特的语法范畴,关注的是信息的来源。由于英语语言缺少表示信息来源的形态标记,言据性主要通过其他词汇语法手段来体现。鉴于物理语篇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在韩礼德(Halliday)有关言据性论述的基础上,选取物理学教材和论著作为语料,借助语料库软件观察和分析感知动词、认知动词、意愿动词、情感动词和言语动词作为言据手段的行为,从而说明言据性动词在不同语篇类型呈现信息来源的特点。

  • 标签: 言据性 言据性动词 物理学语篇
  • 简介:互构语言学是中国学者对语言本质的哲学思考。汉语在语言大家庭中的地位独特而不可取代,互构语言学从汉语音像、形像、义像出发研究语言与世界和思维的关系,其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现代语言学的根基。

  • 标签: 汉语象似性 互构语言学 语言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