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舞蹈作为其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对于展现各民族的精神风貌,表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及审美倾向都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比如《雀之灵》《太阳女》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民族舞蹈作品不断涌现,但是能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却又乏善可陈。

  • 标签: 民族舞蹈 舞蹈作品 声光电 审美倾向 雀之灵 太阳女
  • 简介:清初遗民诗人持守“夷夏大防”的儒家观念,存道救亡,在社稷倾颓异族入侵之时,悲慨愤激,效一己之力奋勇抗争,对抗清兵之入侵与征服,牺牲生命而在所不惜;国亡之后不忘国仇家恨,愤于异族压迫之酷烈,哀民生之多艰,多有秘密奔走,积极参与抗清运动,以图恢复,相与砥砺志节,坚持操守,坚持民族气节;在奔走无力、复国无望后选择了无奈退隐、老于布衣,著书立说,以图民族精神之不亡、民族文化之保存,以待终有一日,河山重归,日月重明。他们以诗描写明末清初的动荡局面和抗清战争,称颂抗清英雄遗民节士,表现了国家沦亡之痛、生灵涂炭之悲、江山易代之恨,复国之志、亡国之悲、故国之思、忧民之情、悯世之心都见于诗中,而在这些情感背后是遗民诗人坚定的民族立场。

  • 标签: 遗民诗 民族立场 抗清斗争 复国之志
  • 简介:柳蒿芽是一种很神奇的野菜。很久以来,我就想为它唱一支歌,因为柳蒿芽本身就是一首歌,一首在我心中常唱不衰的歌……说它神奇,是说与柳蒿芽相比,没有哪一种野菜能和一个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会使人们怀着崇敬和殷殷的感恩情愫,把它形成一种文化,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 标签: 柳蒿芽 邻居们 水洼 布袋子 林地资源 晴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德昂族是云南人口仅几十万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滇西南各州县。德昂族种茶的历史悠久,他们男女老少对茶向来都是情有独钟,别具深情,这种心态世代相沿,从而形成了渗透到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各个方面的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德昂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即“茶文化”。

  • 标签: 云南 德昂族 茶文化 民俗文化 景颇族 哈尼族
  • 简介: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文学给当代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民音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之的搜集、整理与改编以及文人吸取其营养的创作中。前一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共名”的制约,显示出多民族民间文学尤其是非汉民族文学的边缘化地位,后一类作品中较优秀的部分则显示出另一条道路:即知识分子与民间结合的道路。

  • 标签: 多民族文学 民间精神 中国 民间文学 文学创作
  • 简介:摘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党的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发展?理论上需要破题,实践上需要落地。尤其是在德宏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境自治州,用社会主义引领宗教走中国化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核心价值观 民族地区 宗教 中国化
  • 简介:7月4日至9日,为落实中国作协党组“作家要关注农村、关注农业、关注农民,努力反映农业新发展,表现农村新变化,塑造农民新形象”的指示精神,《民族文学》杂志组织部分在京及外省少数民族作家,赴辽宁凤城大梨树村进行采风和调研。作家们参观了大梨树村“全国水土保持示

  • 标签: 少数民族作家 民族文学 杂志社 梨树 丹东地区 采风
  • 简介:摘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平台和窗口,高校作为主要阵地,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与时代责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青海民族大学体育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现状进行研究。研究指出师资匮乏、生源质量不高、专业特色不明显。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生源质量、发挥区域体育资源优势,打造高原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

  • 标签: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现状 建议
  • 简介:"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的一段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的论述。

  • 标签: 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自信 楹联 北京师范大学 教师学生 经典诗词
  • 简介:2000年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以《八大样板戏携手重来》为题报道了12月13、14日晚于北京音乐厅上演的"红色经典现代京剧之夜",并称这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八大样板戏,20年后的集体亮相"。这场喧嚣于千禧之年的样板戏"盛宴"或许可以视为是1990年代样板戏"回归"热潮的一次集结,在此背后所蕴藏的是样板戏在20世纪最后十年所积蓄的巨大能量。

  • 标签: 现代京剧 北京音乐厅 红色经典 《北京青年报》 知识分子群体 《沙家浜》
  • 简介:  读过传播甚广的[1]一文,发现这篇出自中国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李树桥之手的文章,其写作手法和观点倒是比文章列出的思潮更值得注意.……

  • 标签: 何谓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思潮
  • 简介:伊丽莎白·科斯特洛是一位作家,生于1928年,那就是说她已经66岁了,正步向67岁。她已写了9部长篇小说,两本诗集,一本有关鸟类生活的书,还有大量的报刊文章。她是澳洲人,生于墨尔本,现仍住在那里,不过,她曾于1951年至1963年旅居英国和法国。她结过两次婚,有两个孩子,分别跟两个丈夫生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以其第四部小说《埃克勒斯街的房子》(1969)扬名,小说主角玛丽恩·布鲁姆,是另一部小说、也即詹姆斯·乔伊斯的《尤伊丽莎白·科斯特洛是一位作家,生于1928年,那就是说她已经66岁了,正步向67岁。她已写了9部长篇小说,两本诗集,一本有关鸟类生活的书,还有大量的报刊文章。她是澳洲人,生于墨尔本,现仍住在那里,不过,她曾于1951年至1963年旅居英国和法国。她结过两次婚,有两个孩子,分别跟两个丈夫生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以其第四部小说《埃克勒斯街的房子》(1969)扬名,小说主角玛丽恩·布鲁姆,是另一部小说、也即詹姆斯·乔伊斯的《尤

  • 标签: 伊丽莎白 现实主义 科斯特 詹姆斯·乔伊斯 长篇小说 报刊文章
  • 简介:余华出版《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后,有人欣喜地说,余华终于回归现实主义了。这种表扬,余华听了未必高兴。以作品的先锋性名世的余华说过:“事实上我不仅对职业缺乏兴趣,就是对那种竭力塑造人物性格的做法也感到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我实在看不出那些所谓性格鲜明的人物身上有多少艺

  • 标签: 现实主义 余华 创作方法 文学创作
  • 简介:受尼采“艺术形而上学”的影响,朱光潜形成了其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人生的艺术化”,本文围绕这一概念对朱光潜的文学与批评观同唯美主义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辨析;并认为:朱光潜是中国唯美主义唯一的文学理论家,同时其折中平和的学术姿态和观念上的超越,使他在理论上为唯美主义作了最后的终结。

  • 标签: 朱光潜 唯美主义 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 印象主义
  • 简介:通过阅读帕慕克(OrhanPamuk,1952—)在哈佛大学诺顿讲坛的演讲稿,我间接地获知,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1843—1916)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讲述一个故事有‘五百万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可能是合理的,只要它能为作品提供一个‘中心’。"[1]一部叙事作品的中心,就是其光芒四射的太阳。很多时候,这颗太阳的光芒并不能理所当然地照进我们的叙事作品,使其灿烂乃至辉

  • 标签: 叙事作品 帕慕克 亨利·詹姆斯 一封信 光芒四射 新闻调查
  • 简介:摘要20世纪西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掀起了女性解放的狂潮,而实际上,西方女权主义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源起于法国资产阶级和启蒙运动后。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标志着第一阶段的女权运动以推动立法为主,强调女性与男性平等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之后第二阶段的女权主义运动,也即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是女权主义在西方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在西方这股“热潮”的影响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在林白、陈染、海男等“新女性作家”的身体力行之下,女性文学逐渐被“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却又特立独行的华彩篇章。

  • 标签: 镜子 阁楼 浴缸 女性主义 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