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5 个结果
  • 简介: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北京市文化局所属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京剧有声大考》,受到了海内外各界好评。1990年12月15日,首都文化界、新闻界近200人云集和平宾馆,出席《京剧有声大考》出版座谈会。宋任穷、荣高棠等领导同志与部分被《大考》收录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或他们的亲属欢聚一堂,共同祝贺京剧史上这一盛举。宋任穷、黄宗江、冯牧、高玉倩、梅绍武、张庚、马少波、马玉田等相继发言,高度评价《大考》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中国京剧 高玉倩 北京市文化局 徽班 宋任穷 出版座谈会
  • 简介:本文从有关旨乐的历史文献入手,以现存历代乐谱谱式为基本依据,通过对各种音乐传承关系的考察,对我国传统记谱进行了一次初步的疏理.这对“中国传统谱法专题史”的研究来说是一个前期的基础工作(本文是作者硕士论又《中国传统记谱法初探》的中篇、上篇《中国传统记语法分类及汇要》、下篇《中国传统记谱法特点及文化成因》、附录《中国传统记诺法研究论文索引》将另行发表).

  • 标签: 中国传统 历史文献 记谱法 传承关系 语法分类 文化成因
  • 简介:<正>中国流行歌曲的奠基人在前三讲中,我跟同学们谈到流行音乐准备期的三个重要人物李叔同、沈心工和萧友梅。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中国的音乐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有人问,那么到底什么时候算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是谁?且听我慢慢道来——200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

  • 标签: 中国流行音乐 沈心工 萧友梅 黎锦晖 李叔同 何日君再来
  • 简介:<正>18世纪的中国剧坛充满了变数。昆曲的最后辉煌在此一百年,昆曲的剧坛宗主地位发生动摇在此一百年,中国国剧京剧的诞生亦在此一百年中。18世纪中国戏剧的盛衰浮沉此起彼伏,具有发生学

  • 标签: 中国昆曲艺术 中国戏剧 弋阳 湘昆 醉皂 宋元南戏
  • 简介:<正>中国音乐美学史作为一门具有交缘性质的分支学科,近十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劫后复苏的学术研究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新的研究领域。从研究对象与任务来说,这一分支学科大体可看作史学同音乐学、美学、哲学与文化学等的结合,在研究内容上它与各相关学科均有深层联系和局部的交叉重叠。因此,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自然受到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关注,涉足于其间的人数日渐增多,其中关系最为直接的中国音乐史、中国美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思想史等,都将它纳入各自的研究范畴之中,作为一门专史或独立分支,分别以

  • 标签: 中国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史 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学 中国美学史
  • 简介:<正>1989年第1期《中国音乐学》发表了中国艺术研究院1988年硕士研究生费邓洪的学位论文《含蓄与弦外之音》(上)。文章指出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中国文人音乐,又主要是古琴音乐的审美特性是含蓄与弦外之音。作者通过对较丰富的历史资料考察,探寻出这一美学规律。费文写道:“我们从中国文人对客体外物、主体情感、音乐形式及演奏要求的一系列态度上,可见出它所注重、所突出、所提倡的是——适中、平和、克制、收敛,有所退,有所隐,

  • 标签: 中国艺术 美学规律 中国文人 文人音乐 审美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
  • 简介:五、魏晋南北朝音乐学术活动1.《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研究成果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这部音乐美学著作的魁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学术思想的独到与论证精密.因其思想的深刻,使得该书的见解不仅具音乐美学的意义,并且还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学意义.

  • 标签: 十二平均律 《乐志》 中国音乐 音乐史学 音乐学术 学术史
  • 简介:<正>《中国音乐年鉴》1987卷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已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黄翔鹏任主编,田青任副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87卷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大型音乐年鉴,全书共56万字,它反映了以1986年为主近年来我国音乐事业的进展和成就。全书分“综述”、“资料”和“附录”三大部分。综述部分包括“创作及有关评论”、“学术研究”、“音乐教育”和“音乐科技”四个方面,共有36篇文章,从中可以鸟瞰某一方面的全貌,作者在叙述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评价,因此它既有信息性也包含有

  • 标签: 副主编 中国音乐 音乐教育 年鉴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学术研究
  • 简介:<正>一、历史脉络1.热门话题“现代作曲技法”不仅是当今中国音乐界的热门话题,而且文学界和其他艺术界、新闻界、理论界,对此也都十分关注。不过就我看到的文章来说,似乎切中要害的力作还不多。2.德彪西和凯奇——怎么可以摆在一起?

  • 标签: 现代音乐创作 现代技法 现代作曲技法 热门话题 德彪西 历史脉络
  • 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是我国当前唯一的专设音乐研究机构,自1954年创办以来,在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外国音乐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向本刊读者介绍音乐研究所的情况与工作,本刊记者特走访了该所的负责同志,承他们在百忙中详细地给予介绍说明,现就其中主要内容简记如次。

  • 标签: 音乐理论 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音乐史 研究所 音乐研究 民族音乐
  • 简介:<正>20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就要来临。在过去的岁月中,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了一个略具雏形的体系,但也确实不尽人意。我们多么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独具特色的普通音乐教育体系啊!究竟中国普通音乐教自体系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并无设计之能,在此仅欲对此作一设想,目的是想抛砖引玉,期待国内音教同仁都来设计或者哪怕是如此设想一番,也许会对该体系的建立有些裨益。中国普通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应该面对

  • 标签: 音乐教育体系 普通音乐教育 音乐教材 铃木教学法 中国 社会音乐教育
  • 简介:我国现代音乐所采用的唱名法是由外国传来的欧洲规多唱名法,共有do、re、mi、fa、sol、la、si七个唱名,分首调和固定两种唱名法。首调唱名法的唱名随调高的变化而变化。固定唱名法以C调的七个唱名为固定唱名,调高变换,唱名仍固定不变。

  • 标签: 固定唱名法 阶名 现代音乐 敦煌曲谱 琵琶谱 姑洗
  • 简介:<正>这次关于“音乐翻译”研讨会的议题之一是翻译与研究的关系。这里,我想就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翻译的关系谈几点看法。乍看起来,我们中国人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这似乎与翻译没有什么关系,但事实却不尽然。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进行研究工作,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相关学科;应该向世界上介绍中国的传统音乐及我们的研究,并与国外的有关研究进行交流,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翻译。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紧密相关的学科民族音乐学(指英语Ethnomusicology,关于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民族音乐学 音乐翻译 翻译工作 研究工作 相关学科
  • 简介:<正>由国家民委、文化部、社会科学院、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维吾尔木卡姆系列活动,1992年11月16至19日在北京举行。系列活动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举行。国务委员李铁映代表国务院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说:“木卡姆是维吾尔民族文化史上的巨大成就,是维吾尔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 标签: 中国民间 中华民族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宝库 木卡姆 开幕式
  • 简介: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老一辈的演奏家、作曲家为兴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发展我国民间音乐而开始探索、实践,并为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马思聪的、贺绿汀的等,就标志了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乐曲,在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些音乐创作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民族特点,标志着"洋为中用"发展运用的成功.

  • 标签: 中提琴 演奏 中国乐曲
  • 简介: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源泉。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原生态民歌才是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才能从文化背景、审美情趣中探索中国各民族歌曲风格形成的核心,否则就会陷入抛弃中国文化精髓、缺乏民族特色而只谈唱法的误区。

  • 标签: 民歌 原生态民歌 生存 发展 中国
  • 简介:<正>国外电子音乐传入我国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然而我国自己的电子音乐却一直默默无闻。1984年9月2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礼堂首次举办了电子音乐专场音乐会,揭开了发展中国电子音乐的序幕。这场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唱片社联合举办。参加音乐会创作和演出的主要是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入学的作曲系研究生,此外还有中国唱片社和

  • 标签: 电子音乐 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电子 民间音乐 艺术团
  • 简介:1986年冬,钢琴家濑田裕子首次来到中国上海。她的家在东京,父亲是一位在日本很著名的内科医生,同时也是有相当规模的社会保险中央总和医院的院长,母亲研习茶道,这个家庭有着浓郁的艺术氛围,也薰染着中国古典文化的芬芳,医易相通,茶禅共融,濑

  • 标签: 中国人民 中国古典文化 社会保险 医易相通 音乐会 艺术氛围
  • 简介:中国古代乐器研究的方法方建军考古发现有大量的中国古代乐器,对中国古代乐器进行专门研究能够形成音乐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古乐器学。古乐器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因而涉及的学科或知识面比较宽广,在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多方面的探索。根据目前的认识,中国...

  • 标签: 古代乐器研究 古乐器 出土乐器 振动模式 固有频率 类型学
  • 简介:《2003中国年度最佳歌词》即将出版了,可喜可贺。宪瑞同志已连续两年编选《中国年度最佳歌词》,这是第三本。个中心血之累可想而知。筛选工作是编辑过程中最繁琐的工作,数以万计的歌词作品投寄到各个编辑部及各种媒体,各个编辑部及媒体又将大量不合格的作品筛选下来,实际登载在内部、公开刊物上的作品,以及电台、电视台、电视剧、晚会所用作品,每年也有几千件,这几千件作品又集中在宪瑞兄手中,进一步筛选出200多件,可见够精、够粹。应当肯定,这些年来,歌词创作空前繁荣,出现了不少佳作。但又不可否认,也有不少不合格的作品面世。原因大体有如下。

  • 标签: 作品 歌词创作 编辑部 编辑过程 不合格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