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初识宋国生老师,是在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二胡教学教材学术研讨会”上。虽然此前曾通过对他演奏的唱片音响和学术论文的解读、学习有过“神交”,但第一次接触到的宋老师还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我是作为二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列席会议旁听,一次会议之余,我在学校的招待所练琴,突然宋老师推门而入。当时我见到宋老师真是又惊又喜又害怕,

  • 标签: 风格形成 老师 宋国 艺术理论 演奏 拾得
  • 简介:近年来,文化式教育正风生水起,并以音乐教学为代表掀起了一波教学热潮。相较于主科灌输而言,音乐更能给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别样的乐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初中音乐教师须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用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手段提高音乐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针对初中音乐创新教学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和详细的剖析,旨在锻炼初中生的音乐审美,积淀优雅素养,从而让基础音乐教育能够真正步入稳定的发展之中。

  • 标签: 初中音乐教学 文化素养 鉴赏能力 形成策略
  • 简介:杭剧起源于清末民初的宣卷,是杭州地方戏曲,曲折绵延至今有近百年历史。本文以早期杭剧史为研究重心,探索杭剧形成与发展的状况,并将其置于1929年首届西湖国际博览会这一特殊场域中,研究杭剧如何与开创中国近代博览会历史先河的首届西博会相生互动,力图呈现早期杭剧发展繁盛的历史风貌。

  • 标签: 杭剧 形成 早期发展 首届西湖博览会
  • 简介:中国戏曲是“晚熟”的艺术,从萌发到定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结戏曲形成前期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发现:从歌舞向戏曲嬗变的过程呈现出双层轨迹,轨迹之一是“歌舞——大曲”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综合一分化一再综合”的过程,它彰显了歌舞大曲对戏曲音乐体制的全面构建。轨迹之二是“歌舞——歌舞戏”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不断继承合理内核,替换非戏剧性要素的过程。

  • 标签: 音乐要素 戏曲 嬗变 音乐构建
  • 简介:Re—Do—La三声腔由re、do、la三个音构成。其腔核具有re、la开合,Re—Do—La复沓,交错和终止的功能,由此构成乐段和各种次级结构单位。Re—Do—La三声腔的扩展能形成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此结构原理是湘桂走廊丧葬仪式音乐的基本构成原理之一,与楚音乐文化可能有渊源关系。

  • 标签: Re—Do—La三声腔 腔核结构力 扩展 楚音乐文化
  • 简介:作为博士论文《中国音乐语言用西方乐器习惯用法诠释——论陈怡创作西方器乐曲时中西方观念和技术的融合过程》的一个章节,通过对陈怡《木管五重奏》和《遏》两首作品在音高结构和曲式结构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对十二音技术和自由无调性技术的学习、运用及创新是她的作曲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现代西方技术与中国民间音乐传统的融合标志着她的作曲风格的形成

  • 标签: 音高结构 十二音体系 自由无调性技术 音级集合理论
  • 简介:台湾歌仔戏与漳州芗剧为我国各闽南语方言区同源共生、广泛流传的戏曲剧种。笔者从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蒂莫西·瑞斯(TimothyRice)“形成过程”的理念出发,依时间维度捕捉两戏在历史构成、社会保持、个人创造与体验三个层面的表现,阐释其形成过程中流传与回流的双向关系;同时引运我国民族音乐学家薛艺兵对文化事件与时空维度的概念分析,提出跨越时空二维世界的“交互”,推导出台湾歌仔戏与漳州芗剧明清两朝、民国前期、新旧中国交替、新中国初期的四轮交互融合。通过动态的双向形成过程,结合田野工作,链接台湾歌仔戏与漳州芗剧源脉相承、携手比肩的情缘。

  • 标签: 台湾歌仔戏 漳州芗剧 形成过程 双向 时空 交互
  • 简介:<正>音高——音乐的首要参数,许多世纪以来,在数十代作曲家手中,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构成了人类音乐宝库中众多风格的不朽篇章。数百年来,音高关系体系几经沧桑。因而,无论是理论家、作曲家甚至演奏家、演唱家,对于作为音高组织手段的和声技法都极为重视。事实上,要从根本上认识一首作品,如果不搞清其音高关系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二十世纪音乐是音乐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二十世纪和声反映了二十世纪音乐的音高关系,而成了音乐

  • 标签: 二十世纪音乐 作品 理论与方法 分析方法 逻辑原理 和声技法
  • 简介:江苏的古琴艺术在明清时期有突出的表现,涌现出虞山、金陵、广陵三大琴派,但三大琴派的发展并非连续不断,而是以此起彼伏、交替进行的方式展开,呈现出琴学中心的从江派到虞山派到白下派再到广陵派的频频转移。针对这一现象,文章借用塞维斯的文化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揭示出这种非连续性的机制在于艺术的演进本身包含特殊进化和一般进化两个方面,并据此提出如何应对演进的非连续性的策略。

  • 标签: 虞山派 金陵派 广陵派 琴派 中心转移 塞维斯
  • 简介:摘要:以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分别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的地理环境、沙湾镇何氏家族与广东音乐之渊源、何氏家族广东音乐风格的形成过程等方面对沙湾镇何氏家族广东音乐风格的形成缘由进行分析研究。沙湾镇作为广东音乐之乡,对广东音乐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探究何氏家族广东音乐形成之缘由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广东音乐的发展脉络。

  • 标签: 文化地理学 何氏家族 广东音乐 典雅风格
  • 简介:京剧在什么时候形成?由于早期皮黄戏工尺谱流传甚少,其音乐形态无从对比考察,因此只能依据这样两个要素进行判断:即在什么时候一些传统京剧剧目开始大量出现,以及涌现出一批表演这些剧目的演员,则可以断定此时为京剧成形之日。这就依赖于保存这些信息的史料文献的记载,如《燕兰小谱》等各种花谱,以及类似《都门纪略》这样京城旅游指南类大众读物。我们

  • 标签: 中心考察 京剧形成 京剧旦角
  • 简介:我们这些音乐学子,没有几个人不是从《普通乐学》、《乐理初步》、《基本乐理》,或者是现称“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开始入门的。大家都承认:不论学习过程中,这类教科书用了上列哪一种名称,总可以简称为“乐理”二字。本世纪初,中国人学习“乐理”是通过“学习日本”,转手学习西方理论的。那时候的人,接受了新的思潮,有了整理传统文化的要求;正苦于中国古代乐律理论的典籍浩繁、玄妙艰深,而且深受阴阳五行、封建伦理诸说涂饰与淹没之害,因而感到难于入手的时候;从西方乐理中发现中、西音乐的基本道理可通;就强调了相同的一面,以及欧洲近代思维方法中、长于运用归纳、演绎诸法的科学性等方面,采用欧洲乐理进入了新式教育的课堂。

  • 标签: 音乐基础理论 西方乐 基本乐理 中国音乐 阴阳五行 学习过程
  • 简介: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音乐音响学研究中心(CenterforComputerResearchinMusicandAcoustics——CCRMA)是世界一流的计算机音乐研究机构。该中心除装备有高效率的数字化音响合成器系统和各种MIDD设备外,还拥有许多著名的计算机音乐家,如中心的主任JohnChowning教授(FM音响合成理论的创立者),MaxMathews教授(计算机音乐先驱,著名计算机音乐语言MUSICⅣ&Ⅴ的发明者)等。我于1989年6月作为

  • 标签: 计算机音乐 音响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 音乐研究机构 合成系统 音乐语言
  • 简介:秦腔的“苦音”调式与西亚木卡姆的“拉斯特”调式有着近似性,如音阶的第二音到第三音、第三音到第四音之间都有两处中立二度音程出现;音阶上行的第六音到第七音、第七音到主音之间也都持有两处中立二度音程;音阶第七音导音,下行时埃及的Bb、土耳其的F、秦腔苦音调式的Bb和主音之间呈大二度音程关系(上行时为中立二度音程)。在旋法上,音阶的逆进行部分存在近似性;惯用四度跳跃形式;旋律线多呈阶梯形下降状态。总之,这些相同点不应看作只是偶然现象,诸调式之间必定有其内在的联系,可以推测,它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或许有着共同的祖先并同出一源的可能性极大。

  • 标签: 苦音调式 秦腔 玛卡姆 拉斯特 微分音
  • 简介:(一)对二胡理论建设的回顾二胡演奏艺术自刘天华先生特别是自建国以来发展很快,它已是臻于成熟和独立的艺术门类。然而演奏理论的研究,相比之下则是薄弱的一环。以笔者拙见,演奏理论研究大体应包括演奏技术理论研究、演奏美学研究、演奏生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演奏艺术史的研究及演奏批评等。长期以来,有关胡琴类演奏艺术方面的著作时有出版,对演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总的来看,这些读物所涉及的范围还比较窄。多是经验之谈(诚然,经验之谈也是很可贵的),而抽象到理论高度不够。比如,在谈演奏方法时大都提到演奏要放松,动作要协调之类。试问在演奏艺术中怎样理解放松与协调这些概念?什么是生理学范畴的放松和协调?什么是生物运动力学范畴的放松与协调?什么是心理学范畴的放松和协调?一般只是泛泛的说放松与紧张是相对的等等,但从理论上讲这样回答是很不够的。再如,就音色而论许多演奏者都不

  • 标签: 二胡演奏 运弓 调身 演奏理论 运动力学 气息支持
  • 简介:“乐”与中国台文化关系的历时性考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乃至古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乐”始终作为其主体性构成而存在,丰富、发展了台文化的内涵,突出、强化了台的审美功能,引导着台文化趋向审美化方向发展,同时促使台文化实现了数次重大转变,是推动台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 标签: “乐”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