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正>我院戏剧研究所的导演理论进修班,是在我院导演系一年半教学的基础上续办的。全班十九名学生中绝大部份是来自各省市的戏曲演员(或导演)。考虑到他们在前几个学期中打下了较好的导演技巧课的专业基础,我们在最后一学期将把着重加强他们的理论修养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作为安排教学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开了四门课:导演课、导演理论课,外国现代戏剧流派及专题研讨课。为了能使这几门课密切配合,我们决定排演荒诞派代表作:《等待戈》。

  • 标签: 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 新戏剧观念 教学领域 导演系 现实主义
  • 简介:转瞬之间,在上海话剧界已虚度了四十余载。抚今追昔,在感慨“空白了少年头”之余,时时勾起我恋旧情结的,大多是那些始终难以拂去的趣闻逸事。这些趣闻逸事的主角,除我的同辈外,亦不乏我的师长和晚来的后生。为了给衮衮读者诸公增加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也就不揣浅陋粗俗,来个老少爷们一锅煮,兜底奉献给各位。也许,我的这些浅而俗的笑谈,反倒能从常人的角度窥视名人,勾勒出几分他们的“原生态”,这也算是对名人的一种另类解读吧。

  • 标签: 上海 话剧 戏剧艺术 魏启明 演员 表演艺术
  • 简介:晓:我刚才进来的时候,听到您在大声命令演员在表演中考虑中国环境,这是什么意思?沃:在全世界许多地方都上演过了,经验告诉我们,每到一处演出,想要获得成功,都必须适当考虑当地观众的欣赏习惯.比如,有的地方观众喜欢表演随意一些,而另外一些地方的观众希望表演严谨一些.这也是我们剧团的一贯做法.

  • 标签: 爱尔兰“门”剧团 《等待戈多》 话剧 导演 沃特·阿思巴斯 人物访谈
  • 简介:施林根西夫的《请热爱奥地利》以双层戏剧交流结构的方式,充分利用戏剧符号的双重性,探讨奥地利极右翼对难民问题的态度。他不仅直接以难民为戏剧对象,更将社会各阶层对此的自觉和不自觉的反应纳入戏剧之中,戏剧交流在对话和冲突中逐步展开,戏剧交流中的创作者和接受者既是交流主体又是交流客体,从而使戏剧成为自我反思的戏剧。

  • 标签: 施林根西夫 戏剧的双重性 戏剧交流模式 戏剧符号学
  • 简介:《人民公敌》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名作,也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现实主义戏剧之一。创作于1882年的《人民公敌》,已经被世界各地的杰出戏剧家搬演了一百多年,历史见证了它无数的经典版本。因此对任何剧团而言,想要重新触碰它,都注定会是一次充满挑战的探险。如何才能在前人巨大的成就面前另辟蹊径?这需要主创们巨大的勇气、智慧和才情。来自波兰的克拉科夫老剧院决心开启这项挑战,虽然他们颠覆了观众对这部经典剧作的常规理解,刻意避开了对舞台真实幻觉的追求,令演出颇具看点,但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易卜生笔下的斯克芒,新意有余而深刻不足。

  • 标签: 人民 剧院 兰克 真理 现实主义戏剧 现代戏剧
  • 简介:本届乌镇戏剧节荣誉主席林兆华,将他的新作《戈医生或者六个人寻找第十八只骆驼》(以下统称《戈医生》)带到了乌镇。原剧本其实是德国人迪特里希·施万尼的著作《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中的一个章节。该书对欧洲自古希腊以降的人文传统进行总结和介绍,而在戏剧这一个单元,作者用剧本的形式介绍了20世纪戏剧的流派和特点(作者本人也是一个剧作家)。

  • 标签: 医生 戈多 骆驼 个人 话剧 人文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