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1950年代初期,鉴于共产党在法国议会选举中得票率过高的现状,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负责制定了编号为PSBD-14c的心理战略计划,试图以此有效遏制共产党在西欧特别是在法国的发展。从短期实施效果来看,经过法美两国的共同努力,该计划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法国共产党的力量被严重削弱。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该计划的最终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却仍有待做进一步考察。

  • 标签: 法国 心理战略委员会 心理战
  • 简介:由原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首届主任陈元方创办的《陕西地方志通讯》(现更名为《陕西史志》)已创刊20周年,至今已出刊125期,合计约700余万言。20年来,承蒙省内外广大作者的赐稿及编辑同志的辛勤工作,刊物编发了1700余篇方志工作者研究方志理论,总结修志经验。普及修志知识,宣传修志成果,交流修志信息,考证史实,提供史志资料的文章,发挥了应有的宣传推动作用。

  • 标签: 修志 史志 方志工作者 方志理论 地方志 编纂
  • 简介:本文分析了乌尔第三王朝和古巴比伦时期的两分家文书。文件表明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家庭生产资料中,奴隶作为动产的主要部分在家庭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家庭在生产劳动中大量使用男女奴隶劳动力,说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建立在奴隶制社会上的农业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社会是奴隶制社会。

  • 标签: 两河流域 法庭判决 分家文书 男女奴隶
  • 简介:昆曲形成于明代中叶的苏州昆山,素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美誉。但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门"中国最雅化的剧种",却因种种原因走向式微,濒临失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位江南名士倾尽心血致力昆曲的传承与复兴,从事着这份无比寂寞的工作,他就是昆曲艺术家——顾笃璜

  • 标签: 昆曲艺术 《长生殿》 苏州人 昆剧传习所 沈传芷 专场演出
  • 简介:1972年6月,法国共产党和法国社会党签署了《共同执政纲领》,翻开了法国左派各党联合的新篇章。1977年议会选举,左派联合大有改变右派长期当权的政治格局之势,形势对左派极为有利。然而在向夺取政权迈进之时,法共与社会党在如何实施《共同执政纲领》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导致了法国两大左派党的分裂,左翼联盟在议会选举中失利。从表面上看,分歧的焦点在于国有化问题:法共要求大规模国有化,而社会党则反对。但从更深层次上看,国有化规模之大小以及如何管理国有化企业等问题与两党在未来左派政府中的地位及其在工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息息相关。

  • 标签: 执政纲领 国有化 议会选举 法国社会党 法国左派 法国共产党
  • 简介:昆明羊甫头墓地出土的造型精美的动物脚形器被定名为“鹰爪木祖”,然而从椭圆状圈纹和脚趾数量来看,云南青铜器上常见的猛兽图像与符号中也有相似的特征。在滇文化中最早出现的虎与豹这两种大型猫科动物仅有纹饰上的差异,甚至连考古学家也很难将它们分清。随着西汉王朝的势力在滇池周围地区的迅速推进,这种虎豹混同的情况已得到彻底改观。同时,在滇国青铜器上广泛出现的猛兽纹饰与符号成为某种特权的象征,而所谓的“鹰爪木祖”可能就是这种族群记忆在漆器上的遗留。

  • 标签: 滇国青铜器 猛兽图像 豹纹符号 “鹰爪形木祖” 文化特征
  • 简介:陆深,号俨山,上海人,明中期著名的文人,《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文苑列传》有其传。1969年,上海浦东陆家咀在施工中发现了陆深夫妇的合葬墓及其子陆楫夫妇的合葬墓,但遭到破坏。事后,上海博物馆前往清理,并收集了部分文物,相关的情况后来题为《上海浦东明陆氏墓记述》公布了出来。墓葬出土物中有一很不寻常的器物,报道者称之为“玉幻方”,描述如下:

  • 标签: 上海浦东 出土物 阿拉伯文 玉器 回回 明代
  • 简介:为深入、全面探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落实,《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国家民委重点人文社科基地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和甘肃省民俗学重点学科建设基地联合邀请宁夏《回族研究》、青海《青海民族研究》和《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等四刊有关办刊学者,共同研讨的"‘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战略与跨文化对话"高峰论坛于2015年10月24日在丝路重镇——兰州市顺利举办。

  • 标签: 文化对话 西北民族研究 国家民委 建设基地 在兰 北方民族大学
  • 简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开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确立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在逻辑发展的最高成就。"中华民族"作为现代民族符号与中国既有疆域相对应,以国家认同为基础,也就获得了确定性的内涵和稳定的边界,这一民族符号符合中国社会整体利益,获得广泛认同,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如何利用这一符号阐发其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修正和限制民族主义的内在缺陷,指引和塑造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 标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形塑与修正
  • 简介:国外内蒙古近代史研究的一部新作———C.P.阿特伍德《1925-1929年内蒙古革命民族主义者的动员》简介申万里(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国外内蒙古近代史研究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起步较晚。近年来,美国学者C.P.阿特伍德(C.P.Atw...

  • 标签: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阿特伍德 民族主义者 近代史研究 民族冲突 现代民族主义
  • 简介:“华衣衬美人,佳瓶盛芳醇。”我省的茅台酒瓶,独具一格,最富地方特色,备受顾客的称誉。酿造茅台酒之初,并无酒瓶,由沽酒者自备盛器。至清咸丰以后,才有茅台村附近的中华村烧制的口小肚大的陶质坛酒瓶盛酒出售,有能装一斤、二斤、三斤不等的三种型号。但这种酒瓶体积大,质量差,既不便携带,且易破损,后又改为长方形微扁的陶质酒瓶,每瓶盛酒三斤。直到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举行的世界物品展览会上获奖后,名驰中外,销量日增,为适应外运需要,成义荣和两烧坊几经研究,试制成与现在形状相同的圆柱形小口短颈的黄色陶质酒瓶,此种定型的茅台酒瓶,一直沿用到解放以后。1958年,为使装璜美观,曾改为形状相同的白色细瓷瓶,因其漏酒,又改为乳白色的玻璃酒瓶,形状不变。这种酒瓶通入电光后,晶莹璀璨,颇为绚丽,深为人们喜爱,一直沿用至今。它开初由桂林制造,因运费高昂,后为贵州清镇烧制。为降低成本,继建成茅台玻璃厂制成现在的茅台酒瓶。

  • 标签: 中华村 陶质 衣衬 沽酒 地方特色 玻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