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聚焦式滤线栅切割效应常见现象和对图像质量影响,针对分析其消除对策。方法查阅权威资料结合学校所学知识,临床观察研究,技术人员的探讨。结论(1)双重偏离在临床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最大。(2)预防聚焦式滤线删切割效应的有效方法是保持球管中心线和滤线删中线垂直、重叠。

  • 标签: 聚焦式滤线删 切割效应 中心线 影像密度
  • 简介:在远程医疗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逐步实现了超高清晰医学影像图像数据库的建立,随着远程医疗的不断深入开展,医学影像图像数据库的开发也在不断完善,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实现中的重要环节。利用数据库存储Dicom3格式的医学图像,并从数据库中提取图像进行显示,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先例。基于远程医疗医学影像图像数据库建立的系统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分为影像实时采集系统、影像管理与存储系统、影像分析处理系统、诊断信息编辑与打印系统;基于Web的信息查询系统、系统管理以及历史数据的导入与导出等几部分,三维影像会诊的实现成为可能,压缩图像技术的研究有了初步成果。随着信息技术和远程医学的发展,远程医疗医学影像数据库技术的日臻完善,将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 标签: 远程医疗影像图像数据库 DICOM 3 三维成像 压缩技术 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子头部顶体面积、灰度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改良Kennedy法测定精子顶体酶活性,采用图像定量分析软件ScoionImage测量以改良巴氏染色法染色的精子头部顶体面积及灰度值。结果顶体酶活性与灰度值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顶体酶活性与顶体面积不相关(P>0.05)。结论精子顶体图像定量分析结合顶体酶活性,在男性不育症因素分析中可提高参考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层CT在低剂量时对膝关节扫描的可行性及低剂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位受检者行膝关节CT,依据检查时球管KV高低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95kV和B组75kV。测算膝关节髌上缘水平后肌肉软组织的CT值,以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通过CT后处理工作站得到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再计算出剂量长度乘积(DLP)。获得的图像质量通过双盲法进行质量评分,对两组CTDIvol值、DLP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CTDIvol结果分别是(5.39±0.23)和(2.18±0.15)mGy,DLP结果分别是(62.42±12.62)和(26.23±4.82)mGy.cm,B组较A组下降约(61.43)%,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噪声均值稍微高于A组,t=-7.512,p=0.000,但两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低球馆电压设置做膝关节扫描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不影响阅片诊断。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膝关节 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CT图像AI识别分析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接收治疗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

  • 标签: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CT图像 AI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接收的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选择飞利浦Affiniti70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可见:恶性病变5例,良性病变45例。在超声检查诊断中,恶性病变、良性病变以及病变总诊断准确率为80.00%、93.33%、92.00%。结论: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应用中无放射性、操作简单安全,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有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占位病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超声图像特点 诊断价值
  • 简介:磁共振成像(MRI)系统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保证MRI设备图像质量,确保MRI图像的真实可靠,以满足临床诊断对图像质量的需求。依据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以及医疗诊断对MRI技术的要求,采用周期性图像性能测试方法,对图像信噪比、均匀性、伪影、几何畸变、层厚及空间分辨力等性能参数进行周期性测试;按照数据偏差的严重性将检测周期规定为3~6个月。将测试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设备各项系统性能是否达到质量评价标准和稳定性质量保证,确保医学影像符合诊断标准,保证影像质量,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发现更优的测试方法。通过对MRI影像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控制,为临床诊断提供优质的MR图像

  • 标签: 质量控制 图像性能测试 质量参数 测试模块
  • 简介:目的: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PET/CT中CT扫描部分的辐射剂量提供数据依据。方法:用GEDiscoveryST16型号PET/CT系统,在管电压分别为80kV、100kV、120kV及140kV条件下,对CT剂量模体和Catphan500CT性能模体进行扫描。测量在各种管电压下的CT加权剂量指数(CTDIw),计算给定螺距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CT图像的相关性能指标;分析CT图像质量与CT剂量的关系。结果:CTDIvol随管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CT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不受管电压影响;CT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力、CT图像均匀性及噪声性能均随管电压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结论:CT图像性能均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当剂量达到一定值时,其图像性能随剂量的增加幅度变缓,因此,在保证一定的CT图像质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管电压适当降低PET/CT检查中CT部分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管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子宫肌瘤及腺股病的病理结果及图像分析,提高B超诊断率。方法经腹部超声探查,患者完盈膀胱后仰卧位,在下腹部作纵、横、科多切面扫查。结果B超超诊断肌瘤86例,符合率为95.5%腺肌病22例。符合率68.2%;股瘤合并腺肌病19例,符合率36.6%。结论两者图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各有不同特征。

  • 标签: 子宫 平滑肌瘤 腺肌病
  •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双源 CT 大螺距(flash)扫描方式对腰椎进行扫描成像,评价该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医院 60 例进行双源 CT 腰椎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 AB 2 组。A 组选用常规扫描方法,采用参数为: 管电压运用 100 kV,管电流运用自动调节技术(CARE Dose4D),图像重建方法运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扫描螺距采用 0.8,球管转动一圈时间为 1.0 s。B 组运用扫描模式为大螺距Flash 扫描,采用参数为: 管电压运用 100 kV,管电流和 A 组使用相同技术为自动调节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AFIRE),螺距采用 3.0,球管转动一圈时间为 1.0 s。每组患者都为 30 例。对每例受检者腰椎图像行主观评分[2];于第三腰椎的中心层面测量椎体、硬膜囊、腰大肌的定量参数,包括 CT 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 vol),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对上述评分和定量参数,行两组的组间统计学比较,定量连续变量采用 t检验,等级变量采用 kappa 检验。

  • 标签: 双源 CT 大螺距 腰椎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60例,选取的60例患者均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及CT扫描检查,用相关软件将60例颅底肿瘤患者的核磁共振图像与CT扫描图像融合,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对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进行评价,包括肿瘤的信号、密度、轮廓、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较高,经检验,和单纯的核磁共振图像比较,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在各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结论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能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各方面均具有更大的优势,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高准确率,将CT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CT/MRI图像融合技术 颅底肿瘤 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肺间质纤维化诊断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进而比较轴位HRCR和冠状位图像两种方法的优劣性。研究结果显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图像重建,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差异,即P>0.05;由于进展性的肺部间质性改变主要是垂直型的改变,相较于轴位HRCT重建,冠状位图像重建更容易进行区别;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数比较,轴位HRCT重建较冠状位图像多。因此本文得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在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一样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CT扫描 冠状位图像 肺间质性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头颈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2例,其中包括4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和41例胸腹部肿瘤患者。采用CT扫描的方式分别对患者进行扫描,记录患者左右、头脚、前后等方向上的摆位偏差。结果头颈部肿瘤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平均摆位偏差为(1.92±1.37)mm、(1.82±1.46)mm、(1.88±1.52)mm;胸腹部肿瘤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平均摆位偏差为(1.61±1.90)mm、(3.92±2.51)mm、(1.79±1.28)mm。结论利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的方法,对患者体位进行修正,能够有效提高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精度及疗效。

  • 标签: 锥形束CT 图像引导 头颈部肿瘤 胸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以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这期间本院选择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6例,对其所有资料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检查时间、图像质量合格率和心理状态。结果:试验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图像合格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将两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对照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

  • 标签: [] CT冠状动脉造影 营养状况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研究头颅模体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模拟定位图像对射波刀(CK)G4系统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相同图像引导条件下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方法:使用头颅模体(Lucy)模拟患者,将CT的X射线管不同管电压分为80kV组、100kV组、120kV组及140kV组,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440mAs)下,模体相同扫描层厚1mm,分别获取CT模拟定位(CT-sim)图像。通过MultiPlan计划系统分别生成相应的两幅正交定位数字重建图像(DRR)。将头颅模体置于治疗床面,按照CT-sim中心点摆位,采用CK图像引导系统的两个正交X射线管同时曝光与分别曝光方式,且曝光参数相同,记录每组、每种曝光方式各采集100份的3个线性方向(X轴、Y轴和Z轴)和3个旋转方向(L-R旋转、UP-DOWN旋转和CW-CCW旋转)6个方向的体位误差数据。根据公式M=2.5Σ+0.7δ计算X轴、Y轴和Z轴3个线性方向的外扩边界。结果:每种图像引导曝光方式相同方向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3,F=235.431,F=234.349,F=31.638,F=289.814,F=515.825;P<0.01)。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组头部体位误差数据以120kV组头部体位误差绝对值数据分析中的标准差较小,头部体位误差较稳定。计算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条件下3个线性方向中各类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外放范围最大值为0.402mm,最小值为0.009mm,95%置信区间(95%CI)为0.17~0.27mm。结论:CT不同X射线管电压条件模拟定位图像,对相同条件图像引导产生的头部体位系统误差是有一定影响。在电压120kV,440mAs下的模拟定位图像对CK-G4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头部体位系统误差影响较小、系统误差的稳定性好,可提高CK-G4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引导的精准度。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 系统误差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六维颅骨追踪
  • 简介:目的评估巨脾型晚期血吸虫肝脏超声显像检查与手术直视所见的病理价值.方法41例晚血脾切除术前采用超声显像检查肝、脾脏及门、脾血管径线,并对肝脏表面、形态、质地、实质以及胆囊、腹腔等进行检查;脾切除术中对上述脏器形态作直视观察;取肝组织送病理诊断,将三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显像检查显示肝、脾脏及血管径线值均增大,肝表面不光滑,形态不规则,质地硬,肝实质呈肝纤维化Ⅰ-Ⅲ级改变,胆囊前壁增厚(82.9%),伴有少量腹水7例.脾切除术中见肝脏形态及血管改变与声像图进行比较,结果相符,且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超声显像检查晚血巨脾型肝脏声像图的诊断价值与脾切除术中肝脏外观所见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具有同样重要的诊断意义.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超声显像 脾切除术 肝脏超声图像 晚期血吸虫病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以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肺栓塞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客观的影像依据。方法我科使用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机对94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将薄层重建图象导入Syngo软件工作站,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VR(容积再现)进行重建获得CTA图像及三维重建图象。结果94例临床疑似患者中57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CT征象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22例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大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随访51例患者,35例经过临床治疗后基本吸收。结论多层螺旋MSCTPA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及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是评估预后的一种理想成像的方法,特别是准确的定位对临床治疗制定方案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CTA 图像后处理技术 肺动脉栓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模式之下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自动移位准确性的验证情况,希望为提升放射治疗精准性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取游标卡尺以及激光定位系统测定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模式之下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自动移位准确性,共测定十次,分析及记载测定结果数据值。结果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于垂直方向、头脚方向、左右方向的自动移位准确性平均误差数值依次是0.69毫米、0.460毫米、0.77毫米,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于垂直方向、头脚方向、左右方向的自动移位准确性最大误差数值依次是1.2毫米、0.8毫米、1.3毫米,和临床使用需求相符。结论通过验证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模式之下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自动移位准确性获得良好效果,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床自动移位准确性误差较小,准确性较高,存在重要意义。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模式 医用直线加速器 床自动移位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