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香蕉素来有“快乐水果”之称,香蕉中含有一种可提高人体兴奋性的生物碱物质,且香蕉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和维生素B,可以有效地舒缓忧郁情绪,振奋精神。

  • 标签: 香蕉 抑郁 维生素B 忧郁情绪 生物碱 兴奋性
  • 简介:生姜是生活中的常见调料,不仅可改善食物风味,而且还有多种保健作用。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近日载文,总结出“吃生姜的七大好处”。

  • 标签: 生姜 健康 保健作用
  • 简介:我今年65岁,患高血压多年。去年,有位老同事向我推荐,动脚踝可防治高血压。我坚持一年多时间,至今血压稳、头不晕。方法是:上下活动脚掌坐在椅子上,一只脚垂直着地,另一只脚拉远、伸直。随着呼吸活动脚掌和脚.踝,即吸气时脚尖尽量往回勾;呼气时脚尖尽量向下压(绷直脚踝)。脚掌动作必须配合呼吸,两脚分别交替做10次.

  • 标签: 高血压 脚踝 呼吸活动
  • 简介:所谓“口红致病”,就是因口唇涂搽唇膏而引起的一种化妆品过敏症,据调查约有l0%的女性因搽口红而患过此症。口红主要是由羊毛脂、蜡质、染料、香精等成分组成。羊毛脂是一种天然动物脂肪,含胆固醇、羊毛固醇和甘油脂,能渗入皮肤。

  • 标签: 口红 健康 成分组成 动物脂肪 羊毛固醇 羊毛脂
  • 简介:洋葱是目前所知的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是一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它具有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效力,既能对抗人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的作用,又能促进钠盐的排泄,从而使血压下降。在日本,洋葱已成为高血压患者争相食用的降压食品。长期食用洋葱可以稳定血压,降低血管脆性,对人体动脉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降血压 洋葱 前列腺素A 血管扩张剂 外周血管阻力 高血压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及疮防治护理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应用疮防治护理对策前后各4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应用疮防治护理对策的时间将其划分为对照组(未应用疮防治护理对策)和观察组(采用疮防治护理对策)两个组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15.00%),两组患者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疮防治护理的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2.50%),其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发生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主要包含术中俯卧位或侧卧位、硬脊膜腔外麻醉、手术时间高于2.5h等。疮防治护理用于手术患者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患者 压疮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警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受损及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9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 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 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预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发生率 13.82%低于对照组 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 72.26±8.19)分,高于对照组( 63.41±7.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预警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受损情况,减少疮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长期卧床患者 皮肤受损 压疮发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对重症监护室老年危重患者行品质圈活动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98例重症监护室老年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99例。常规组并未接受品质圈活动干预,研究组则为接受品质圈活动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发生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发生疮几率4例(4.04%)显著低于常规组16例(16.16%),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4例(94.95%)显著高于常规组82例(82.8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室老年危重患者行品质圈活动干预,不仅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护理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疮的发生

  • 标签: 品质圈活动 重症监护室 老年危重患者 压疮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年9月—2022年1月收治的患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与常规组,每组患者63例。护理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护理有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组发生率同比对照组显著性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发生率,促进病症缓解,影响确切,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老年心力衰竭 压疮发生率 临床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负引流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负引流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皮肤坏死、感染以及浆膜腔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皮肤坏死1例,感染2例,浆膜腔积液1例,均治愈出院;对照组患者出现皮肤坏死2例,感染3例,浆膜腔积液3例,均治愈出院。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引流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负压引流技术 外固定架治疗 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外固定器与封闭负引流技术联合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的方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局部换药的方式,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外固定器与封闭负引流技术联合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远远低于实验组,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固定器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胫腓骨骨折 感染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器与内固定者在治疗胫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84例胫骨骨折按固定方式分两组,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两方面比较.结果:外固定器组49例平均愈合时间148天,仅2例产生针道感染,1例复诊中发生移位.内固定组35例平均愈合时间204例,出现15例并发症.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范围广,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损伤少,经济.值得推广.

  • 标签: 有骨折 单侧外固定器固定 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俯卧位手术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处理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中采用外固定架联合负封闭引流术(V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3例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联合负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49例患者单独使用外固定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3%与对照组83.67%相比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炎、损伤性骨化、缺血性肌痉挛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处理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早期采用外固定架联合负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外固定架 负压封闭引流术 下肢骨折 软组织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板式组合药与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中断治疗的原因。方法选择县疾控中心登记的299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按登记时间分成2010-06-01/2010-09-30的113例为对照组,2010-10-01/2010-12-31的186例为研究组,对比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断治疗发生原因。结果对照组、研究组分别有32、28例(28.32%、15.05%)发生过中断治疗。结论采用固定剂量复合剂使患者依从性更好,中断治疗发生率较板式组合药低。应加以推广。

  • 标签: 板式组合药 固定剂量复合剂 治疗 肺结核患者 中断治疗
  • 简介:常言说:“人老骨头脆”,说明老年人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老年人往往有骨刺(疏松的骨质在重量的挤压下向外突出)、驼背和身材变矮(脊柱骨压扁),腰酸腿疼,极易骨折等现象,其实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骨质疏松时,骨胳中的矿物质和骨基质都明显减少,骨骼的密度下降,机构松散。在很小的外力下,便可产生骨骼变形或骨折。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饮食调配及遗传因素有关。如人在20岁以前,体内的钙代谢呈正平衡,钙吸收多排泄少,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负平衡,即钙吸收少排泄多。到30—40岁时,骨密度达到最高峰,以后逐年减少,老年人无论男女,每年骨密度下降1%,女性绝经后骨密度下降更明显。老年人活动少,日晒少,同时由于进食量减少和消化吸收不好,

  • 标签: 老年人 骨头 骨密度下降 骨质疏松 骨骼变形 女性绝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