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3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现将83例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5%,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K-MB、CTNI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是实验组患儿治疗后CK-MB、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磷酸肌酸钠 心肌损害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戊酸钠联合癫痫平序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05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癫痫平的剂量调整,对照组为丙戊酸钠常规疗法。观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时间与发作频率的相互关系。结果治疗组(40例)有效控制发作,较对照组(36例)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积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癫痫治疗过程中,丙戊酸钠联合癫痫平序贯疗法,中西药作用机制协同、时间互补、效应增强,疗效优于单用丙戊酸钠

  • 标签: 癫痫 丙戊酸钠 癫痫平 序贯疗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我科室收诊疗的诊断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磷酸肌酸钠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窒息心肌损害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K-MB、cTnl值分别为(27.98±4.51、0.06±0.01),均优于对照组(41.34±5.64、0.13±0.02),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疗效肯定、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 综合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06月~2013年12月对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45例角膜穿通伤患者清创缝合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维持前房深度,回复虹膜。结果随访6个月~2年,瞳孔保持圆形或近圆形41例(91.1%),虹膜轻微前粘连、瞳孔轻度变形4例(8.9%)。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0.05~0.25者28眼(62.2%),0.3~0.5者10眼(22.2%),0.6~0.8者7眼(15.6%)。结论角膜穿通伤缝合术中应用粘弹剂维持前房深度,还纳虹膜,便于角膜伤口的对位和缝合,保护角膜内皮、晶状体,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角膜穿通伤 透明质酸钠 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复病灶显微切除联合玻璃酸钠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5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综合组患者应用常规抗真菌干预、反复病灶显微切除联合玻璃酸钠点眼干预,抗真菌组患者应用常规抗真菌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视力情况和溃疡愈合时间。结果综合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抗真菌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抗真菌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抗真菌组,数据间差异经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真菌干预基础上,结合反复病灶显微切除、玻璃酸钠点眼综合干预,对改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可促进溃疡愈合,促进其视力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反复病灶显微切除 玻璃酸钠点眼 真菌性角膜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对小儿心肌炎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的疗效研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来辅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评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总结经验。结果两组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病情在一定的程度上均有改善,其中实验组治愈率为95%,对照组治愈率为83.33%。结果表明采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疗效更好。结论临床上将磷酸肌酸钠运用于治疗小儿心肌炎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治愈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小儿心肌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玻璃酸钠配合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本病的病人分成人数相等两组;试验组以针刀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醋酸曲安缩松关节内注射,并分别记录,对比治疗结果,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半年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组疗效比对照组好。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玻璃酸钠 针刀
  • 简介: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型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冠心病且有心绞痛反复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及辛伐他汀等治疗,治疗组同时静滴果糖二磷酸钠10g,连用10天。结果:治疗组32例有效,8例无效,均无不良反应。对照组28例有效,12例无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型有一定治疗作用。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型 果糖二磷酸钠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讨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6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患者随时分成两组,以丙戊酸钠组为研究组,以氟哌啶醇组为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2周的治疗观察。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中第7、10项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两组BPR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广泛且较丙戊酸钠组严重。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的疗效好,副反应少。

  • 标签: 丙戊酸钠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阿魏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阿魏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阿魏酸钠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阿魏酸钠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和阿魏酸钠联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Scr和BUN下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2.0%VS76.0%),且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和阿魏酸钠联合治疗慢性肾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炎 尿激酶 阿魏酸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0%(41/5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40/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均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儿童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本院在2018年-2020年诊治的6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整合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唑来磷酸治疗患者定为对照组,30例,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患者定为观察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3.3%VS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伊班膦酸钠 恶性肿瘤骨转移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方法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5月份到2011年12月份到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子宫切除患者60例为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0例A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组)和30例B组(吗啡针剂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吗啡针剂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B组(吗啡针剂组),P<0.05,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戴芬)口服给药可以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临床上可用于妇女子宫切除术后用药,具有用药简单方便、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氯芬酸钠 肠溶胶囊 药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说明书以外的配伍禁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00年至2011年期间对于夫西地酸钠配伍禁忌的文献报道及相关药物的理论pH值,并进行归纳总结,试分析其产生配伍禁忌的原因。结论夫西地酸钠配伍禁忌可能与溶液混合后pH值降低,导致夫西地酸钠溶解度降低而造成,因此,应避免与酸性较强的药品序贯滴注。

  • 标签: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 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