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西部民族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西部民族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100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遵医行为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模式,在提升患者对疾病程度的情况下,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有利于我院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西部民族地区 老年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少数民族地区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以适应和满足少数民族病人的需求。结果少数民族病人配合手术的主动性明显增强,病人和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手术室 少数民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包头地区少数民族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02例少数民族支气管哮喘患者与205例社区对照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住房装修、父母有哮喘家族史与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1),OR值分别为3.25、6.23、4.38。床褥经常晾晒可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P<0.01,OR=0.27)。结论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住房装修、父母有哮喘家族史可能是包头地区少数民族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床褥经常晾晒是保护性因素。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危险因素 少数民族
  • 简介:摘要为有效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介绍现阶段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决策,建议建立健全药品监督网络,提供优惠条件,想方设法建立药品供应网络,有效净化农村药品市场,保障广大农牧民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ldquo 两网&rdquo 建设 建议
  • 简介:目的了解桂西北民族地区某高校2008-2012年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健康状况,为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入学的11747名新生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体检完全合格率为14.06%,汉族新生为17.57%,少数民族新生为11.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9.83%,汉族新生为84.56%,少数民族新生为76.4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1.01%,汉族新生为47.50%,少数民族新生为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患率为14.09%,汉族新生为10.85%,少数民族新生为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民族地区高校新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政府应强化干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大学新生 少数民族 视力 营养 龋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疆昌吉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民族分组,其中汉族组53例,少数民族组40例。结果1.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存在差异(t=3.081,P<0.05),汉族组发病年龄偏大2.在不同居住地,两组患者所占比例不同(χ2=6.244,P<0.05),在农村居住的汉族患者比例低于少数民族,而在城市居住的汉族患者比例高于少数民族(χ2=9.655,P<0.005)3.少数民族组以慢性复发型为主要临床类型,高于汉族组(χ2=3.954,P<0.05)4.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有差异(Z=-1.965,P<0.05),汉族组治疗效果较少数民族组好.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汉族 少数民族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民族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时布比卡因用药量的差异,不同民族,不同的剂量对剖宫产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妇12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40例,均采用CSEA麻醉,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A组(汉族)注入0.75%布比卡因1.2ml(9mg),B组(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注入0.75%布比卡因1.2ml(9mg),C组(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注入0.75%布比卡因1.25-1.3ml(9.375mg-9.75mg)注药速度均为20s/ml,。结果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A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两组间麻醉效果、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发生率无差异,同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麻醉不同民族相同剂量麻醉麻醉效果有差异,少数民族布比卡因用量要高于本地区汉族产妇。对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产妇要实施个体化的麻醉。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不同民族 用药量 差异性
  • 简介:李乾元上将是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军队高级将领,先后在团、师、集团军、大军区等各级岗位上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在西北工作的14年里。他跑追了西北的山山水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形成了对西部的系统认识。他深爱这一方热土,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深入发展,他苦苦思索,谋求良策,在吸取古今中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不少真知灼见已被中央采纳。

  • 标签: 西部大开发 中华民族 上将 纵论 高级将领 领导职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的探讨,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长效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性结膜炎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管理模式,在校园内加强防控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知识和健康教育宣传,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讲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遏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 标签: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校园 少数民族地区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的探讨,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长效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性结膜炎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管理模式,在校园内加强防控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知识和健康教育宣传,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讲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遏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 标签: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校园 少数民族地区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健康素养的现状,有助于促进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并为健康干预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延边大学(医、理、文)共450人进行了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得分为(177.02±22.35),男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总得分(174.74±25.22)低于女大学生总得分(178.17±20.71),来自城市地区的大学生总得分最高(180.85±22.61),高于来自乡镇(174.64±20.31)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173.52±22.55);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健康素养水平,要对不同人群进行评价,利用各自的优势,有根据地提出应对措施,有助于减少事件带来的财产损失及身体伤害。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健康素养 大学生 提升策略
  • 简介:目的:输血后肝炎病毒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感染和致病性。但在我省少数民族半封闭、封闭地区对TTV的感染观察甚少。方法:应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TTV的感染性和核苷酸的序列分析。结果:血清检测藏族TTV阳性率15.49%,蒙古族血清学阳性率1、9%。藏族TTV24序列分析为Gla亚型。结论:藏族与蒙古族TTV感染有显著差异性。蒙族株TTV24与BDH1对照有99%同源性,藏族地区疑似为输入性感染。

  • 标签: 少数民族 输血后肝炎 分子生物学检测 核苷酸 输入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德宏农村5个少数民族集居区儿童(5-14岁)体格发育状况。方法对5个少数民族(傈僳族、景颇族、德昂族、傣族、阿昌族)聚集乡村重点抽样调查5-14岁健康儿童2538人身高、体重。测量数据用标准的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获得。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获取到身高、体重的均值、标准差,结果采用t检验其差异性。结果比较身高和体重为主的体格发育状况,景颇族及傣族儿童较高,德昂族儿童为中等,傈僳族及阿昌族儿童较差。而阿昌族儿童的身高、体均属中等。结论5个少数民族间的体格发育的差异性是显著的,该结果对了解德宏农村5个少数民族集居区儿童(5-14岁)体格发育状况有一定的意义,另外,在分析民族间差异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其中包括的地区差异、父母文化及生活水准。

  • 标签: 少数民族 儿童 身高 体重 体格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开放性研究对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了干预研究,对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基本状况和干预结果进行了比较。方法对2011-2013在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其中维吾尔族93例,汉族99例)分别给予多因素干预治疗一年,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治疗24周和48周BMI、WL、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TG、TC、LDL、HDL、ALT、AST、治疗总有效率及超声的变化及维汉之间的差异性。结果0周时维吾尔族患者BMI、WL、TG、HOMA—IR明显高于汉族(P<0.01);Fins、FPG、HbA1c高于汉族(P<0.05);治疗24周时汉族、维族BMI、WL、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TG、TC、LDL均较0周时降低(P<0.05),ALT、AS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48周时汉族、维族WL、FPG、HbA1c、Fins、HOMA—IR、TG、TC、LDL也较0周时明显降低(P<0.01);治疗48周汉族、维族BMI、FPG、2hPG、ALT、AST较治疗24周降低(P<0.05);治疗48周汉族、维族WL、HbA1c、In(Fins)、In(HOMA—IR)、TG、TC、LDL较治疗24周明显降低(P<0.01);治疗24周与0周时差值维族和汉族比较BMI、HbA1c、In(HOMA—IR)、TG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和汉族治疗48周与治疗前差值比较BMI、WL、Fins、In(HOMA—IR)、TG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汉族、维族总有效率分别为69.7%、80.5%,维吾尔族族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汉族(χ2=3.1431P=0.0476);24周维族治疗前后脂肪肝逆转率高于汉族,分别为71.8%、57.1%、(χ2=3.4295P=0.0382);48周维族治疗前后脂肪肝逆转率与汉族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4.2%、50.0%(χ2=0.0871P=0.878)。结论多因素干预治疗可减轻体重、减少腰围,控制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脂肪肝逆转率,维吾尔族患者干预治疗效果更明显,干预治疗方法适合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

  • 标签: 维吾尔族 汉族 脂肪肝 多因素干预
  • 简介:摘要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护士长是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本文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士长队伍整体素质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护士长队伍素质的途径及方法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士长队伍的素质是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 标签: 边疆地区 护士长队伍建设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