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科患者年龄都比较小,对病情和疼痛表达能力较弱,身体发育不完全,抵抗能力较弱,与医生配合度较低,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儿科的治疗和护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患儿家属也因着急而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这也增加了儿科的医患关系的矛盾和紧张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2年11月30日收治的128例留观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沟通艺术;比较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入院第1天、出院前一天家长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情况,家长护理满意度、家长疾病认知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 护理 沟通 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应用美培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84例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分别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培南治疗,比较两组细菌清除情况。结果两组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经美培南治疗,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艾滋病 重症肺炎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浓度的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脉冲PCEA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入院分娩的妊娠产妇159例,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53例,按照常规产科处理方式,在分娩时不再给予镇痛,观察甲组53例,在宫口开大3cm左右时,利用硬膜外脉冲PCEA进行麻醉镇痛,使用药物为0.08%哌卡因复合0.4μg/ml的舒芬太尼,观察乙组53例,在宫口开大3cm左右时,利用硬膜外脉冲PCEA进行麻醉镇痛,使用药物为0.0625%哌卡因复合0.4μg/ml的舒芬太尼,观察三组妊娠妇分娩时的疼痛情况、生产时间;结果: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VA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在第一、二产程中远高于两个观察组的产妇(P<0.05),分娩时间(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由大到小排序为对照组>观察甲组>观察乙组(其中观察甲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乙组与观察甲组比较P<0.05);结论:低浓度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脉冲PCEA分娩镇痛能够有效的起到镇痛效果,并对产妇的分娩和新生儿不会造成影响,而0.0625%浓度的哌卡因相比于0.08%浓度的哌卡因其镇痛效果差异不大,但是用量更少,对产妇的影响更少,导致生产更加顺利,因此,更加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PCE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非班在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至 2020年 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 92例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非班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常规药物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患者病情有效率以及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97.82%(45/46),对照组有效率为 73.91%(34/4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 ST段回落幅度> 70%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使用盐酸替非班治疗,可以提高病情有成效,且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较好,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 标签: 老年急性心梗冠脉介入 盐酸替罗非班 病情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新达与头孢拉定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14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头孢拉定及新达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94.59%、85.51%)较对照组(70.27%、69.49%)均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5.41%vs6.76%)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头孢拉定,使用新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具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新达罗 头孢拉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液体快速培养与改良固体氏培养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到我中心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0例,对每份病例标本分别进行改良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统计改良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率、污染率及培养时间。结果 改良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8/80)和11.25%(9/80)。所需的培养时间分别为28.0(25.0~31.0)d和16.5(14.0~19.0)d。结论 液体培养法阳性率与改良氏培养法基本一致,报告时间平均缩短至16.5d,比改良氏培养法提前10.0d以上,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为后续进行的药敏试验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液体培养法 改良罗氏培养法 结核分枝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采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7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成36例的甲组和37例的乙组,甲组予以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进行治疗,乙组予以常规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的时间都较治疗前减少,且甲组患者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幅度大于乙组患者(P<0.05);且甲组心绞痛患者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其发作的次数和时间。

  • 标签: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哌卡因局部麻醉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哌卡因局部麻醉措施,对照组采取哌卡因局部喷洒镇痛。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例数20例,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1例,未发生不良反应例数19例,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哌卡因局部麻醉运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工作中,充分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麻醉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罗哌卡因局部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结肠癌以及结肠癌复发患者中应用CT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某院于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病理切片方法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采用CT诊断技术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确诊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诊断方法后,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诊断准确率42例(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诊断准确率30例(60.00%)。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复发率20例(4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复发率25例(50.00%)。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采用CT的诊断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在接受手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复发的诊断准确率,保证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CT诊断技术 结肠癌 术后结肠癌复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替非班对 r-tpa溶栓效果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30例 r-tpa溶栓效果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加用替非班静脉泵入,详细记录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后以及使用替非班后患者的 HINSS评分,并记录第 90天 mRS评分;结果 30例患者使用 r-tpa溶栓治疗时症状仍有进展或波动,加用替非班后症状完全得到控制,治疗前后 NIHSS评分减少,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0.01)。所有患者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 替非班对 r-tpa溶栓效果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有效,但需要大样本及循证医学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使用在真菌性皮肤湿疹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内我院的40例真菌性皮肤湿疹患者,并按照湿疹发生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使用复方酮康唑联合莫匹星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使用在真菌性皮肤湿疹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好,护理结合用药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药物治疗 真菌性皮肤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麻醉的使用成效,探讨剖宫产患者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产科接受的剖宫产90名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3±6.5)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腰麻,研究组采用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1.1%;参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2.2%;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P<0.05。由此可见,研究组用药安全性更好。参照组,用药剂量153.1±85.1mg,麻醉起效时间73.1±32.3s,阻滞完全时间5.8±1.4min。研究组,用药剂量160.6±70.4mg,麻醉起效时间81.3.1±39.3s,阻滞完全时间6.9±2.1min。两组比较各项数据无显著差异,t=0.14,0.35,0.22,P>0.05。结论 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相比于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腰麻具有同等的麻醉效果,但是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推荐临床使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托啡诺 麻醉 手术 中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