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的关联性,为指导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术式分成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统计所有患者病变组织直径、病理性质,分析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直径小于5mm的58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98.28%,肿瘤性息肉占1.72%;然直径5mm≤d≤10mm的31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61.29%,肿瘤性息肉占28.71%;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肿瘤性息肉的发生病机率有增加趋势。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小于5mm的PLG患者,应积极加强临床监测或应用保胆取息肉治疗;然而当息肉直径为5mm≤d≤10mm时应采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对阻断息肉癌变有着积极作用。当息肉直径大于10mm时,应果断行胆囊切除术,及时清除病变组织以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胆囊息肉直径 病理性质 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乙醇冰袋与清水冰袋在脑外伤发热患者中的降温效果,寻找切实有效的冰敷降温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40例脑外伤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清水冰袋进行冰敷降温,观察组患者采用乙醇冰袋进行冰敷降温,冰敷持续3h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际降温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降温效果明显较好,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醇冰袋较为松软,易于操作。结论乙醇冰袋的临床降温效果显著优于清水冰袋,材料易取、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经济适用,且冰袋可以重复使用,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乙醇 清水 冰袋 降温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内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物理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1~2013年接收治疗的100位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各50人,为对比组提供一般的手术治疗,而研究组则需在对比组的医疗基础上增加肺部物理治疗,之后进行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概率、住院时间、呼吸仪使用时间和指脉血氧饱和度的比较。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治疗后,研究组内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0%、住院时间位12.5±2.0天,较对比组内患者感染率18.0%、住院时间22.5±2.1天来说,要小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患者使用呼吸仪的时间为4.5±1.21天,而对比组内患者使用呼吸仪的时间达到了6.30±1.73天,也是比研究组使用的时间更长,之后进行指脉血氧饱和度的测量,测量结果显示,研究组内患者的指脉血氧饱和度为95.20%±1.10%,比对比组内患者测量数据92.30%±1.09%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达到优良的概率为92.00%,而对比组却仅有6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治疗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有着良好的效果,能起到抗肺部感染、减短住院时间及呼吸仪使用时间的作用,应该得到社会的共同重视。

  • 标签: 内脑出血患者 物理治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痉挛是许多诸如脊髓损伤、脑损伤患者常见运动障碍性并发症,痉挛的治疗主要利用药物抑制神经系统高反应状态。近些年来,非药物治疗也取得一些进展,如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等。此综述主要探讨物理因子治疗肌痉挛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物理因子 肌痉挛 康复 进展
  • 简介:摘要物理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作者总结讨论了近年来本科生诊断学见习课教学的实践经验,供大家共同探讨和参考。

  • 标签: 物理诊断学 见习教学
  • 简介:摘要成分不同的化学药品,其作用、特性等也不尽相同,如果在生产、包装以及保存等过程中,因为外界因素而使其质量受到影响,那么患者在服药后很可能产生副作用,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及控制要点。

  • 标签: 化学药品 质量控制方法 基本要求 控制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化学发光进口试剂定量检测HBsAg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352例血清和血浆标本,采用美国雅培有限公司出品的“ARCHITECTHBsAg”和罗氏诊断公司出品的“HBsAgquantitativeElecsys”进行对比检测。结果罗氏试剂与雅培试剂检测结果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了0.993。结论两种HBsAg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相关性较好,具有同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
  • 简介:摘要从化学合成法综述多肽的合成,对氨基酸的羧内酸酐法、液相分段合成法、组合化学法等进行了评述,概述了多肽在多肽药物、多肽药物载体及组织工程材料的应用,并对我国多肽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多肽 化学合成 药物载体
  • 简介:摘要结合药物化学的课程特点,探讨药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药物化学 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就药剂专业的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药学技术应用型人才浅谈笔者的体会。

  • 标签: 药物化学 教学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8F-FDGPET-CT、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判断的准确性。方法以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62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检查手段不同,分为PET-CT组(34例)及经皮肺穿刺组(28例)。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1)62例孤立性肺结节中,42例为恶性,18例为良性结节,平均直径为2.3士0.75cm。(2)经皮肺穿刺肺活检准确率高于18F-FDGPET-CT(96.43%vs82.35%,P<0.05)。结论18F-FDGPET-CT、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判断的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手段。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PET-CT 经皮肺穿刺活检 影像学
  • 简介:摘要通过对手术室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全面阐述以及各种危害的防护方法的介绍,让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层对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使大家可以得到更多重视和更多的防护,将手术室的危害降到最低,以确保手术中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手术室 物理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尖锐湿疣是临床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常发在肛周、生殖器等部位。在我国,近几年来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其传染性较强,有一定的潜伏期,患者的遵医行为差,治疗后易复发,临床的治疗及护理目的是减少复发。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尖锐湿疣物理治疗及护理的相关资料,对近年来的物理治疗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物理治疗 尖锐湿疣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度和时间对布病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的影响。方法将现采集的710份疑似布病患者的血清分别置于温室(19—25)度、平均(35+1)度恒温培养箱和(55-1)度水浴箱中,在放置不同的时间(0.5h、1h、2h、8h和24h)后,分别进行BPT实验,同时对每份血清进行试管凝集实验(SAT),观察并进行记录实验结果。结果血清与温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放置血清的时间越短,温度越低,假阳性率越高。结论血清学检测可排除温度和时间等物理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假阳性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 标签: 布病 凝集实验 温度 物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物理性损害对ICU护士的影响。方法调查我院ICU护士共55名在近两年因工作环境造成的身心影响的因素。结果其影响因素包括机械性损伤、噪音污染、利器损伤、暴力伤害、电离辐射等。结论从已知的影响因素着手进行积极综合有效的防护,从而降低职业性危害的发生。

  • 标签: 物理性损害 ICU护士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致热原性高热患者酒精擦浴和服用药物降温的自身对照观察,有效提高降温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观察高热住院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热患者,采用物理降温法疗效不确定,降温幅度过小,与药物降温联合使用,快速达到降温。讨论高热患者选用解热镇痛药能迅速、有效、安全降温,可成为致热原性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措施,物理降温起到辅助效果。

  • 标签: 物理降温 酒精擦浴 解热镇痛药
  • 简介:摘要德育教育是药物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改进实验教学开展德育培养,加强主体意识。

  • 标签: 药物化学 德育教育 主体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通便灵胶囊的快速鉴别法。方法根据通便灵胶囊的主药为番泻叶,而番泻叶中主要成分番泻总苷属羟基蒽醌类,利用其遇碱显色的特性,建立该药品的快速化学鉴别方法。结果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通便灵胶囊的有效成分。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有效应用于对此药品的快速筛查。

  • 标签: 通便灵胶囊 化学反应 快速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