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重症加护病房)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79例术后需接受镇静镇痛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估。结果①在镇静镇痛效果方面,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躁动评分(SAS)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唤醒时间、疼痛数字评分(NRS)以及吗啡注射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谵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ICU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镇静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CU术后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定 镇静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添加健脾温中汤的肠内营养剂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温中汤,治疗10天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到达目标喂养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所致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对于改善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健脾温中汤 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综合整理湖北省45家药品批发企业新版GSP认证现场检查确认的缺陷共596项,其中主要缺陷19项,23项/次,一般缺陷105项,573项/次。产生缺陷主要原因①企业法人或负责人对实施新版GSP认证重视不够,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侥幸蒙混过关。②没有真正理解新版GSP精髓。③人员培训考核流于形式。④记录不全无可追溯性。⑤内审和制度执行检查考核不到位等。建议①深刻理解药品GSP精髓。②高度重视系统性,真正落实人员岗位操作培训。⑶认真开展内审、严格进行质量制度检查考核,高度重视可追溯性。

  • 标签: GSP 药品批发 问题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辅助通气在老年人呼吸衰竭的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针对性的气道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呼吸改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呼吸改善有效率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0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9.16,P<0.05)。结论对机械辅助通气老年人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道护理,可提高患者呼吸改善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械辅助通气 老年人 呼吸衰竭 气道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7例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将抽取对象分为探究组(n=35)和对比组(n=32),患者入院后均应用吸氧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者联合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探究组患者肺炎发生率为5.71%,对比组为21.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22,P=0.0175),探究组患者死亡率为2.86%,对比组患者为6.2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52,P=0.0543)。探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45±2.26)天,对比组患者住院时时间为(20.08±3.42)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54,P=0.0259)。结论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肺炎发生率并可显著缩短其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抽样法将本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50名。100例患儿均符合机械通气指征,并在得到其家属的同意后参与研究。其中,5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无创机械通气后血气指标情况,并观察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一小时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且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差异较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评估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48h内的吞咽功能,其中有吞咽障碍的为观察组,无吞咽障碍的为对照组,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53.8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而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机械通气 吞咽障碍 发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心衰(RHF)所致低氧血症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RHF所致低氧血症患者分别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与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与心功能变化。结果NIPPV与IPPV治疗后患者PaO2、PaCO2和p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EF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和IPPV均可明显改善RHF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 标签: 顽固性心衰 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敷膏外敷治疗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PICC置管术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青敷膏配合硫酸镁溶液外敷,对照组采用单纯硫酸镁溶液湿敷。所有患者均治疗7天,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症状缓解程度。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青敷膏外敷配合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青敷膏 PICC置管术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脊肌萎缩症患儿住院时间长,院感发生率高。随着家庭呼吸机的广泛使用,经过气管切开手术后的儿童可以选择家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本文主要介绍我院1例脊肌萎缩症带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儿的回归家庭培训计划,为家属提供一定的参考,并逐渐规范我院PICU的延续性护理。

  • 标签: 脊肌萎缩症 气切-机械通气 儿童 回归家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出现呼吸衰竭后根据家属自愿情况是否选择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60例,观察组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组,对照组未行机械通气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AE-COPD需要机械通气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序贯组18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先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PPV)治疗,在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出现后,序贯组予以拔出气管插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直至脱机,对照组仍用IPPV,以PSV的方法直至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院内死亡率。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5天)和(13.5±8天)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3.5天)和(14±7.5天),VAP发生率分别为2例和10例,再插管率分别为3例和3例,死亡率分别为11%和2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成功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IPPV),总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再插管率和死亡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经验进行讨论。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二甲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7例,对患者治疗中上机前后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和指标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上机前后的各项检查指标都有了较好的改变,呼吸机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COPD患者的治疗中,机械通气是其救治的重要方法,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机械通气 合并呼吸衰竭 指标改善
  • 简介:摘要为了对比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优劣,选取我院ICU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痰液喷溅情况、肺部感染情况,护士吸痰总耗时以及护士对不同吸痰方式的依从性。结果提示封闭式吸痰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封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在重症监护室撤机失败患者中,探讨这种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作用与在撤机过程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5年6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ICU机械通气撤机标准而撤机失败的患者,一共有50例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的护理措施,给治疗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联合心理护理措施,经过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两组实施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患者给予其心理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撤机成功几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 撤机 失败 价值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道优化护理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道优化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道优化护理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干预具有较大的意义。

  • 标签: 气道优化护理 重症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于我院ICU中诊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研究组患者行SIMV+PSV模式治疗。结果治疗后7天研究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PS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在改善肺功能、纠正酸碱失衡、改善机体供氧状况等方面治疗效果优于BiPAP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SIMV PSV Bi-PAP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利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中,痊愈出院率为88%(44例),死亡率为12%(6例)。结论在对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的同时,为了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必须在护理的过程中,强化对呼吸道的管理以及保护性通气,这样才能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提高生还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胸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定时一次性管喂和连续性泵入两种方式对血糖影响及并发症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更为合理的喂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ICU机械通气的35例患者分成定时间微量泵断性泵入组(A组)和连续性泵入组(B组),比较两组病例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腹泻、误吸、低血糖)。结果定时间断泵入与持续泵入两种喂养方式对于患者血糖水平影响均较低,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患者在腹泻、低血糖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在食道返流发生率上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定时间断泵入管喂方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断泵入 持续泵入 血糖水平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