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从2015年3月起到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患者中选取其中的15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和研究分析对象,对这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15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按照不同的心电图特点分为A型和B型两种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15例患者当中,有11例为器质性心脏病,器质性心脏病占73.33%,其余4例非非器质性心脏病。在11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当中,有8例患者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这8例患者仍然存在一度房室阻滞或者是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且这8例患者的交替性文氏现象都为病理性组织。在非器质性心脏病的4例患者当中,有3例患者在恢复窦性心律后,没有出现房室阻滞的情况,心电图显示为功能性阻滞。结论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属于房室结双层阻滞,且B型多于A型,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而言,即便心律恢复后,大多数患者都存在房室阻滞,对于病理性阻滞的患者,可以通过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量进行治疗,可以缓解病理性阻滞的情况。

  • 标签: 心房扑动 交替性文氏现象 心电图
  • 简介:摘要比较影像能从不同角度进行疾病的分析比较,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点联系,提高肿瘤影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临床技能,并为其今后临床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 标签: 比较影像学 肿瘤影像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心电图进行心功能障碍评价的意义。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所接受治疗的7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记录和比较患者在心电图上所显示的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以及复极末期异常等现象,通过逻辑回归对心电图的图像特征进行心功能障碍的评价。结果观察发现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心电图的图像特征与超声心动图显示的心功能障碍的比值和95%可信区间为4.21(1.13~16.97)、8.93(1.82~47.24)以及5.72(1.93~33.1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心电图的图像特征进行心功能障碍评价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电图 颅脑损伤 心功能障碍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而仅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被划分为对照组,每组4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对两组病人进行诊断。比较其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参数。结果在LVESD、LVFS、LVEF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LVEDD和ICT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病人的ST-T波改变率和T波平坦、低平率分别为93.75%(45/48)和66.67%(32/48),而对照组的分别为2.08%(1/48)和4.17%(2/4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18.795、13.728,P均<0.05)。同时,观察组在SDANN、rMSSD、SDNN方面均较对照组低,而其在HR方面却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提供给临床治疗以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ECG)与甲状腺激素(TS)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异常ECG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56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年龄段的不同,随机分为高龄孕妇组(年龄≥35岁)78例和适龄孕妇组(年龄<35岁)78例,比较两组孕妇均在相同孕周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和ECG异常孕妇检测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结果高龄孕妇组ECG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组(χ2=16.235,P<0.01),ST-T段改变、短P-R期间、心律失常、导联低电压、电轴偏左的发生率也均高于适龄孕妇组(χ2分别为3.265,5.214,6.871,4.114,2.981,P均<0.05),ECG异常以心律失常为主。妊娠晚期ECG异常孕妇FT4和TSH检测水平低于ECG正常孕妇(t值分别为2.541,3124,P均<0.05)。FT3检测水平低于ECG正常孕妇(t值为1.85,P>0.05)。高龄孕妇组孕妇不良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流产或死胎、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率高于适龄孕妇组(χ2分别为6.325,4.217,8.226,4.991,3.571,P值均<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ECG异常发生率高于适龄孕妇,以心律失常为主。FT4和FT3水平变化可能参与了ECG异常结果的发生。异常ECG和TH改变可影响高龄孕妇不良妊娠的结局,在妊娠晚期加强两者监测可为优生优育提供至关重要依据。

  • 标签: 妊娠晚期 心电图 甲状腺激素 不良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缺血价值对比。方法本次研究行回顾性调查法,随机选取98例我院自2015年9月份至2018年2月份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评估心肌缺血情况,将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在评估多支冠脉及单支冠脉病变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平板运动试验的准确率稍高于动态心电图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心肌缺血的程度均有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实际应用中应灵活选择。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给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进行检查,将其按照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无症状,观察组50例患者有症状,比较其心电图阳性率、心电图+心电向量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阳性率、心电图+心电向量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心电向量阳性率显著高于两组患者各自的心电图阳性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统计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心电图 心电向量 冠心病 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心电图检测过程中破碎QRS对于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实施心电图检测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确诊为冠心病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阴性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测过程中破碎QRS波的发生率以及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QRS波发生率为65.0%,并且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此外两组患者其破碎QRS波均分布与心脏下壁发生率要高于侧壁与前壁,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心电图检测过程中的破裂QRS波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的检出率,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电图检测 破碎QRS波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趣味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5例护理学大专生,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与观察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趣味教学法。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考核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2.098,P<0.05);观察组的网上教学效果评价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5.910,P<0.05)。结论趣味教学法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护理人才意义重大。

  • 标签: 趣味教学法在 心电图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使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这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患儿表示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儿有67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5.7%;常规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儿有58例,诊断的准确率为82.9%。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人员6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人员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并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包含1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18例,包含2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16例,包含3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12例,包含4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14例,实验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中最高和最低的心率及一天之内的平均心率和总心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意义明显(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诊断价值显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超与心电图检查。结果B超检测后患者左室壁肥厚、左室增大、左房增大、主动脉退行性改变以及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显著优于心电图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B超诊断的检出率相比于心电图较高,对患者心脏变化较为敏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B超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340例作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与心电图检查结果等,采取国际常规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诊断标准判定ST-T缺血性改变,采取国际上Judkins冠脉造影诊断标准判定其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心电图检测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①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中女性比率高于男性,其对比有统计差异(P<0.01);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性改变中男性、女性比率差异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②本组患者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诊断结果如下特异度是55.1%,灵敏度是84.7%;男性心电图诊断特异度是70.1%,女性心电图诊断灵敏度是75.0%;女性心电图诊断特异度是是70.1%,男性心电图诊断灵敏度是77.4%。结论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密切,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诊断有显著价值,而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女性高于男性,而在特异度上男性较女性高。

  • 标签: 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 冠状动脉病变 特异度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以近两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98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本次探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两种检查方式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对心电图检查与心脏彩超检查的检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心脏彩超检查对心室和心房等各项指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结论心脏彩超检查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心电图 心脏彩超 高血压 左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38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中年患者(150例),观察组为老年患者(230例),均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监测能够提高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并提高对心律失常及心机缺血的诊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通道(MV1、MV3、MV5)监测180例患者,按照起搏器治疗适应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90例,均表现为传到阻滞;研究组90例,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观察统计两组患者DDD起搏器的DCG表现、工作模式、感知起搏功能障碍、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情况和自身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起搏比例为60%或以上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起搏比例在60%以下的发生率,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主要工作模式一次排列为VDD/VAT、DDI,研究组依次为DDI、AAI和VDD/VAT;其中对照组患者工作模式AAI和VDD/VAT的发生率与研究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AT)触发快速心室起搏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频发房早和AT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DCG表现可判断不同患者DDD起搏器植入后的工作模式,全方位掌握起搏器的工作情况,为起搏器的正确程控和治疗自身心律失常等环节做铺垫。

  • 标签: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表现 工作模式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脏彩超、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1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差异。结果118例患者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有40例左室肥厚、28例左房增大、25例左室扩大;而经心电图发现32例左室肥厚、21例左房增大、12例左室电压增高,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为78.81%,较心电图检查的55.08%明显升高(P<0.05)。结论心脏彩超能够直接观察心脏各心房、心室的形态大小、室壁厚度,且其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较心电图更高,可成为临床辅助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首选手段。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电图 心脏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6例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冠脉造影的特点。结果36例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在采取临床冠脉造影确认正常后患者9例,剩余2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异常,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的检测符合率为77.8%;28例冠脉造影检测异常的患者中5例左心室肥大并发劳损、3例出现左侧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心房颤动、6例室性或房室早搏。结论心电图变化不应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特异性的参考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其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可全面且客观的反应心脏血流供应情况,然而诊断冠心病还需综合临床具体实际情况,不能仅仅通过心电图或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临床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和奋乃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予以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7.14%和25.00%(P<0.05);治疗8周末,两组异常率为11.90%和30.00%(P<0.05);奥氮平组在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S-T段改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奋乃静组(P均<0.05)。结论奥氮平对心电图影响显著低于奋乃静。

  • 标签: 奥氮平 奋乃静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