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12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采用氯吡格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氯吡格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比两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共有60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仅有46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采用氯吡格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以及显著改善患者脑功能的临床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率明显较对照组少,每次持续时间更短,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拉达奉与奥扎格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奥扎格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依拉达奉与奥扎格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24/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19/24),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依拉达奉与奥扎格钠联合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依拉达奉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 NI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扎格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TIA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奥扎格钠与低分子肝素钙+基础治疗)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奥扎格+基础治疗)。对比(1)两组TIA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压积。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TIA治疗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压积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压积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奥扎格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 标签: TIA 疗效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地氯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3月到我院诊治的85里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地氯他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咪唑斯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χ2=6.434,P<0.05)。观察组43例患者发生声音嘶哑、乏力、口干等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χ2=2.282,P>0.05)。结论临床中对慢性荨麻疹采用地氯他定治疗具有更佳的疗效,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地氯雷他定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辛伐汀与氯吡格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辛伐他汀20㎎每晚一次,氯吡格50㎎早晚一次顿服;对照组硝酸之类、?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100㎎,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观察各项指标,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与氯吡格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使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短,适宜临床应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氯吡格雷 不稳定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与对照组的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协调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氯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地氯他定片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氯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确切,负面作用及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 标签: 地氯雷他定 过敏性鼻炎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服用氯吡格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的治疗效果,分析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塞者,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钙+氯吡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效果优良,过程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钙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康复新液联合贝拉唑治疗老年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具体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贝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康复新液联合贝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在使用贝拉唑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快速缓解患者的胃部不适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新液 雷贝拉唑 食管炎 老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应用氯吡格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参照组(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hs-CRP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老年NSTEACS患者采用氯吡格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标签: 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氯吡格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氯吡格,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成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5%,P<0.05。结论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氯吡格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患者的肺部小血管,有效改善高凝状态,具有应有价值。

  • 标签: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高凝状态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珠单抗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7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珠单抗0.5mg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并采取整体化护理措施,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术后随访。结果70例(70眼)PDR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6个月脱盲(视力≥0.05)率70.0%(49/70),玻璃体腔注射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无眼内出血及眼内感染等。结论珠单抗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给予整体化护理,即术前注重心理护理,术中指导患者正确配合医生,术后重点观察术眼情况,做好出院指导及长期随访,对完成整个治疗及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雷珠单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整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窄谱UVB联合消斑透疹汤、氯他定片在玫瑰糠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采用消斑透疹汤、氯他定治疗玫瑰糠疹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46例应用窄谱UVB与消斑透疹汤、氯他定治疗玫瑰糠疹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84.7%(P<0.05)。结论玫瑰糠疹联合应用窄谱UVB与消斑透疹汤、氯他定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窄谱UVB 消斑透疹汤 氯雷他定 玫瑰糠疹
  • 简介:摘要目的以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给予患者埃索美拉唑以及贝拉唑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经济学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90例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46例)患者采用贝拉唑进行治疗,第二组(44例)患者则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经济学差异。结果第一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43%,第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82%,两组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且两组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且第一组的成本-效果比为2.06,第二组的成本-效果比为8.50。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以及贝拉唑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采用贝拉唑进行治疗更具经济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雷贝拉唑 消化性溃疡 成本-效果
  • 简介:摘要选取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92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7)及对照组(n=45)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钠;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钠;两组均同时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并给予脱水剂,调控血压,血糖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达93.6%,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与负荷剂量氯吡格联合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以期分析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灌云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独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与负荷剂量氯吡格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完成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P=0.044,而复发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无差异,完成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无差异,完成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与负荷剂量氯吡格联合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接受贝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用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2次/d,连续给药,第8d时改为贝拉唑单一给药,给药治疗4w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例接受3w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4.9%(74/78),患者用药治疗后HP的清除率为83.3%(65/78),腹痛治疗有效率为91.0%,有5例患者在用药治疗中产生不良反应,停药后自行消除。结论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采用贝拉唑治疗,疗效确切,过程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雷贝拉唑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他定与糠酸莫米松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氯他定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糠酸莫米松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0%vs.76.00%,P<0.05)。结论氯他定与糠酸莫米松联合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氯雷他定 糠酸莫米松 过敏性鼻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42例,均为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42例患者全部接受对症治疗,在上述基础上A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B组采用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B组临床总有效率91.55%明显高于A组76.06%(54/7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贝拉唑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来看,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4%(16/71)明显高于B组4.23%(3/7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贝拉唑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更高,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