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8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多层螺旋CT胸部常规剂量扫描)和观察组(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分别检查后观察其征象并分析其价值。结果两组检查的各个征象,即空洞、钙化、分叶征、毛刺征等占比情况均相近,故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扫描的价值无差异,但前者明显可降低辐射剂量,故而值得优先选择应用。

  • 标签: 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手段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63例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分析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包膜和纵横比,以及钙化灶、血流信号分布等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63例乳腺肿块中,54例为良性肿块,其中乳腺增生35例,纤维腺瘤17例,乳头状导管瘤1例,脂肪瘤1例,特征为肿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均匀低回声,后方回声无衰减,常见有侧方声影;恶性肿块9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例,乳头状导管癌1例,乳腺髓样癌1例,原位癌1例,肿块特征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有低回声,内部可见微小钙化。良性乳腺肿块血流分级以0~I级为主,恶性乳腺肿块血流分级主要以Ⅱ~Ⅲ级为主。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有较高的符率和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二维声像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良恶性乳腺肿块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患者,其中31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31例胰腺癌。对两组患者胰腺病灶及脾脏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所测CT值。结果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病灶部位在增强各期CT值均明显较胰腺癌者,且P<0.05,两组胰腺病变及脾脏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后CT值对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CT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与常见炎症指标在急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中的鉴别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衰患者,所有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急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单纯心衰患者),对比降钙素原与常见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常见炎症指标在急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

  • 标签: 降钙素原 常见炎症指标 急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45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全部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强化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平扫和静脉期CT的净值增的比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动脉期和总CT净值增的比较上,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组明显比周围型肺癌组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和强化基于大小的不同,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上应该强化综合分析,抗感染后的短期影像学随访对于不能确诊患者的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周围型肺癌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肺结节疾病使用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我院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检查的80例患者,均收治于2013年5月—2017年8月,其中常规剂量扫描的40例为对照组,低剂量扫描的40例为观察组,回顾分析不同扫描方法对应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肺结节病变相关影像资料表现检出率方面差异性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发生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节采用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具有可行性,在鉴别诊断中能够取得与常规扫描剂量同等的诊断效果,扫描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胸部低剂量扫描 肺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联合诊断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妇科就诊80例乳腺肿块患者,共120个肿块分别进行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联合诊断和鉴别的方法,比较三种方法临床诊断率。结果常规超声的诊断率为81.67%,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率为82.50%,两种方法联合检查的诊断率为91.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和鉴别过程中,运用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鉴别的方法,有助于促进诊断率的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联合诊断鉴别 乳腺肿块 良恶性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胸水鉴别诊断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胸腔积液患者,根据患者病理类型或胸水细胞学结果分为结核组与恶性组。分析超声引导胸膜穿刺成功率及研究组和对照组超声扫查结果。结果(1)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均1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2)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胸膜增厚、胸腔内积液回声及非均质性肿块回声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对于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 胸水 结核 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临床特征的前提下探讨其鉴别诊断情况。方法以我院2013年—2017年间接收的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36例为主要调查对象,将其列为实验组,回顾分析且探讨36例病例对象的临床资料;并选出同期入院就诊且超声心动图显示正常的25例病人作为参照组,对照评估两组病人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36例病人彩超图像中都提示心脏扩大,当中26例属于全心增大,且左心增大更为显著,左室内径是(72.04±8.51)mm,8例仅出现左室、左房增大,2例出现左室、双房增大。两组病人的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射血分数、心室内径缩短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经超声检查可看到相对明显的疾病特征,但仍需积极调整鉴别、诊断方法,以提升正确鉴别率。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临床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病灶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乳腺患者,共50例(共60个病灶),均给予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低、特异性高,而常规超声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准确性相近。结论在诊断鉴别乳腺病灶时,超声弹性成像所具有的信息量更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乳腺病灶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血清降钙素原鉴别诊断血流细菌感染中对于G-和G+菌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流细菌感染患者60例,对比G-和G+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G+菌患者35例,G-菌患者25例。血流细菌感染G+菌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均显著低于G-菌患者,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的浓度≥10μg/L或浓度在2.0~10.0μg/L之间时,血流细菌感染G-菌患者例数显著高于G+菌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血流细菌感染患者采用血清降钙素原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对于G-和G+菌导致的血流感染具有鉴别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流细菌感染 G- 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钙化超声分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诊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和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各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前者纳入良性组,后者纳入恶性组,对两组均行超声检查,根据甲状腺钙化超声分型判断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观察其诊断准确率。结果良性组甲状腺结节钙化检出率为62.5%,恶性组为90.0%,差异显著(P<0.05);良性组微钙化检出率为47.5%,恶性组为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甲状腺钙化超声分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钙化超声分型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收治的具有可比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RBC/MCV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研究对象RBC、Hb、RDW和RBC/MCV检测值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贫血 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脑出血进行CT、磁共振成像(MRI)鉴别以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前来本院确诊的脑出血60例病人为观察对象,另外选择急性脑梗阻60例病人同时期进行探究,以此加行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临床检验。结果加行磁共振成像(MRI)成功检验后,脑出血呈现为混杂信共计42例,而急性脑梗阻呈现为高信号共计54例,对比呈现出P<0.05的优异状态;加行CT成功检验后,这两种病人在水肿、血肿周围等病灶状况诊断符合率也呈现出P<0.05的优异状态,均有讨论意义。结论医生在诊断或是鉴别脑出血疾病的时候,可有效依照他们的实际状况对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检验方式作出选择,它们在诊断中拥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MRI) CT 脑出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与面积比法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98例,通过超声弹性成像对患者给予检查,对面积比与应变率比值进行计算,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病情诊断标准,观察良、恶性肿瘤在两种计算方法中的结果和两种方法在灵敏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方面的情况。结果与良性肿块相比,恶性肿块的面积比与应变率比值显著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灵敏度方面,应变率比值高于面积比,差异显著(P<0.05);在准确度与特异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与面积比法在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方法在骨科老年患者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并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压疮与失禁性皮炎鉴别率由活动前60%提升至活动后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P<0.05)。结论应用QCC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护士专业技术能力,建立完善压疮与失禁性皮炎标准化护理管理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骨折 压疮 失禁性皮炎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对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328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急性心衰组)176例及非心衰组152例,比较两组患者初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评价其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急性心衰组及非心衰组NT-proBNP浓度分别为3184.4±1638.3pg/mL和388.6±154.7p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NT-proBNP≥1500pg/mL为心力衰竭阳性诊断1,诊断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92.0%,特异性为90.1%,阳性预测值为91.5%,阴性预测值为90.7%,诊断效率达91.2%。结论急诊常规检测NT-proBNP有利于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做出快速诊断,有助于鉴别急性呼吸困难是否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

  • 标签: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急性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磁共振DWI应用于高血压脑病和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病及脑梗死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各17例,分别给予磁共振常规序列诊断和常规序列+DWI序列联合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常规序列诊断下,诊断符合率为82.35%,DWI序列诊断下,诊断符合率为97.06%,两种诊断的诊断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磁共振常规序列与DWI序列联合进行高血压脑病和急性期脑梗死的鉴别诊断,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磁共振 DWI序列 高血压脑病 急性期脑梗死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探析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32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共计存在乳腺肿块44个,给予44个乳腺肿块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恶性乳腺肿块的增强模式具有特异性,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良性乳腺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相似于周围正常组织形态。结论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可以有效鉴别和诊断患者病情。

  • 标签: 乳腺良恶性肿块 鉴别诊断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穿孔组(32例)和非穿孔组(40例)。进行超声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超声图像表现。以手术判断为标准,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阑尾穿孔。结果穿孔组阑尾平均直径明显高于非穿孔组,(t=3.188,P<0.05);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壁局灶性连续性中断以及腔外气体多次反射回声,对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P<0.05)。穿孔组盆腔积液及肠间隙和右下腹局部强回声明显高于非穿孔组(t=3.188,t=7.016,t=8.128,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在鉴别诊断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上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穿孔性鉴别 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