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2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情况,并选择16例同期住院病人作为对照。结果①复发期MS患者Fas表达(18.25±10.69)均高于缓解期MS患者和对照组(分别为11.43±6.83,9.68±5.24);复发期MS患者FasL表达(2.79±2.47)均高于缓解期MS患者和对照组(分别为1.06±0.58,0.76±0.61)。②病损程度为重度的MS患者Fas和FasL的表达(分别为21.63±12.74,3.51±2.06)均高于中度的MS患者(分别为12.82±6.15,1.94±1.13)③MS患者Fas和FasL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158,P=0.003)。结论Fas和FasL与MS的临床复发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Fas和FasL涉及MS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 FAS FASL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结果,探讨CT及(或)MRA在诊断SAH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SAH患者进行CT检查,其中45例同时进行了MRA检查.结果128例SAH中治愈23例,好转85例,无变化2例,死亡18例.CT显示其中60例属局限性SAH,56例属广泛性SAH,另12例CT未见明显异常者经腰穿证实为SAH.同时有76例合并其他CT表现,其中脑积水23例,脑内血肿19例,脑室积血18例,脑梗死16例.MRA显示:颅内动脉瘤5例,高血压动脉硬化12例,脑血管痉挛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1例,原因不明22例.结论CT和MRA可作为SAH诊断、判断预后及病因的首选检查手段.

  • 标签: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检查 MRA检查 影像学检查 诊断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患者,女,96岁。“右眼患绝对期青光眼5年余,突发疼痛出血4天”于2004-10-13入院。5年前确诊为“右眼青光眼”,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祥),症状有所缓解,但视力逐渐下降至失明。4天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右眼疼痛、出血、流泪,伴头痛不适,以“右眼绝对期青光眼并眼球破裂”收治。眼科情况: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指数,眼前。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颞侧角膜缘裂开,眼内容物外露。急诊在局麻下行“右眼内容剜出术”,术中见右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充血,极脆,角膜呈白色,眼球自颞侧角膜缘1:00-9:00—5:00处裂开,可见虹膜、脉络膜、视网膜、玻璃体脱出,为暗红色,有活动性出血。行眼内容剜除后缝合巩膜及结膜。术后全身予抗感染、止血治疗。一周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

  • 标签: 绝对期青光眼 眼球破裂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2年来反复发作心悸、气短.每次发作时饮凉水一杯(约300ml)后症状即刻消失.半小时前因过度用力,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用此法无效而来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预激综合征、冠心病史.心电图检查示心率:200次/min,节律规整,Ⅰ、Ⅱ、aVF、V3、V4、V5ST段下移,Ⅱ、Ⅲ、aVF、V5T波倒置.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给予吸氧,静滴葛根素0.5g,静注去乙酰毛花苷0.4mg.2小时后症状无好转,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而当患者吃约半块冰淇淋时症状突然消失,心电图示心率72次/min,ST-T恢复正常.

  • 标签: 冷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病例报告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原发性肝癌中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ase)的表达,揭示依赖于嘧啶核苷磷酸化酶转化的化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分子基础.方法从我院外科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间183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实验组.术前均未经任何放化疗.并随机抽取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手术肝切除标本40例,且证实为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使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PyNPase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PyNPase的表达指数分别为62.34+/-19.53和12.61+/-10.1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织分型的肝癌组织的PyNPase的表达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细胞中PyNPase呈高表达,则提示其对依赖于嘧啶核苷磷酸化酶转化的化疗药物如氟铁龙,希罗达等更为敏感.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表达 NP 癌细胞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正常
  • 简介: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细胞的增殖及凋亡受骨髓造血微环境的调节.Notch信号是骨髓中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讯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它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调节作用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信号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利用RT-PCR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细胞Notch信号分子的表达和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将Notch-1胞内区(IntracellulardomainofNotch,ICN)转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以建立激活Notch信号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采用台盼蓝拒染和TUNEL方法测定骨髓瘤细胞的死亡.结果表明:RT-PCR检测显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达Notch-1及相关分子,逆转录病毒可以介导外源Notch-ICN在骨髓瘤细胞中表达,激活Notch信号可以抑制二甲基鞘氨醇(N,N-dimethylsphingosine,DMS)诱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凋亡.结论:Notch信号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NOTCH信号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使用Hd:YAG激光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探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防治方法。方法使用Hd:YAG激光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使前后房沟通以降低眼压。结果2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经治疗后全部透切,总成功率为百分之百,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的防治中是一种很有前途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Hd:YAG激光 激光治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抗凝剂(如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有两次自然流产史或一次近期不明原因(非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宫内胎死妇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们检索了Cochrane妊娠和分娩组临床试验注册库(2004年3月),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图书馆2004年第1期),MEDLINE(1966.1~2004.3)及EMBASE(1980~2004.3).我们查阅了所有检索到研究的参考文献以避免漏检.纳入对有两次自然流产史或一次近期不明原因(非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宫内胎死妇女,评估抗凝制剂治疗提高活产率效果的随机或半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干预措施包括用于预防流产的阿司匹林、未分馏肝素及低分子肝素,与安慰剂比较或互相比较.由两名作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数据录入RevMan并交叉核对.结果共纳入两个试验(242例患者)并均对符合评价纳入标准的妇女亚组进行了数据提取.1个试验中,54例抗心肌磷脂抗体阴性的复发性自然流产妊娠妇女随机分入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两组活产率相似[RR=1.00,95%CI(0.78,1.29)].另一个试验中,一个之前曾有孕20周后流产史的血栓缺陷妇女亚组共20例,随机分入依诺肝素组和阿司匹林组.与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依诺肝素治疗能提高活产率[RR=10.00,95%CI(1.56,64.20)].结论现有关于使用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该类妇女流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不足,现有条件下不推荐使用抗凝剂治疗.急需进行大样本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

  • 标签: 抗凝剂 治疗 复发性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30例高血压患者与100例血压正常人的血尿酸浓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血尿酸浓度水平: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高血压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明显高于轻度高血压(P<0.01);中重度高血压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浓度增高,而血压程度越高血尿酸浓度越高,可视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血尿酸
  • 简介:目的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探讨其X线表现.方法对15例经检查骨髓证实的病例,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其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主要征象为:①多发性骨破坏,呈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大小不等,可有软组织包块.多发生于扁骨及长骨近端.②病理骨折多发生于肋骨,长骨近端病变亦可发生病理骨折.③骨质疏松,多为周身性普遍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纤细、模糊不清,可与多发骨破坏同时存在.此外,8例胸片发现肋骨破坏,余7例亦经X线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经骨髓及周围血像中找到分化不好的浆细胞而确诊,其中7例本-周氏蛋白阳性.结论多发性骨髓瘤X线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只要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是能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的,对一些不典型病例应提示临床多体位拍片,做一系列临床实验室检查,以排除骨髓瘤的可能性.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X线 骨破坏
  • 简介: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2年8月对150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3个2cm常规辅助切口(1个置入镜头,另2个为操作孔),手术包括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及胸膜固定术.结果20例(13.3%)中转开胸行肺大疱切除.3例气胸术后漏气时间>3d.术后住院2~8d,平均3d.150例随访3~90个月,平均60个月,3例(2.0%)术后1年术侧肺复发气胸.结论VATS是自发性气胸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 简介:维生素K缺乏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脏疾病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指发生于生后1~4个月婴儿的维生素K缺乏症,其发病率较高,并发颅内出血者,预后不良.我院自199l~2000年收治该病41例,现综合分析如下.

  • 标签: 维生素K缺乏症 治疗 临床表现 并发症
  • 简介: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1年7月共收治1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患者,其中5例应用丽珠集团医用生物材料厂生产的HA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5例应用gambroadsorba血液灌流器,10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灌流器 器活性碳 活性碳灌流
  • 简介:喉肿摘除的传统方法是在间接喉镜下进行。我院自1997年7月~2000年3月对345例喉肿在动态喉镜监视下行肿摘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动态喉镜 喉肿瘤 外科摘除术
  • 简介:为从中药中筛选选择素拮抗剂,连接P选择素或E选择素细胞膜外片段与小IgC2bFc片段形成重组基因,并用昆虫细胞株表达、制备重组蛋白,用重组选择素与其靶细胞的黏附特性构建拮抗剂实验模型。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25mg/ml可以阻断95%以上靶细胞与P选择素的黏附;丹参酮ⅡA磺酸钠10μg/ml拮抗作用大于85%;总丹酚酸16μg/ml拈抗作用接近95%。丹参及其提取对E选择素没有拮抗作用。结论:丹参及其提取的作用位点在于P选择素,可能成为临床有效的选择素拈抗剂。

  • 标签: 丹参 P选择素 血小板聚集 抗黏附实验
  • 简介:为探讨对氨基苯砷酸(PABAA)及其氧化的色谱行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PABAA及其氧化的光谱特征后.在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腔柱上,以甲醇-缓冲液作流动相,研究了二者容量因子随流动相离子强度、柱温、甲醇含量变化的规律。用季铵盐作离子对试剂,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离PABAA时,分离机理接近离子对机理,在适当条件下.所试验的化合都可有所保留。对保留值作出贡献的有固定相排阻作用、分配作用,以及居次要地位的PABAA与同定相表面剩余硅醇基的相互作用。排阻作用及分配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与流动相中甲醇和离子对试剂浓度有关.血清降解试验提示影响PABAA及其氧化稳定性的因素与酶促催化作用有关。

  • 标签: 对氨基苯砷酸 氧化物 紫外分光光度计 光谱特征 色谱行为 砷化物
  • 简介:目的:分析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其组织类型和组织来源,方法: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与肺内其他肿瘤进行鉴别。结果:电镜及免疫组化对肺原发性恶纤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肺内原发性恶纤组较少见,X线特点为孤立性块状病变,密度均匀,边缘欠光滑,无毛刺,肺穿刺活检可见间叶成纤维细胞成分,应考虑本瘤,此瘤恶性程度高,组织来源倾向于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免疫组化AACT,Vimentin强阳性。

  • 标签: 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癌 超微结构 临床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