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和35例对照组儿童血清CK-MB及cTnI检测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VMC)组CK-MB及cTnI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为86.84%,对照组为8.57%,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炎组CK一MB阳性率为71.05%,对照组为25.7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高于CK一MB阳性率。结论cTnl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优于CK-MB,CK-MB联合cTnl在临床上可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阳性诊断率。

  • 标签: 心肌炎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血液采用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两项技术筛查结果对比情况。方法方法选择无偿献血标本453893份,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集,分别采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和核酸检测技术筛查,其中核酸检测224679份,血清学检测229214份,对比结果特征。结果本次共抽取献血血样标本453893份,合格449225份,占98.9%,其余4668份不合格。其中核酸检测合格224546份,不合格133份;分别为HBV126份,HCV5份,HIV2份。血清学合格224679份,不合格4535份,分别为HBV1755份,HCV324份,HIV2份,TP541份,ALT1473份。核酸整体检测情况优于血清学检测。结论在针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时,核酸检测较血清学检测结果更为理想,临床需有选择的应用,以改善整体检测成效。

  • 标签: 血液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 献血者 血液筛查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检验结果及健康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本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健康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和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并比较干预后患者血糖指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糖尿病知识掌握度和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干预后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检验结果及健康行为干预的效果较好,价值较高。

  • 标签: 社区糖尿病 健康体检 健康行为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HPV(高危型入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和及细胞学检查在诊疗筛查宫颈疾病时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被诊治筛查为宫颈疾病阳性的患者为例,分析比较其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TCT和组织病理的结果结果高危型HPVDNA检测和宫颈病变有关,可以用于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的病变,这种方法的敏感性高(93.42%),特异性低(10.86%);用TCT细胞学检查这种方法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的病变,敏感性为63.13%,特异性为71.78%。这两种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差异都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O.05)。根据高危型HPVDNA检测出的病毒载量可以看出良性和炎症改变、疣性改变的病毒载量比较少,和鳞状上皮病变的病毒载量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而和其他的病理类型间的病毒载量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的方法用于宫颈疾病的诊疗筛查,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降低腺癌漏诊的几率(25岁以下的患者可以不进行HPV的筛查)。在进行宫颈疾病诊疗筛查的时候应该将高危HPVDNA检测和TCT结果结合起来,并对检测为阳性的患者通过病毒分型技术来进一步分流。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DNA检测 细胞学检测 宫颈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益母草药材中水苏碱成分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的具体方法以及检测结果开展分析与总结。方法色谱条件选取AgilentSB-C18柱,流动相选取乙腈-冰乙酸,流速调整为每分钟0.3ml,质谱检测选取正离子电喷雾离子源,受到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开展监测。结果盐酸水苏碱浓度处于0.2μg/ml到10.0μg/ml范围中和峰面积表现为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2.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式快捷简便,专属性强,检测结果精准,能够对益母草颗粒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益母草药材 水苏碱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科室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皮肤科、泌尿科、不育与性学科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与药敏实验结果1200份进行研究。结果4个科室感染均以Uu感染为主,泌尿外科的Uu单独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皮肤科的Mh感染明显高于其他科室(P<0.05)。各科室患者最敏感抗生素均为米诺四环素,但对米诺环素敏感性无差异(P<0.05)。不同种属支原体的抗生素敏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菌种的支原体感染、不同科室的就诊人群对于支原体敏感抗生素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医务工作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殖道支原体菌种变化,并根据支原体的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感染 药敏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黏膜切除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上皮内瘤变及早癌标本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分析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并提出改善检查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7月进行胃上皮内瘤变和早癌检查的患者60例进行检查分析,患者均进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前、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其差异。结果内镜切除术前后病理结果存在差异,术后符合率较低。结论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的诊断中,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术后级别升高,术前的病理诊断并不能完全显示黏膜病变性质,因此需要进行定期内镜随访并对患者进行病理活检,保证确诊率。

  • 标签: 胃上皮内瘤变 早癌 内镜切除术 病理观察 结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检测血清花粉 IgG抗体的结果。方法:选择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 9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 Dot-ELISA法对患者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本组的 95例患者中, 54例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占 56.84%( 54/95);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紫癜 +湿疹 +荨麻疹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P<0.05);同时,在 95例患者中, 43例为荨麻疹,其中 35例检出血清花粉 IgG抗体,占 81.40%( 35/43),并且早春、晚春以及夏秋花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1.43%( 32/35)、 51.43%( 18/35)、 28.57%( 10/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与致敏性花粉有关,主要为春季花粉,尤其是早春花粉,是导致花粉相关性荨麻疹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血清 IgG抗体 致敏性花粉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应用与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6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和快速血清学检验,对两种检验方法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快速血清学检测法阳性率显著低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两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 标签: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快速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三种免疫检验方法对抗HIV检测的可靠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份HIV血清和100份正常志愿者的血清,对其分别实施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金免疫层析试验以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三种不同免疫方法的检验。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检出率为100%和0%,金免疫层析试验检出率为95%和1%,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检出率为85%和2%。结论在对抗HIV血清检验的过程中,使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结果最为准确,其次为金免疫层析试验,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检验效果最不好。

  • 标签: 免疫检验方法 检测抗HIV 结果可靠性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3种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感染患者的血常规结果,为类流感患者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发热门诊就诊,且经病毒核酸检测证实的421例H1N1、H3N2及乙型流感患者,同时采集其手指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其流感病毒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暴发没有特定规律,但有阶段性。421例类流感患者的血常规分析中,白细胞总数正常者311例(73.87%)、增高者86例(20.4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313例(74.35%);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者274例(20.43%)。3种流感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经t检验后提示,H1N1与H3N2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1N1及H3N2与乙型流感患者间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爆发无规律.但可在一定阶段流行.因此对类流感患者的监测要坚持全年并严密防范。流感病毒阳性患者主要以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为主,但H1N1、H3N2流感患者比乙型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要高.而其淋巴细胞百分比则相对乙型流感患者要低。故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流感病毒感染的通常血象变化不符.但临床高度怀疑为流感病毒感染者.在抗菌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考虑作咽、鼻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以进一步确诊。

  • 标签: 类流感 流感 流感病毒甲型H1N1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将变温试验分别应用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和梅尼埃病患者中,比较并分析两者的结果差异。方法此文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入并诊治的30例左侧受累且听力分级是轻度及中度的非发作期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用作实验1组,将同期本院收入并诊治的30例梅尼埃病患者用作实验2组,变温试验均应用于两组,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变温试验结果结果实验组1组患者的右侧冷试验、左侧冷试验、右侧热试验、左侧热试验水平眼震最大慢相角速度比较于实验2组患者,P<0.05,展现数据值检验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组患者的右侧冷试验、左侧冷试验、右侧热试验、左侧热试验垂直眼震最大慢相角速度比较于实验2组患者,P<0.05,展现数据值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变温试验结果指标和梅尼埃病患者比较更为灵敏,可以将变温试验应用在两者的鉴别中。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梅尼埃病 变温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术中冰冻及石蜡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了76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所有甲状腺疾病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分别对7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石蜡切片病理检查(A组)及甲状腺冰冻切片(B组)病理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诊断方式之间对比的诊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两组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及误诊率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在为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术中冰冻诊断的价值较高,能明显缩短诊断需要的时间,为手术提供参考,但一旦诊断存在疑问现象应等待石蜡切片检查结果确定后再实施治疗,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术中冰冻 石蜡病理 诊断
  • 简介:机体内的乳酸由丙酮酸还原产生.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当组织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时氧化时丙酮酸即被还原为乳酸。乳酸主要来源于骨骼肌、脑、皮肤、肾髓质和红细胞。血液中乳酸浓度与这些组织产生乳酸的速率及肝脏对乳酸的代谢速度有关,约65%的乳酸被肝脏利用:乳酸循环是葡萄糖在外周组织转化为乳酸,而乳酸在肝脏中又转化为葡萄糖的循环过程。肝外乳酸通过骨骼肌和肾皮质的氧化作用清除。

  • 标签: 抗凝剂 乳酸 分析前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8月间135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同期分别进行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比较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的结果结果135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除了MCH,静脉血的PLT、MCHC、MCV、Hct、Hb、RBC水平均明显高于末梢血,WBC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性试验结果,静脉血的CV值明显低于末梢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采集得出的数值比末梢血更为准确,也更具有稳定性,值得在血常规检验中推广。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羊水细胞培养成功与失败结果展开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前往我院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的36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原代培养法以及传代培养法并对其羊水细胞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羊水细胞培养法下成功率、失败率、羊水染色体分裂相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代培养法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更高且能够获取足够的羊水染色体核型,值得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羊水细胞培养 传代培养法 原代培养法 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金牛区2015-2016年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超声检查结果。方法入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已婚育龄妇女免费生殖健康检查3106例,均进行超声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育龄期妇女超声检查患病率为12.6%,其中子宫肌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年龄为30-40岁的患病率为16.6%,明显高于年龄为23-29岁的患病率9.3%,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金牛区2015-2016年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以子宫肌瘤为主,年龄偏大的育龄妇女的患病率更高,定期对育龄妇女进行免费生殖健康超声检查很有必要,通过超声检查,及早发现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方面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育龄妇女 生殖健康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即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尿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和2016年1月至12月两个时间段内各随机抽取的100例血液标本、100例呼吸道标本、100例粪便标本、100例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阳性率明显不同2015年的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35.00%、30.00%)显著高于2016年的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1.00%、18.00%),2016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16.00%)显著高于2015年的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7.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时间段的粪便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3.00%、2.00%)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产生不同影响,究其原因为标本操作相关人员专业度不高、标本采集、保存、运输不规范等干扰。必须加强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呼吸道标本 粪便标本 尿液标本 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种梅毒检验的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12例患者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的220例非梅毒人员为对照组。用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给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检测,并对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RUST的特异度及灵敏度比ELISA和TPPA低很多,而且在阴性检出率及阳性检出率方面,ELISA和TPPA也比TRUST低很多,在差异性方面比较明显,因此,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阳性检出率方面,Ⅰ期梅毒及早期梅毒TPPA比较高,而TRUST和ELISA则比较低;此外,Ⅲ期梅毒及Ⅱ期梅毒ELISA的阳性检出率也比较高,而TRUST和ELISA则比较低,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合用于梅毒疗效观察检测的是TRUST,适合梅毒标本的大批量检测的是ELISA,且有着比较高的准确率,适合TRUST和ELISA检出标本的验证性检测的是TPPA。三种检测方法的相互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得到有效减少,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梅毒检验 梅毒螺旋体 结果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50份,主要从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抗凝剂应用的多少,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保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知,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抗凝剂应用的多少和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保存时间和条件等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人员应该加强对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的重视,并予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掌握标本的保存方法,从而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 检验结果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