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经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及心理状态评分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并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护理期间加强护患沟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指标水平,减轻患者负性情绪。

  • 标签: 护患沟通 高血压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婴幼儿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护理策略,以提高接种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我们总结了婴幼儿疫苗接种过程中的关键护理策略。首先,提前做好婴幼儿的健康评估,确保适合接种。其次,在接种前进行充分的家长教育,解答疫苗相关疑虑。在接种过程中,重点关注婴幼儿的情感需求,采用分散注意力的策略来减轻疼痛和焦虑感。最后,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和追踪系统,以确保疫苗接种计划的顺利实施。通过实施这些护理策略,可以提高婴幼儿疫苗接种的接受度和安全性,为保护他们免受可预防疾病的侵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婴幼儿疫苗接种 护理策略 家长教育 情感需求 接种记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过程中助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录入的窒息新生儿98例开展分析研究,其中包括:剖宫产36例、阴道助产26例以及自然生产36例;分组方式:抽签法,调查组以助产护理分析,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指标评估包括护理前后的Agar评分、窒息和复苏率数据。结果 数据汇总显示,调查组新生儿评分数据优于对照组,并且调查组新生儿的复苏率11(100%)显著高于对照组4(36.36%);存在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的窒息过程中采取助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临床积极意义明显。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助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呼吸内科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干预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基于此,以下对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 康复过程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健康体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4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效果(体检时间、体检可信度评分和体检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护理效果好,获得护理满意度较高(P<0. 05)。结论:在体检中心的护理工作中,运用优质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节约了体检者的时间,获取体检者的信任感,提高了体检效率,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健康体检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飞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5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输液室,江苏 徐州 221018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普遍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调研中,以2022.4-2023.4为截点,选取本院急诊接收的90例输液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90例问卷中,16例患者选择环境问题,占比为18%,28例患者选择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占比31%,19例患者选择医护技术问题,占比21%;90例问卷中,50例患者选择满意,占比为55%,34例患者选择基本满意,占比为38%,6例患者选择不满意,占比为7%,本次护理满意度为93%。结论:急诊输液护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环境、医护人员态度及技术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的解决方案,提高医护人员综合能力,同时完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恶病质患者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移位至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在长海医院消化科行PICC置管的恶病质患者188例,均为消化系统疾病所致,BMI〈18.5。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采取PICC常规置管法,即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后协助患者将下颌靠近穿刺侧肩部,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观察组当导管到达锁骨下静脉中段时,助手在同侧锁骨上窝靠近胸锁关节处以四指并拢向内下方用力按压颈内静脉,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1.1%(81/90)及97.9%(9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5,P〈0.05)。结论恶病质患者置人PICC过程中,通过指压法可以有效减少PICC置管移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 标签: 恶病质 PICC置管 移位 颈内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卵巢囊肿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纳入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94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 47例)和对照组( 47例)。结果护理后,心理护理组卵巢囊肿手术患者 VAS评分改善情况、 SAS和 SD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疼痛情况,改善他们围术期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卵巢囊肿 手术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护理过程应用中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以此段时间入住我院的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排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34),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双号作为研究组(n=34),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相对较高(P

  • 标签: 乳腺癌 优质护理 护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程管理法对急诊分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于 2018年 5月实施过程管理法,将 2018年 11月— 2019年 4月过程管理法实施前选取的 1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 2019年 6月— 2019年 11月过程管理法实施后选取的 1200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过程管理法在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过程管理法 急诊分诊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骨科首次及非首次异体输血病人输血过程中体温变化情况.[方法]对骨科108例住院病人异体输血开始和结束时的体温进行收集整理.[结果]骨科首次输血病人输血结束体温达低热者与非首次输血病人输血结束体温达低热,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3,P=0.661).[结论]骨科病人输血结束时体温达低热与病人是否为首次输血并无统计学意义,针对输血病人,都应提前做好健康宣教,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异体输血 体温 护理 骨科
  • 简介:目的在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寻找一种能使病人主动排气、排液而不增加痛苦的方法.方法选择60例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观察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照组仅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病人吹气球,对照两组病人排尽胸腔内积气、积液及肺复张的情况、胸管留置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肺的复张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腔引流管留置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吹气球能增加胸腔内的压力,促进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进一步促进肺的复张,从而缩短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简单,病人乐于接受,直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吹气球 胸腔闭式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护生操作训练中应用自评式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操作技能、自我评价的正确性及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两个中职班护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中增加自评式过程性评价。[结果]期末外科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参加课余训练≥2次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实际得分与自评得分有较高的相关性(r=0.615,P〈0.01)。对照组护生实际得分与自评得分无相关性(r=0.209,P〉0.05)。[结论]通过自评式过程性评价在操作训练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生的操作技能、自我评价的正确性以及学习积极性。

  • 标签: 自我评价 过程性评价 操作技能训练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优质护理在断肢再植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90名断肢再植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优质护理,n=45),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5),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手术总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100.00%(45/45)高于对照组患者88.89%(40/45),(p<0.05);护理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97.78%)高于对照组(84.44%),(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断肢再植患者而言,可有效帮助其排除他因干扰,提升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断肢再植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助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新生儿窒息过程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复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发生窒息的100例新生儿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分配法,分别是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和助产护理的观察组,对比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新生儿评分及复苏成功率。结果比较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和新生儿评分,观察组的新生儿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更优,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数据有所差异(p<0.05);记录新生儿的复苏成功率,观察组的数据优于参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新生儿窒息过程中的实施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有利于增加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复苏成功率和新生儿评分,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助产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60名献血者平均分为两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象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护理 机采血小板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工作期间落实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参与本次实验的对象即本院80例普外科患者,以2019年3月-2021年3月为实验对象的抽选时间,将患者均分成参比组、实验组的方法即抽签,40例患者为一组,一般护理管理于参比组护理中落实,护理风险管理于实验组护理中应用,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7.50%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较参比组低,P<0.05。结论:院内普外科为患者实施护理期间,较易生成风险事件,在此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普外科 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