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护士接受规范化护理培训联合个体化支持对护士的自我认同感以及职业压力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院内接受培训的新护士内随机选择40例,依据培训方式进行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内人数均为20例。对照组内整体均接受规范化护理培训,实验组内整体实施规范化护理培训联合个体化支持,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职业认同感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职业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时采取规范化护理培训联合个体化支持,可以提高护士的职业自我认同感,降低职业压力。

  • 标签: 规范化护理培训 个体化支持 新护士 职业自我认同感 职业压力
  • 简介:摘要精品课程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教育改革中一项重大决定。高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设计需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重视师资队伍扩大、创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方面从封闭式逐渐转向开放式。

  • 标签: 高等卫校 护理学基础 精品课程 实践分析
  • 简介:通过对高等护理教育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组织构建的初步研究,提出了以教学督导组为核心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教学中应用量表对教师授课、护生考核及教学医院基地建设进行测评,应用t检验对各教学医院进行评价,表明各教学医院之间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差距,促使各教学医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 标签: 高等护理教育 质量评价 组织构建
  • 简介:摘要:精品课程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教育改革中一项重大决定。高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设计需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重视师资队伍扩大、创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方面从封闭式逐渐转向开放式。

  • 标签: 高等卫校 护理学基础 精品课程 实践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参加孕妇学校的868位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孕期健康教育、入院教育、分娩期健康教育与产褥期健康教育4个方面。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孕妇对围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能满足孕妇对相关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起到促进优生优育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孕妇学校 健康教育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对于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自身的专业基础操作以及工作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于中职教育而言,要对学生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操作来说,基础护理操作是一个应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指标,这一能力关系到护理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实际临床护理操作水平,中职教育者应该着重研究如何更还得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水平。

  • 标签: 中职学校 护理专业 专业养成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学生口腔卫生清洁情况及患龋病情况。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校随机选取600名学生,检查其口腔卫生情况并邀请其填写口腔卫生清洁习惯调查报告。根据龋病检查结果将600名学生分组,之后进一步整理并比对每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清洁习惯。结果:600名学生中,患龋病学生270例,未患龋病学生330例,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龋病组学生的口腔问卷清洁调查评分、每日刷牙次数、每日刷牙时间均低于无龋病组学生,P<0.05。龋病组学生日常刷牙时使用含氟牙膏人数低于无龋病组学生,经常吃零食及喝碳酸饮料但不及时刷牙的学生数量高于无龋病组学生,P<0.05。结论:学生患龋病占比较大,且患龋病学生存在诸多不健康的口腔清洁习惯。

  • 标签: 口腔卫生 龋病 口腔清洁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学生口腔卫生清洁情况及患龋病情况。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校随机选取600名学生,检查其口腔卫生情况并邀请其填写口腔卫生清洁习惯调查报告。根据龋病检查结果将600名学生分组,之后进一步整理并比对每组学生的口腔卫生清洁习惯。结果:600名学生中,患龋病学生270例,未患龋病学生330例,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龋病组学生的口腔问卷清洁调查评分、每日刷牙次数、每日刷牙时间均低于无龋病组学生,P<0.05。龋病组学生日常刷牙时使用含氟牙膏人数低于无龋病组学生,经常吃零食及喝碳酸饮料但不及时刷牙的学生数量高于无龋病组学生,P<0.05。结论:学生患龋病占比较大,且患龋病学生存在诸多不健康的口腔清洁习惯。

  • 标签: 口腔卫生 龋病 口腔清洁习惯
  • 简介:【摘要】:护士其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严重损害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综述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以促使护士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有效做到自我防护。

  • 标签:   自我防护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 作者: 余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0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8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重庆400000
  • 简介: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水、乳汁、脑脊液、羊水和尿液以及其他液体、渗出液、分泌液中,目前仅证实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与体液可以传染,并且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日益增多。据统计医护人员群体中,遭遇职业暴露几率最大的是护理人员(事故率为63%),其次是临床医师(事故率为14%),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危险因素的伤害,正确应对职业暴露,积极做好防护。

  • 标签: 艾滋病;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 简介: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急诊护士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各种化学消毒剂,并常在病人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病人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现对急诊护士职业性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 标签: 职业性损伤 急诊护士 防护问题 危险因素 化学消毒剂 潜在危险性
  • 简介:人文素质是学生职业素质的核心,淑女教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淑女教育可通过外塑形象、内炼修养提高学生素质,是提高护理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淑女教育是护理事业发展和执业的需要。应从礼仪培训入手,多途径、多内容、多方法实践淑女教育。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生 职业素质
  • 简介:职业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问题。1998年美国召开了首届“护士健康与安全”国际大会。会议突出的口号就是,为了关爱病人,我们应首先关爱自己。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士是暴露的最危险群体。但是护士对职业中的危险因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要提高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损伤 防护
  • 简介:目的探讨新毕业护士岗前职业防护培训的效果,以增强新护士职业防护的意识,提高其预防危险因素和处理能力。方法对65名新毕业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防护培训,具体措施包括:评估新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需求,根据其需求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采取集中授课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培训后,评价岗前职业防护培训的效果。结果培训后,65名护士职业防护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0.00±5.28)分和(89.90±4.64)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岗前职业防护培训可以提高新毕业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及职业防护危险预防与处理能力。

  • 标签: 护士 职业卫生 安全管理 教育
  • 简介: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新课题,对护理工作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稳定护理队伍,合理开发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手段。对护理队伍实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方法有:帮助护理人员制定和执行职业生涯计划,为护理人员职业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护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 标签: 职业生涯管理 护理
  • 简介:从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内涵、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以及培养研究等方面对高校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进行综述,指出高校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在提高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方面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来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士 19名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应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护士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所调查的 19名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接触血液和体液以及分泌液等类似的事件有 35例,另外还有 2件锐器伤时间以及 0件护理纠纷投诉事件。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的手术室护士在防护意识和皮肤黏膜受到损伤之后的防护意识大都存有一定程度的不足。结论:考虑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并且在医疗护理风险方面的意识大都比较低,所以相关医院要适当的对这些手术室护士的防护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和有效的培训。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医疗护理风险意识 危害因素
  • 简介:  【摘要】医院消毒供应室是传染物品的集中地,是医院无菌用品的供应站,也是接触高危器械的高危场所,有较高的职业侵害风险,护士作为高危人群,如何增强护士的防护效果,保证人员安全以及工作的稳步进行,对于护士职业危害以及防护进展予以探究。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职业危害 防护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