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无产科合并症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检查结果与其意愿分为阴道分娩组(n=43)与剖宫产组(n=47),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并发症。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新生儿体重低,新生儿1minApgar评分高,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相比产后24h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相比于剖宫产更具有临床优势,在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应鼓励首选阴道分娩。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剖宫产后至再次妊娠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9例(间隔时限≤3年),B组26例(间隔时限3-6年),C组20例(间隔时限6-9年),D组15例(间隔时限〉9年),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值和阴道试产成功率,及不同方法对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对各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检测发现,四组患者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患者采用阴道试产成功例数发现,四组患者在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组采用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再采用剖宫产手术,发现在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和缩宫素用量的比较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和新生儿窒息例数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限在3年左右的患者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最佳,适合再次分娩,但是时间越长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越薄,就会降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 时限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