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贴面修复牙缺陷,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方法.特别是少磨牙或不磨牙在恢复牙的正常形态、排列关系、改善牙齿的色泽都是比较理想的.由于临床常用的光敏树脂贴面存在着变色不美观,烤瓷贴面义存在着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使临床的牙美容修复的开展受到了限制.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经验.利用成品烤瓷牙修改贴面,应用于牙美容修复的方法,操作简单,适应性好,可满足多种牙畸形患者的美容需求.临床收治患者53人,196颗牙齿追踪观察3年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 标签: 成品瓷牙 贴面 粘结 牙体缺陷 牙体美容术
  • 简介:目的: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临床测量方法及定量指标.方法:埘90名50岁以f上中t老年患者的曲面层片下颌后牙区不同部位颌骨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有牙侧15.91±1.85mm,无牙侧9.07±2.48mm,平均值相差6.84mm;颏孔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3.64±2.69mm,无牙侧23.65±4.28mm,平均值相差9.99mm;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有牙侧30.68±2.76mm,无牙侧20.96±4.15mm,平均值相差9.72mm.结论:通过曲面层片测量颏孔和颏孔后1.0cm颌骨高度,了解下颔后牙区骨量丧失情况.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数据,方法简单,位置较恒定.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7~10mm,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 标签: 下颌骨 曲面体层片 骨测量 牙槽嵴增高术 颌骨高度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和讨论现有抗生素局部使用和全身使用的文献.研究其在治疗种植周围炎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中使用MEDLINE检索截至2011年的相关文献。关于种植周围炎病损微生物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手工检索。结果和结论:检索到2篇有关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种植周围炎的研究,都是病例的系列研究且没有对照组。检索到5篇局部用药治疗种植周围炎的研究.在5篇研究中.局部抗生素使用的同时都配合了局部的物理治疗和化学冲洗,如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和氯己定(洗必泰)。这些研究中都提到了局部使用抗生素的附加作用,但都不显著。这可能与病例的纳入标准有关,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都有深牙周袋和明显的骨吸收。目前关于治疗种植周围炎的所有研究.不管是全身用药还是局部应用的研究结果.都不特别地推荐抗生素用以治疗种植周围炎。局部使用米诺素和强力霉素作为手工刮治的补充以及使用抗菌药物局部;中洗对治疗中度病损有一定的效果。翻瓣刮治术对于治疗深度病损是必要的,能有效地抑制病情,减少骨质丧失。目前的研究中没有证据支持全身使用抗生素能治疗种植周围炎。目前迫切需要对抗生素治疗种植周围炎进行临床随机试验。种植术前必要的牙周治疗和种植术后常规的术后维护.能有效地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抗生素 种植体周围炎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以赝复为指导的义耳种植术前设计与修复。方法:采用螺旋CT对1名右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颅颌面三维重建,Geomagic软件中行虚拟残耳切除,获得种植导板并确定赝复的位置。利用导板定位行残耳切除术及种植植入术,制作卡杆附着及树脂支架。采用三维光学扫描仪进行面部的三维成像,将CT数据和三维数据拟合,获得最终义耳赝复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选域激光烧结技术制作义耳蜡型,并翻制成硅胶义耳。结果:最终完成的义耳赝复与种植修复前的赝复体形态位置完全一致,组织面与缺损区表面完全贴合,其形态、高度与对侧完全一致,患者对颜色、外观非常满意。结论:基于赝复指导的义耳种植术前设计与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理念,值得在颜面部缺损赝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三维光学扫描技术 种植修复 义耳
  • 简介:病史:房×,女,13岁,要求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问隙。一、临床检查1.正侧面特征:面部左右对称,侧貌比例协调。2.牙列情况:恒牙列期,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早失,左侧磨牙关系中性,上颌轻度拥挤,下颌牙列较整齐,尖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殆颌覆盖关系正常。3.关节检查: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明显压痛,无弹响,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既往无关节病史。

  • 标签: 下颌第一恒磨牙 第一磨牙缺失 种植体支抗 颞下颌关节 应用 第一磨牙早失
  • 简介:牙髓并发症包括感染、分解以及坏死是一系列外源性损伤的结果。医师必须在临床过程包括牙体制备过程中把对牙本质和牙髓的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本文讨论了冠和窝洞预备所造成的牙髓一牙本质复合体结构和生理机能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牙体修复 生物学功能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体预备 生理机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全冠修复抗断裂能力及失效模式的差异。方法:制作相同厚度的铸瓷全冠、全锆冠、氧化锆-饰瓷全冠和金属烤瓷冠全冠,n=10。进行试件的抗折破坏试验和失效模式分析,SPSS软件分析抗折性能和失效模式的组间差异。结果:全锆组的断裂载荷显著性高于其他3组(P〈0.05),烤瓷组与铸瓷组的断裂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层瓷结构中,全锆冠和铸瓷冠的失效模式均为全瓷层的断裂,断裂后的裂纹走向相似。双层瓷结构中,仅有30%氧化锆-饰瓷冠表现为单纯的饰面瓷破坏,70%氧化锆-饰瓷冠为完全破坏,所有烤瓷冠的失效模式为单纯的饰面瓷破坏。结论:全冠类型对修复的破坏几率和破坏模式有着显著影响,全锆冠的抗折性能高于铸瓷冠、氧化锆-饰瓷冠、烤瓷冠。

  • 标签: 厚度 抗折性能 失效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CM球帽附着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双颌多数牙缺失、仅余留2-6颗天然牙的患者20例,随访6-24个月,询问患者对义齿的主观感受、咀嚼效率、义齿固位和稳定性,摄X线全景片,了解义齿、基牙和牙周情况。结果:患者普遍认为义齿易适应、美观、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有力。15例曾使用过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的患者对比两种义齿,明显感觉CM球帽附着义齿更加舒适、美观、稳定。复查X线片示CM球帽附着义齿修复后各基牙牙周膜正常,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CM球帽附着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的牙列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牙列缺损 固位稳定性 球帽附着体
  • 简介: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种植治疗成功的标准界定越来越严格.种植义齿周围龈乳头高度不足或缺失造成“黑三角”及食物嵌塞等问题,严重影响种植义齿的美观和功能,成为种植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如何预防和治疗种植义齿周围“黑三角”问题是种植修复的难点此外,牙周炎患者在龈乳头高度降低方面存在更大的风险文章就影响种植义齿周围龈乳头高度的风险因素、预防和改建方法等进行评述,并强调牙周炎患者由于邻间骨丧失造成的相关风险.

  • 标签: 牙种植体 龈乳头 牙周炎
  • 简介:近些年来各种骨性支抗系统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来完成牙齿各种类型的运动.微型种植体用于垂直支抗控制方面比传统方法有着更多的优势.本文病例通过应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支抗压低上下颌后部牙齿槽,治疗严重的骨性前牙开(牙合)畸形,证明自攻型微钛钉种植提供垂直支抗控制的能力.本文也提示通过简单有效的骨性支抗手段,可以提供一种治疗较复杂骨性开(牙合)畸形的全新方法.

  • 标签: 正畸支抗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 前牙开猞畸形
  • 简介: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逐渐将种植体用作口腔正畸支抗,因其体积小巧,植入及去除手术简单,疗效可靠且成本低廉而大受正畸医师的欢迎。又因其简单、舒适、对患者依从性要求甚低,可植入在口内大部分区域,使得种植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广泛应用的同时,正畸医生和患者必须了解和认识种植支抗应用中的并发症。本文就种植支抗应用中的并发症防治作一综述。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并发症防治 应用 口腔种植技术 患者依从性 正畸支抗
  • 简介:全瓷冠是全部由瓷材料制作而成的覆盖全部牙冠表面的修复,可以逼真地再现天然牙的颜色和半透明性,美观效果好。全瓷冠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C.H.Land最早采用铂箔基底作为底层进行全瓷冠的制作。发展至今,全瓷的材料种类和加工方式已有多种。

  • 标签: 全瓷冠 牙体预备 前牙 材料制作 牙冠表面 半透明性
  • 简介:目的:观察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后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的36例患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9±2.1)mm,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42枚种植,其中瑞士Straumann种植22枚、韩国奥齿泰SSⅡ种植13枚、法国安多健种植7枚。术后3-4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同时观察种植的稳定性和种植周围骨结合情况。随访期(12.2±3.6)个月。结果:36例患者上颌窦底提升高度(2.83±1.12)mm,41枚种植成功负载,种植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无不良自觉症状。1枚种植术后5周脱落,脱落2个月后重新种植,成功负载。结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牙种植体 上颌窦底提升 骨挤乐
  • 简介:目的评价机械治疗+Nd:YAG激光+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素软膏三联疗法对早期种植周围炎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诊断为早期种植周围炎的患者26例(40枚种植),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枚种植。对照组种植接受机械治疗并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素软膏。激光治疗组种植在接受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Nd:YAG激光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检查两组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plaqueindex,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sulcusbleedingindex,mSBI)和探诊深度(probedepth,PD)。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PLI、mSBI、PD均显著改善(P〈0.05)。在治疗后8周,激光治疗组PD和mSBI牙周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机械治疗+Nd:YAG激光+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素软膏三联疗法治疗早期种植周围炎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种植体周围炎 激光 盐酸米诺环素
  • 简介:本回顾性影像学研究用于评估具有Laser-Lok颈部细微结构(8μm和12μm凹槽)的种植临床疗效。结缔组织纤维对位于种植颈部的Laser—Lok显微结构会产生物理附着.这种物理附着已被人体组织学、偏振光显微镜测试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法所证实。本文对49颗种植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种植修复后2年.颈部将会有0.44mm的骨吸收.修复后3年,骨吸收则达到046mm。所有的骨吸收仅限于种植颈部领口.没有累及到种植部的螺纹处。研究者采用影像学评估这种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先前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支持,说明了在牙种植周围建立起结缔组织纤维的生物封闭在临床上是有益的。

  • 标签: 牙种植体 影像学分析 牙槽嵴 影像学评估 顶骨 显微镜检查法
  • 简介:目的:探索MK-1附着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病例的临床适应证.方法:采用MK-1附着作为义齿固位装置,为18例单侧或双侧末端游离缺损患者制作可摘局部义齿.随访6-36个月,对义齿使用效果和基牙、牙槽嵴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对义齿固位力、咀嚼功能、美观舒适性均感满意.1例患者在1年3个月时失败,改用球帽式附着固位.7例患者在3年内加衬.5例患者有末端基牙牙槽骨吸收.结论:MK-1附着适应用于基牙稳固的末端游离缺损病例,并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 标签: 义齿 局部 可摘 MK-1附着体 末端游离缺损
  • 简介:目的研究树脂粘接桥基牙牙预备后有无牙本质暴露及牙本质暴露面积的大小。材料与方法收集20颗拔除的离双尖牙,按照以下标准预备:舌侧及邻面预备0.5mm,近远中轴沟深1.0mm,近远中殆支托窝的颊舌向宽2.0mm、近远中向长1.5mm、深1.0mm。预备完成后用改良vanGieson法染色,以确定有无牙本质暴露。将离牙固定到基台上,每旋转30°拍摄一张照片,将照片合成以获得牙齿的全景图像。图像经处理后,计算牙本质暴露面积及所占预备面积的比例。结果所有样本经预备后均出现牙本质暴露现象,平均牙本质暴露面积为11.06mm^2,占预备面积的16.15%。牙本质暴露面积最少为4.07mm^2,占预备面积的7.03%:最多为19.73mm^2,占预备面积的27.28%。结论如果按照现行的粘接桥牙预备标准,牙预备后必然会导致牙本质暴露。尽管通常推荐牙预备应限于釉质内,但邻面轴沟区域牙本质暴露现象不可避免,颈部边缘也可能暴露牙本质。

  • 标签: 牙本质暴露 树脂粘接桥 牙体预备 体外研究 Gieson法 全景图像
  • 简介:目的探讨用光固化法修复金属烤瓷修复(PFM)崩瓷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建阳市立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3例PFM崩瓷病例采取折裂断面固位预备,利用10.0%~12.5%氢氟酸进行黏结面的瓷表面处理30~120s,必要时在裸露的基底冠上进行粗化或制备固位洞型,配合使用硅烷瓷处理剂和自酸蚀黏结材料,用树脂进行光固化复色充填修复。结果修复后随访观察6个月至5年,23例中20例修复后修复无松动、脱落、变色,效果良好,成功率86.96%。3例松脱后重新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利用光固化技术进行崩瓷口内即刻修补,具有经济、美观、简便、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金属烤瓷修复体 崩瓷 氢氟酸 光固化法 基底冠预备
  • 简介:目的:分析手工制作带种植骨磨片易出现的问题,探讨并提出最佳的处理与解决方法。方法:针对制作带种植骨磨片时出现的诸如定位不准确、脱水浸润不彻底、包埋温度过高、染色方法使用不当等制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通过采用不同脱水浸润时间、二次包埋聚合法、顺序研磨以及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等规范化操作,以提高手工制作带种植骨磨片的成功率。结果:通过改进方法,规范化操作,经完善脱水处理并采用分段式包埋聚合,包埋块组织内无气泡,研磨后的切片内无金属碎屑,经甲苯胺蓝及亚甲基蓝一碱性品红两种方法染色,新生骨与老骨区分明显。结论:尽管在骨磨片厚度、染色方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强度等方面,手工制作带种植骨磨片与磨片机的制作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我们所制作的骨磨片已完全能满足目前国内研究的需求。

  • 标签: 种植体 骨磨片 塑料包埋 非脱钙骨
  • 简介:(牙合)因素,精神因素,个体易感性等[1,2]是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可能因素.特别是病理性(牙合)因素,不仅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也可能导致牙、牙周组织的疾病.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进行过各种实验研究,探讨牙髓(牙合)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牙、牙髓和牙周组织的致病作用[3-7].作者在临床修复中发现了9例固定修复过高,导致牙齿损伤,造成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发生的典型病例.

  • 标签: 固定修复体 咬合过高 口颌系统 He干扰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