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ACE联合MW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01至2012-12期间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50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单纯TACE方式与TACE联合MWA方式进行治疗,在术后30天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3年患者存活率、存活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1年、2年、3年的存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显著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TACE联合MWA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近远期存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临床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TACE MWA 近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经皮肾镜取石(PCNL)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围期予抗生素及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生命体征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热发生率及SIR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及MOD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病情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d、3d、7d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生素PCNL围期能有效减低术后感染发热及SIRS发生率,较好控制相关炎症指标,安全性高,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必净 经皮肾镜取石术 发热 SIRS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标准通道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划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给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治疗,后者给予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出血量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86.61±1.25)min明显短于参照组(120.13±2.14)min(P<0.05);实验组的中出血量(185.52±1.26)mL明显多于参照组(99.85±3.41)mL(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相当,但是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在手术时间上比标准通道要长,但是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少。

  • 标签: 标准通道 微通道经皮肾镜 肾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麻醉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全麻,研究组患者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时,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质量理想,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麻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8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体形成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安全性及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所有86例患者在术后5~42h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其中75例患者腰背疼痛基本消失,另11例患者腰背疼痛得到中度减轻,患者并未有并发症发生。对所有86例患者进行3~5个月时间的随访,患者均未有新骨折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可增强椎体稳定性,恢复伤椎高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通道及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在肾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收治了64例肾结石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结论在肾结石治疗中,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的效果要优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

  • 标签: 标准通道 微通道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肾结石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适宜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的住院资料,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29例,采用早期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治疗;对照组患者29例,方法为分期治疗,即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月,再进行颅骨修补。追踪随访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记录,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相较于术前,患者的GCS和GO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数为7例,对照组患者为17例,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表现在分流过度和硬膜下积液、血肿两方面,而其他如切口感染、切口脑脊液渗漏和脑水肿等项目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同期应用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相较于早期分期应用而言,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该手术的较适宜时期,值得在临床上实施推广。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 脑外伤 颅骨修补术 颅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以及中央前房深度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患者眼压平均是(27.7±19.8)mmHg,治疗后平均是(10.4±3.0)mmHg,差异性显著(P<0.05)。术前,患者的前房深度平均是(1.453±0.394)mm,术后平均是(3.253±0.295),差异性明显(P<0.05)。术前,13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关闭,33例患者窄Ⅱ-Ⅲ,14例患者窄Ⅰ,术后,8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关闭,17例患者部分开放,35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开放,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手术切口浸泡氨甲环酸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符合收入标准的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连续200例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其中氨甲环酸组97例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假体植入后切口浸泡浓度为1%的氨甲环酸溶液100mL共5min,对照组103例患者局部浸润生理盐水100mL,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值和术后血红蛋白最低值、术前和术后HSS评分以及术后24h引流量和总出血量。在术后必要时B超检查双下肢动静脉有无血栓形成。结果:随访率98%,在总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最低值、术前血红蛋白与术后最低值之差方面,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手术前后HSS改善值、下肢血管血栓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输血率无显著性意义,但是在输血量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中浸泡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失血量、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丢失量,在改善术后血红蛋白最低值方面作用显著。可以减少输血量,但是对于对输血率改善不明显。本实验中氨甲环酸浸泡并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

  • 标签: 关节置换 氨甲环酸 失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患者围期IL-1β、IL-6、TNF-α的影响,探讨该药能否减轻围期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方法选择40例在全身静脉麻醉下行胃癌根治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50~70岁,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剂量10min静脉输注完,后以0.2~0.5(μg/kg·h)的输注速度持续静脉输注;C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静脉输注。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0)、手术开始2小时(T1)毕即刻(T2)和术后24h(T3)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点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D组T1、T2、T3时点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减少胃癌根治患者围期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对抑制围期引起的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炎症因子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均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以是否应用颅内压监测为划分依据,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未应用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有利于患者预后,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侧脑室外引流术
  • 简介:目的分析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行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治疗,随后使用Bridwell-Dewald脊柱疾患疼痛与功能指标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颌眉角、全脊柱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及性质评分、工作及社交限制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分析I类切口手术围期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现状的办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间I类切口出院患者资料,分析I类切口手术围期患者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用药,点评典型不适宜用药医嘱存在的原因。结果:分析发现I类切口手术围期151例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医嘱,存在的问题有用药疗程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合理、品种选取不合理等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仍需进一步加以规范。结论:通过有效持续的医嘱点评和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提高了I类切口手术围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医疗质量。

  • 标签: 抗菌药物 I类切口 医嘱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率以及Harris评分分别为(73.1±2.7)min、(15.2±3.8)d、(280±110)ml、26.67%、(87.72±2.6)分;研究组分别为(51.2±2.6)min、(10.1±1.4)d、(130±35)ml、6.7%、(61.23±2.0)分,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观察并记录110例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61例,子宫内膜癌49例)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控制良好,没有出现大的事故;宫颈癌共复发10例,复发率为16.39%;子宫内膜癌共复发8例,发生率为16.33%。结论在腹腔镜技术不断成熟的基础上,为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更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很强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子宫恶性肿瘤 安全性
  • 简介: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普宁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干预前(2011年1—6月)、干预后(2014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各200份,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96.50%(193/200)、27.00%(54/200),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分别为24.87%(48/193)、74.07%(40/54),预防性用药疗程分别为4.50、1.20d。结论: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预防性给药时间不当、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等现象,还需进一步干预。

  • 标签: 干预前后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Th1/Th2细胞的数量,进一步探讨其在再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检测4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抗凝血CD4+T淋巴细胞IFN—γ、IL—4的分泌,分别反映Th1、Th2细胞的数量。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1样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Th2样因子IL—4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1水平明显增高,Th2水平基本正常,提示可能是因为Th1/Th2比例失衡导致再障造血衰竭。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Th1/Th2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的纵隔肿瘤患者120例进行对比治疗观察实验,其中实验组60例,采取但操作孔胸腔镜纵膈切除,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纵膈肿瘤切除。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状的发病率情况,记录结果,并对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SPSS15.8统计分析。结果经比较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手术切口直径等信息资料方面则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治疗手术费用问题,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纵膈肿瘤上,通过有效的单孔胸腔镜纵膈切除,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较好的发展潜质,在临床治疗纵膈肿瘤方面,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中运用伊立替康与表阿霉素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行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100例,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伊立替康组(n=35)与表阿霉素组(n=65)。比较近期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TACE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TACE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2个月,长于表阿霉素组(9.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BCLC分级B亚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表阿霉素组(P〈0.05)。伊立替康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5.7%,均高于表阿霉素组(66.2%,21.5%)。伊立替康组及BCLC分级B亚组患者总生存期均长于表阿霉素组(P〈0.05)。结论与表阿霉素传统化疗方案相比,TACE中运用伊立替康可延长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且不良反应无差异。

  • 标签: 肝肿瘤 表柔比星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化学栓塞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后无效,且不存在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以及手术禁忌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卧床4d以及进行基础背肌功能锻炼后,采取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11.23±2.56)d,观察组(7.02±2.30)d]和恢复工作的平均时间[对照组(360.36±6.99)d,观察组(55.36±3.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6,264.250,P〈0.001),观察组术后疗效优良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术后优良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25);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9,7.408,P〈0.05),比较两组患者各术前、术后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0.500,P=0.180,0.618);比较两组患者腰部慢性疼痛、神经根黏连和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6,0.720,3.554,P=0.098,0.396,0.059),对照组患者发生腰椎不稳的例数(10例)显著多于观察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13)。比较两组患者中出血量[对照组(1200.11±18.61)mL,观察组(800.22±20.32)mL]和手术时间[对照组(3.4±0.21)h,观察组(2.0±0.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55,38.829,P〈0.001)。结论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的全椎板切除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具有明显优势,腰椎的稳定性较传统的手术方法高,且具有恢复快、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 棘突 棘上和棘间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