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弃渣场是主要水土流失部位,其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的实施受主体设计单位、施工条件和当地生产利用等多方面条件影响,需合理控制各阶段实施进度,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使防护责任归属落实明确,使验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 标签: 水土保持 “三同时”制度 铁路
  • 简介: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以及水土保持雨水资源化的关系。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核心在于如何实现雨水资源化;降雨径流调控利用不仅可实现雨水资源化,而且可以同步解决制约该区发展的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并存2大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并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雨水资源化的技术体系框架。

  • 标签: 雨水资源化 水土保持 降雨径流调控 高效利用 黄土高原
  • 简介:针对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项目具有系统多样性、措施多样化、区域差异性及时效性强等显著特点,从监测原则、监测程序、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监测站点布设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生态修复监测体系。

  • 标签: 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区 监测 方法 体系
  • 简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中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流量的计算公式存在错误,且该公式至今未修订,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文件编制质量不高,应加大基层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建立较为健全的基层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点体系。

  • 标签: 规范 公式 基层 水土保持
  • 简介:天然气管线工程具有线路长、跨越地貌类型多等特点,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全省水系密布,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凸显“依山傍水”的地理特点,对天然气管网工程施工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仅仅使用传统的浆砌石挡墙、护坡等工程防护方式虽然也能治理沿作业带坡面水土流失问题,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将客观存在着工程量多、施工难度高、投资额度大等缺陷,因此探讨优化的水土保持设施,将能够起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水保目的。

  • 标签: 天然气管线 水土保持设施 生态袋
  • 简介:地处鲁南的枣庄市通过多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认识不足、管理不够规范、治理重点不明确、重建轻管等问题。从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快改革步伐、理顺管理关系、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监督执法、严格项目审批、突出开发治理重点,搞好规划设计,科学决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 标签: 规范管理 规划设计 科学决策
  • 简介:小良水保站1957年在这不毛之地“光板地”小良建站并开始长期艰苦的治理水土流失历程,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现在已在光秃的沿海台地上恢复起一片葱绿的热带人工生态森林。治理后水土流失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 标签: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小良水保站
  • 简介:本文介绍了光泽县多年来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做法,总结了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 标签: 小流域 综合治理 做法 建议
  • 简介:为定量研究沟壁侧面蒸发对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化的作用,在侵蚀强烈的水蚀风蚀交错带选择典型冲沟,分别在沟岸地(邻近沟缘的沟间地部分)距冲沟沟缘20、100、200、300、400、500、600cm处布设中子管,研究沟岸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距沟缘500cm范围内随距离增加而增加,证明了沟壁侧面蒸发作用的客观存在;对距沟缘不同距离0~3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降雨发生时,不同距离各点的储水增量并无显著差异,但距沟缘20cm处土壤水分损失最快,而500cm土壤水分损失最慢,证明了沟壁侧面蒸发通过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化的客观事实。沟岸地土壤储水量距沟缘距离幂函数关系的确定为定量化研究沟壁侧面蒸发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化程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 标签: 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 环境旱化 沟壁 土壤蒸发
  • 简介:根据绩溪县山区小水电的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小水电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不相适应的环节,提出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开发水电资源,应对生态环境予以保护,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使小水电河流及其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 标签: 小水电建设 水土保持 生态保护
  • 简介: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福建省闽清峦大杉的胸径树高生长模型进行了测定,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了胸径树高的最佳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峦大杉胸径树高最佳相关模型为H=1.6928e“1037D,相关系数r=0.945,剩余标准差为0.106,经显著性检验,达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总体系统误差为-0.0153%,精度较高。

  • 标签: 峦大杉 胸径 树高 相关模型 回归方程
  • 简介:泉州市主要坡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坡地面积的百分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流失程度以轻中度为主;流失面积集中分布在晋江上游;果园流失面积最大,茶园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南安市和永春县的果园水土流失十分突出.

  • 标签: 泉州市 坡地 水土流失 福建 流失程度 流失面积
  • 简介:福建省矿业开发为国家及福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福建的生态环境带来较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观念、法制、管理、经济技术及对矿山地质环境认识不足等原因,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尤其是开采金属、煤矿的大中型矿山及群采矿区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已影响了地方经济和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总结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其恢复治理措施与成效,为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整治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矿山地质环境 土地复垦 废水 废渣 矿山地质灾害 治理恢复
  • 简介:本文根据水法提出的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的法定重要内容,应用水资源保护理论技术,初步提出河流水能资源开发的合理限度发展模式的评价方法,分析蓄水式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的水环境效应。凡涉及到影响饮水安全的水电站,建议对其规划作进一步论证。

  • 标签: 水能资源 发展模式 福建河流
  • 简介:界定了水土保持的水资源水环境效应的概念;采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资源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量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量减小、不重复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增加。以北京市为例定量分析了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说明,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土保持 水资源效应 水环境效应 非点源污染 综合治理
  • 简介: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0个野外调查点资料,推算研究区农地面积为1727.40万hm^2。通过径流小区和137Cs监测资料,估算该地区农地水土流失强度。东北黑土区农地土壤流失量坡度的关系为A=0.7379θ。利用美国SRTM90m×90m地面高程资料,得出研究区总体地形平缓,坡度1°以下面积占72.25%,1°-5°面积占27.05%,5°以上面积仅占0.70%;但由于坡面较长,观测计算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339.45万h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64.40%,占研究区农地面积的77.5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已经十分严重,开展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监测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 标签: 黑土 黑钙土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监测 东北黑土区
  • 简介:降雨侵蚀力(R值)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区域气候对土壤侵蚀的作用。利用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多年实测降雨资料,应用频率分析法,推求该地区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揭示该地区侵蚀性降雨及其侵蚀特征,进而运用降雨侵蚀力日降雨量计算方法,分析紫色丘陵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紫色丘陵区顺坡休闲农耕地的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为11.3mm;2)紫色丘陵区多年平均总降雨量中有60%以上属于侵蚀性降雨,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于5—9月,其中7、8月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大,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丘陵区边缘地区大于中部地区;3)紫色丘陵区年均R值介于5000~6500MJ/(mm·hm^2·h)之间,由丘陵区周边向中心逐渐减小,研究区北部的巴中、达县、阆中3站的年均降雨侵蚀力形成高值区,中部的遂宁站形成低值中心,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4)紫色丘陵区R值主要由≥15mm的降雨构成,占76.9%-82.1%,年内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汛期5—10月份,占年R值的89%以上;5)R值的年际变化较大,达到中等程度变异,不同地区的R值年际变化差异较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增减趋势。

  • 标签: 侵蚀性降雨 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力 时空分布 紫色丘陵区
  • 简介:本文就辽宁省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城市水土保持技术体系课题研究,探索出城市水土保持的思路,通过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试点实践,总结经验,着重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和实践.

  • 标签: 城市水土保持 辽宁 生态建设 宣传工作 政策法规建设 生态环境
  • 简介:地球上受冻融作用的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70%,在我国,受冻融作用的面积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98%。冻融作用对土壤水分、密度、有机质和土壤的机械组成等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东北典型黑土区,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冻融作用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土壤水分由土水势高的下部向土水势低的上部迁移,增加了土壤冻结层的含水量;土壤水分迁移使得下部未冻结层的土壤含水量降低,其降低程度受下部土壤含水量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冻结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导致土壤膨胀变形,而土壤的膨胀变形是发生土壤冻融侵蚀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冻融侵蚀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土壤水分 冻融侵蚀 冻融作用 东北黑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