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苏尼特左旗草原大范围草地生物量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了荒漠化草原生物量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生物量的决定因素是与降水、温度关系呈正相关,与0~50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容重也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对于荒漠化草原而言,气象要素尤其是降水条件是草原生物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 标签: 荒漠化 生物量 气象因子
  • 简介:以高寒草甸类草地为测定对象,对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禁牧前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禁牧封育后较禁牧前莎草、禾草地上部分分别增加了3.51和4.59个百分点,地下部分分别增加了2.87和4.30个百分点,杂类草地上部分下降了8.10个百分点,地下部分下降7.17个百分点。

  • 标签: 高寒草甸 退化草地 禁牧封育 生物量
  • 简介:“八·五”期间蝗虫微孢子虫(N、L)中试灭蝗83万亩,总感染率为82.68%,校正虫口减退率67.63%,施用后2~3年感染率39%,4~6年为12.63%,且虫口密度每百网仅1.7~7.2头,远在防治标准以下;六种蝗虫病原菌及生物制剂灭杀蝗虫试验表明,IGR、Bt、Qyb、Jd四种效果较好,其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24%、81.25%、82.68%、79.45%;经与N、L混合喷洒或隔带喷洒灭蝗,其效果在72.49%~84.54%之间。尤以N、L与IGR隔带喷洒灭蝗不仅效果好,且残虫中有62.5%的3—4龄若虫,对蝗蝻的滞育性很强。

  • 标签: N.L IGR蝗虫病原菌 生物复合剂 蝗虫 虫口减退率 感染率
  • 简介:草原鼠害频发,造成草原资源严重损失,并加剧了草原植被退化与荒漠化,成为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生物灾害之一,本文对鄂尔多斯草原鼠害防治现状、开展的生物防治措施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为当地维护草原生态安全、降低鼠害危害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生物防治 害鼠 生物毒素 不育剂
  • 简介:应用生物制剂灭治草地鼠虫害,可以防止环境及畜产品污染,对人畜及天敌安全,充分发挥天敌对鼠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有效地扼制草地鼠虫灾害,保持草地生态的良性循环,是值得在我省乃至北方各省区广泛推广应用的一项新型植保技术.

  • 标签: 草地 鼠虫害 生物防治
  • 简介:白茎盐生草,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内陆荒漠或半荒漠地区的一种耐盐植物,植株粗灰分含量高达36.48%。可在土壤全盐含量0.5%~1.0%的盐碱地或遭受人为破坏的盐碱荒漠上旺盛生长,盖度大,生物量高,植株体内积聚大量盐分,烧灰制成生物碱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利用,是被人们利用最早的盐生植物。白茎盐生草的聚盐特性在盐碱地治理和防治次生盐渍化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种植白茎盐生草,植株对盐碱的吸收和外携,达到拔盐抽碱的治理目的,植株处理所获得的盐分制成生物碱加以利用,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生物措施之一。

  • 标签: 白茎盐生草 盐碱地 拔盐抽碱 生物治理措施
  • 简介:以青藏高原“黑土滩”为研究对象,采用围栏封育、围栏封育+人工补播进行“黑土滩”草地的改良,测定了2010~2014年度“黑土滩”草地垂穗披碱草、可食牧草鲜重。结果表明,多年围栏封育、人工补播,“黑土滩”样地内的垂穗披碱草、可食牧草和牧草鲜重显著增加(P〈0.05),而不可食牧草并未显著增加(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围栏封育相比,人工补播样地的垂穗披碱草比例、可食牧草比例显著增加(P〈0.05)。其中,2014年度的人工补播样地内的垂穗披碱草和可食牧草比例分别为67%和73%,较2010年度分别显著增加了2.52倍和2.17倍,而围栏封育垂穗披碱草和可食牧草比例并未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围栏封育相比,短期内人工补播是退化天然草地改良更为有效的措施。

  • 标签: “黑土滩” 生物量 围栏封育 人工补播
  • 简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不同密度、刈割高度对老芒麦生物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返青初期老芒麦种群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上的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老芒麦种群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各生物量指标差异不显著;不同刈割高度,单位面积各生物量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

  • 标签: 密度处理 刈割处理 生物量
  • 简介:本文探讨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纤维素酶的生产方法及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 标签: 纤维素酶 饲料 应用研究 作用机理
  • 简介:本文以内蒙古克氏针茅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各个层次中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分析随放牧强度增加植物地下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大小依次为L〉CK〉M〉H。对植物地下生物量进行逐层分析发现,轻度放牧可以增加地下生物量,但是中度和重度放牧均使其减少。各放牧强度下植物地下生物量都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减少的幅度逐渐降低。但是放牧会影响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放牧使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同时中度和重度放牧使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趋向于表层化的现象更明显。

  • 标签: 克氏针茅群落 放牧强度 地下生物量
  • 简介: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锡林郭勒盟草原生物资源现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论述了锡林郭勒盟迈向21世纪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生物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锡林郭勒盟 草原 生物资源 保护与利用
  • 简介:通过应用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和D·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诱鼠颗粒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3.65%和91.56%.两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F=1.699〈F0.05=3.885,即P〉0.05)。且与常用药剂(0·1%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 标签: 诱鼠颗粒毒饵 高原鼠兔 校正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