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快速反应的实施快速反应(QR)是零售商及供应商之间密切合作的策略。它要求供应链中的零售商和制造商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其方法是运用POS系统的单品管理功能,及时掌握每一种商品的销售状况和库存状况,同时对于在零售阶段获得的销售信息在上下游企业中共享。

  • 标签: 供应链管理 快速反应 物流系统 战略伙伴关系 POS系统 上下游企业
  • 简介:配股是上市公司再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本文从多个角度来对中国上市公司配股行为市场反应进行实证检验,从中把握时间、行业、配股价、股票规模等因素对上市公司配股事件市场反应影响的程度。

  • 标签: 中国上市公司 配股 实证研究
  • 简介:“CPU”是计算机术语,意为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快速运算和整个计算机的核心。引入“CPU”的概念,意在借鉴计算机的运作模式,创建一套管理处快速运作的全新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一站式服务、全程式管理、信息流畅、集中处理、快速应答、及时反馈。下面从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处的组织架构,客户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对外关系等方面加以阐述管理处以客户服务中心为“CPU”的管理模式。

  • 标签: 物业管理企业 客户服务中心 快速反应系统 管理模式
  • 简介:本文研究了由公司资本预算公告所引起的股价反应的系统变化。我们首先使用了事项研究法来计量资本投资公告的市场反应,随后通过代理问题指标和无形资产指标对这些反应进行了回归检验。我们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市场对资本预算增加和减少的反应在统计上是小显著的,代理问题会影响投资决策的市场价值。此外,我们也有证据支持管理者的侵占行为假说。研究结果表明,有良好声誉的管理者做出的投资决策比其他管理者做出的投资决策有着更高的价值。然而,我们没有发现表明股票市场是短视(投机)的或管理者行事目光短浅的证据,同时,我们也没有发现表明高现金流量的企业其投资没有效率的证据。

  • 标签: 股票市场 代理问题 管理者 企业 投资决策 公司投资
  • 简介:10月15日,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五部委联合颁布了《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零售商和供应商在进货交易时的诸多细节进行了规范,希望缓和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张关系,适当保护供应商利益,改变当前工商关系中供应商遭受渠道商“压榨”的局面。

  • 标签: 交易管理 反应 供应商 零售商 工商总局
  • 简介:事件的选择是市场过度反应实证检验中的关键之处。理想的事件必须要能体现过度反应的三大特征:(1)能够区分DeBondt和Thaler(1985,1987,1990)意义上的赢家组合(winnerportfolio)和输家组合(loserportfolio);(2)市场可能出现反转现象(Shiller,1981,Poterba&Summers,1998,Cecchetti,Lam

  • 标签: 过度反应 实证检验 组合和 输家 市场价格 实证分析
  • 简介:关于英、美等私有经济体制下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已经有众多的理论文献对其进行了阐述,并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但由于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受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进而面临的公司治理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尽管从数量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但政府干预下的控制权市场是否同样具备私有经济下控制权市场的基本功能仍是一个需要实证研究的命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7—1999年发生的133起大股东变更事件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控制权转移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东平均(中位数)获得了18.89%(14.24%)的超额报酬(以市场模型法计算);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年上市公司以总资产现金收益率(RCF)衡量的经营业绩比转移前平均(中位数)提高了2.01%(1.83%),转移后第二年的提高幅度甚至更大(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63%和1.67%)。本文最后关于经营业绩的变化程度与超额报酬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结果则可以证明,控制权转移期间上市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报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控制权转移后提高的经营业绩的预期,而非市场无效的“噪音”(Noise)所致。

  • 标签: 股价反应 企业绩效 控制权转移 中国 上市公司
  • 简介:自从1998年4月7日,沪市、深市分别上市了第一批规范式的封闭式基金,包括开元、金泰等,我国基金业从此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到2003年1月1日止,我国证券市场上共有54家封闭式基金,17家开放式基金。在这近5年的发展中,基金经理的更换逐渐成为了热点问题,尤其是2001年以来,基金经理的变动趋于频繁。

  • 标签: 封闭式基金 中国 实证分析 证券市场 基金经理 证券投资基金
  • 简介: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满足资本市场的需要,目的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FASB,1978;IASC,1994)。由于会计盈余是基于应计制会计的结果,而应计制会计存在大量的会计选择和判断,因此主观性是会计盈余的固有特征,由此人们必然产生疑问,投资者会将这种主观性的盈余信息用于投资决策吗,也就是会计盈余信息有用吗(西方学术界更多地称为价值相关性)?对于

  • 标签: 盈余质量 会计盈余信息 市场反应 资本市场 价值相关性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