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首先探讨了掺杂剂种类、掺杂剂用量对聚苯胺/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表面电阻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其外观形貌。结果表明:掺杂剂种类、掺杂剂用量对聚苯胺/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表面电阻影响较大;制备的聚苯胺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介电性能和导电性。

  • 标签: 聚苯胺 掺杂剂 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损耗角正切 表面电阻
  • 简介:以塑料包装的国际标号为顺序,分别阐述七大类塑料的突出性能以及缺点,并由此举例分析其对可食用产品包装的实际应用范围和趋势,指出每种塑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安全性能

  • 标签: 可食用产品 塑料 包装 使用性能
  • 简介:金属基复合材料主要是随航空航天工业上高强度、低密度的要求而出现的,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Al、Mg等轻金属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由于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价格昂贵和生产制造工艺复杂,70年代该材料的研究有所滑坡。随着涡轮发动机中高温部件对于耐高温材料的不断需求,又触发了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特别是钛基材料研究的复苏。

  • 标签: 陶瓷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发展概况 航空航天工业 连续纤维增强 研究和应用
  • 简介:目前,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市场前景良好,但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保障。本文根据6B/T21362-2008的规定和用户要求,研制一套宽负荷范围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性能测试装置,详细介绍针对2种被测机特点进行的试验台水系统设计。测试数据达到设计要求,对同类测试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 性能测试 水系统 设计 节能
  • 简介: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改进应用在不同场合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而提高其换热性能:一种是将低温工况下易结霜的换热器设计成变翅片间距,一种是将空调工况下的换热器设计成变螺距内螺纹管.通过热力计算及实际系统使用,得出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了9.8%和3.82%.

  • 标签: 换热器 翅片管 传热系数 热力计算 翅片管式换热器 换热性能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云计算、无线传感、物联网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必将给传统装备制造行业带来巨大变革。高性能智能多层共挤吹塑机组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结合吹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研发出来的新一代智能吹塑机组。该机组的成功研发将对传统的吹塑机械装备进行全面的升级和创新。新一代高性能智能多层共挤吹塑机是以自动控制、工业互联网、嵌入式系统等技术为基础,以设备智能化为核心,涵盖薄膜生产过程中的加

  • 标签: 多层共挤吹塑机组 智能化 性能 设计 开发 信息技术
  • 简介:采用常压热蒸发锡粉的方法制备出尺寸均匀、表面光滑致密的SnO2纳米带。通过高温退火处理,氧化锡纳米带从Sn304和SnO2的混合相转变为SnO2金红石相。深入研究了SnO2纳米结构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显示,退火前SnO2纳米带在600nm附近有一较强的发光峰,在375nm有一弱发光峰;退火处理后,375nm处的PL峰消失,此现象可能是由于退火后纳米带中晶格缺陷减少而导致。

  • 标签: 氧化锡 纳米带 光致发光
  • 简介: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CYD128)为基体,有机膨润土为增韧改性剂,选用自行合成的固化剂,固化不同质量比的环氧树脂/有机膨润土复合体系的共混物,测定了共混固化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热分解温度,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环氧树脂/有机膨润土复合体系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膨润土含量的增加,冲击强度逐渐增加,当有机膨润土含量达3%~4%时冲击强度出现了极大值;随着有机膨润土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冲击强度减小。当共混复合体系的质量比为(3~4):100时,复合体系增韧的效果非常明显,把冲击强度从20.4kJ/m^2提高到25.0kJ/m^2;拉伸强度和热分解初始温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并且随着有机膨润土的加入,复合体系的断裂面逐渐呈韧性断裂。

  • 标签: 环氧树脂 有机膨润土 改性 耐热性
  • 简介:以采用物理热蒸发法制备的纯ZnO纳米线和Ag掺杂ZnO纳米线为气敏基料,制备成旁热式气敏元件,用静态配气法对浓度均为100ppm的无水乙醇蒸汽、氨气、甲烷及一氧化碳四种气体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g掺杂后,ZnO纳米线对四种气体灵敏度的最高值分别提高了230%,92%,158%,49%,缩短了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

  • 标签: ZNO纳米线 掺杂 气敏性能
  • 简介: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SiC/Cu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Cu层厚度对SiC/Cu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SiC层厚度为0.5μm不变,层状复合材料的断裂能和极限拉伸强度随Cu层厚度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在Cu层厚度为8μm时出现峰值,断裂能和极限拉伸强度分别为2080.3MJ/m^3和565MPa。分析认为,在拉伸过程中金属Cu层发生塑性变形和Cu层拔出是SiC/Cu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

  • 标签: SIC/CU 层状复合材料 磁控溅射 力学性能
  • 简介:分析现行国家标准中3种对于可变流量空调性能评价值SEER和IPLV测试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运行工况的特点,结合水源多联机系统特点和部分负荷测试方法,探讨其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值,同时采用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环境参数特点和使用场所建筑物特性的权重系数,提出可连续卸载运行机组的试验方法和计算公式,对于不可连续卸载运行的机组提出通过开-停试验进行测试的方法及其试验方法和计算公式。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针对检测装置提出一些特殊要求,对于冷却侧,按室外水侧量热计法进行校核计算。对于具有热泵功能的水源多联机组,提出考核条件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水源 多联机 风冷 IPLV SEER 开-停试验
  • 简介:为了得到尼龙66试样在压缩以及复合压剪加载备件下的力学响应,采用国产三思万能试验机,并引入了2个带有双斜截面的金属垫块以及1个聚四氟乙烯套筒的特殊加载装置,对尼龙66试样进行复合压剪试验。此外,金属垫块的斜截面被加工成不同的倾斜角度θ(15°、30°、45°、50°和60°),通过调整角度获得了试样在不同压剪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响应,并通过分析复合压剪加载时其受力情况得到其屈服行为。实验表明:尼龙试样的力学性能对剪切敏感并且随着剪切组分的增加而弱化,尼龙屈服行为与静水压具有相关性;同时验证了引入双斜面金属垫块的实验方式是一种能有效研究材料失效行为的测试方法。

  • 标签: 复合压剪加载 应力-应变关系 屈服行为
  • 简介:制备了剪切增稠液体(STF)并对其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体系具有明显的剪切增稠现象,用“粒子簇”生成机理能较好地解释这种现象。为降低成本,暂选用普通玻纤织物作为载体,制备出STF-玻纤织物,并将其和纯玻纤织物进行准静态防刺试验。结果表明在面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剪切增稠液体的使用能有效提高玻纤织物的防刺性能,使其项破强力比未处理时高28.14%。

  • 标签: 剪切增稠液体 流变性 STF-玻纤织物 防刺性能
  • 简介:采用真空蒸发法制备相同厚度的PbTe薄膜,再利用RF磁控溅射法在上面制备不同厚度的Ag反射膜,采用XRD、SEM、FTIR和四探针法分别对制备样品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透射率和电阻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薄膜具有明显的〈100〉方向择优取向,呈多晶结构,随着反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结晶性能先降低后增加;晶粒尺寸增加,表面粗糙程度先降低后增加;薄膜光学性能在一定膜厚范围内,随着反射膜厚度的增加透射率降低,超过一定膜厚时,透射率降为零;随着反射膜厚度的增加,电阻率呈先急剧降低后缓慢降低的趋势。

  • 标签: 反射膜 真空蒸发 薄膜厚度 透射率 电阻率
  • 简介:通过不同异氰酸醢与豆油型多元醇反应制备新型的聚氮酯产品,可用于聚氨酯发泡、弹性体、涂料、粘合荆等领域。聚氨酯产品的性能主要取决予交联密度和异氰酸酯的化学结构。芳香族三异氟酸酯合成的聚氨酯产品具有最高的密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模量和拉伸强度.同时具有最低的断裂伸长率、溶涨性(甲苯中)和抗冲击强度;脂肪族三异氰酸醋和二异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产品具有最高的断裂仲长率和溶涨性.具有最低的拉伸强度;芳香族和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产品性能相近,其测量值在前两类聚氨酯之间。

  • 标签: 聚氮酯 可再生资源 结构
  • 简介:为了增强、增刚、增韧齿科材料基体树脂,研究了SiO2、TiO2、Al2O3三种纳米粒子及含量对改性的环氧一甲基丙烯酸酯(EAM)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纳米粒子及含量对EAM树脂性能影响不同,SiO2与TiO2增强增韧效果显著;SiO2含量为3%时,EAM树脂综合性能最佳。

  • 标签: 纳米粒子 EAM树脂 力学性能
  • 简介:许多重要的电子行业都要用到导电粘合剂。目前高性能的导电产品是将大量的金、银等贵金属粉末加入到环氧体系而制成,所采用的环氧固化剂主要是胺类固化剂。固定胶片是该导电材料的一种,其广泛应用于将混合物粘结在多片或单片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LED)以及其他设备的底板上。胺固化的环氧树脂已经被用于这种固定模片的粘合剂。因此,研究采用含氰乙基量不同的胺固化的具有不同交联密度的环氧树脂的导电性能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系列氰化三乙烯四胺固化的环氧树脂的导电性能

  • 标签: 环氧树脂体系 胺类固化剂 导电性能 氰化 发光二极管(LED) 导电粘合剂
  • 简介: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非晶硅薄膜,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射频功率、气体总压、硅烷比例、沉积时间、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因素进行了研究,对透过率和电阻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ECVD法成功制备出非晶硅薄膜。正交实验表的分析得知,气体总压对透过率影响最大;硅烷比例对电阻率影响最大。制备非晶硅薄膜的优化条件为:射频功率30W、气体总压100Pa,硅烷5%、沉积时间5min、退火温度300℃、退火时间45min。非晶硅薄膜的光透过率93.18%,电阻率为13.238kΩ·cm。

  • 标签: PECVD法 非晶硅薄膜 光电性能
  • 简介:本文通过对软包装常用的几种高阻隔薄膜材料在阻氧性、阻气性、阻汽性(阻湿性)、耐化学阻隔性等性能方面的优劣对比,让企业更了解各种阻隔材料不同的阻隔性能,从而能合理利用。

  • 标签: 阻隔性能 薄膜材料 高阻隔 合理应用 阻隔材料 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