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莎翁的《驯悍记》取材于苏格兰民谣《一张马皮捆悍妇》,莎翁不仅把"驯悍"事件进行了陌生化处理,而且对彼特鲁乔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运用了陌生化的策略。正是借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法,莎士比亚打破了观众对传统驯悍内容的常备反应,不仅巧妙地揭示了一个掩藏在财富追逐面纱下的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而且在完成他对传统驯悍文学和文化修正的同时传递了"两性和谐"的家庭婚姻理念。

  • 标签: 莎士比亚 《驯悍记》 陌生化
  • 简介:通过“直谏”风波起家的李建军博士近几年来频频对当代文坛提出严厉的批评,除了他密集出现在各种期刊杂志的评论文章及其结集《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还有专门的理论著作《小说修辞研究》。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他把向粗制滥造的文学作品发出质疑、为颓靡文坛呼唤“伟大的文学”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建军博士的尖锐和勇气着实令人钦佩,这在普遍“失语”的批评界,无异于一股清新空气,一时间好评不绝。但是人们往往忙于惊叹博士拿文坛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开刀的勇气,而不去质疑这种批评所持的“武器”是否正当合理,更不思考以他的尺度来“规范”创作是否就真能如愿把当代文坛引向积极向上的道路。虽然已有批评者以更尖锐的笔力著文质疑其借“酷评”出名或者“矫枉过正”,直言博士“直谏”的不足之处,但笔者认为博士的主要问题不在于他动机是否纯正、是否过于较真,而在于他的批评观和批评方法的不合时宜。因而,在肯定他的批评能够取得一定时段的警醒效果之后,我们必须审视这一“另类”批评的真正有效性和长久生命力。本文即就李建军博士批评的根本立足点,探讨他这种批评所存在的一些症结性问题。

  • 标签: 当代文学批评 李建军 《小说修辞研究》 当代文坛 传统 文学作品
  • 简介:什么是风情?风情是~种韵味,而不是卖弄;风情散发着妩媚和情调,但又是自然的流露。美是风情的一般性特征,而媚则是风情的灵魂,是动态的美,化美为媚,便会诗意盎然。自古至今,许多艺术家都在追求美,但只有极少数艺术家达到了美的极致,化美为媚。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脸上浮现的神秘微笑,就是媚的浮现。美只是平凡世界难得的一道景色,而媚,却是无法捉摸、无法表现的永恒神秘的幻境;只有媚,才是艺术的巅峰。

  • 标签: 本土化 宁夏 创作 画家 美术 艺术家
  • 简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又引起了关于路遥和现实主义的广泛讨论。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1988年完成,但这部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文学界的足够重视,在文艺思潮风云变幻的1980年代,现代主义、先锋派等文艺思潮风头正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在这一审美规范的视野中,“现实主义”是一种陈旧、落后、保守的写作方式,而只有形式、技巧与叙述方式的探索,才是“创新”。

  • 标签: 《平凡的世界》 当代中国文学 评价体系 现实主义 长篇小说 文艺思潮
  • 简介:“朦胧诗”论争当中有一段插曲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这就是艾青。这位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积极探索者对“新诗潮”诗人的批评.而观察中国新诗在新时期以后的走向,艾青当年对北岛《生活》的批评姿态似乎越发显示出了一种特别的意味。

  • 标签: 中国新诗 朦胧诗 艾青 姿态 诗论 警戒
  • 简介:  杂志社与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联手于2004年6月5日至7日,假福州市富黎华大酒店举行了一次小而精的学术研讨会--"世界华文文学理论建设研讨会".会议针对近年来"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界提出的该学科建设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以杂志在2004年第2期推出的"东南圆桌:开放的诠释--世界华文文学"一组文章以及该刊紧接着于第3期刊载的两篇反馈文章为契机,对本学科发展中面临的关涉学科认识与命名的元命题以及亟待梳理的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讨.……

  • 标签: 世界华文 华文文学理论 学科活力
  • 简介:作为现存最早的本土影片,张石川的喜剧片《劳工之爱情》体现其“处处惟兴趣是尚”的娱乐路线,却并未给明星影片公司带来营业成功。从文化学角度考量,娱乐诉求与道德诉求的失衡是其影片大众性缺失的深层问题。

  • 标签: 《劳工之爱情》 娱乐诉求 道德诉求
  • 简介:“在现代小说创作中,互文已经从单纯的语言修辞手法转变而成为文学创作和解读的艺术途径”,“而这种文本间的必然关系的存在,就具有文本之间的相互阐释和对照的意义发生,前一文本便可为理解或解读当前文本提供某些先存的范式和途径”。鲁迅创作于1925年的中篇小说《伤逝》与王海鸽创作于2004年的长篇小说《中国式离婚》正是通过对中国知识分子婚姻家庭生活的观照,

  • 标签: 《中国式离婚》 婚姻家庭生活 《伤逝》 互文性 解读 挣扎
  • 简介:文章通过对《唇典》《劳燕》《奔月》《重庆之眼》《浪漫沧桑》《芳华》等代表性作品的深度文本分析.指认2017年度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在文体形式上的实验探索和突出成绩。

  • 标签: 长篇小说 文体形式 实验探索 精神分析
  • 简介: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动态发展实体,不同文化/文明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传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必然发生认知、情感、行为层面上的变异;就其内容而言,则会产生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变异,而且交流双方文化差异越大,变异的程度就越高。变异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跨文化传播之中,是一种客观必然的存在,本文从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视角出发,对十四年来五本CSSCI新闻传播类期刊中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反思。本文借鉴变异学理论,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

  • 标签: 比较文学变异学 跨文化传播 变异问题
  • 简介:<正>引言日本文学传统崇尚对自然美的描绘,追求人与自然、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强调通过自然来抒发真实的感情,在对自然的描写中美得以临摹、还原、再现和升华。日本文学的这种审美理念与日本人所处的环境有关、与其纤细入微、毫发具究的民族个性有关、同样与其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密切相关。于是自然以及自然之"物"在日本文学中不仅是一种素材,而且是一种美感的来源;在四季更迭孕育出的美感中,春之幽艳,夏之壮硕,秋之静寂,冬之枯寥,形成日本文学美意识的特型。

  • 标签: 日本文学 物感 我一 美意识 川端康成 情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