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威尔第中后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段的分析,梳理出威尔第在此时期音乐风格的主要脉络,揭示了威尔第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以及最终形成的富有民族个性的音乐创作风格。

  • 标签: 歌剧 主旋律 现实主义 国家主义
  • 简介: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观念,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起,就牢牢地生根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之中,并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变化而发生内涵的变化。本文从农民工绘画题材的角度谈中国当代现实主义艺术的精神品格及其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现实主义 农民工题材 油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3-05
  • 简介:    二、扎实的生活底蕴在作品中完美地体现    在中国画里,该画对于今天的美术创作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画中通过人物的坐立、正侧、动静等姿态多视角地表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

  • 标签: 伍启中现实主义 创作评析 岭南画家
  • 简介:2008年是中国电视剧艺术诞生50周年。虽然电影、话剧沧桑百年相比,中国电视剧资历尚浅,但在50年的风雨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中国电视剧艺术前进的速度、影响的广度以及吸纳各艺术门类成果的包容度,都是当代中国大众艺术中的翘楚。

  • 标签: 中国电视剧 电视剧艺术 现实主义 观照 改革开放 艺术门类
  • 简介:中国画坛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术新潮涌动,各种流派粉墨登场,以西方现代派为参照系,同西方接轨,追求行为艺术,更有寄希望于发明新的制作技巧企图一举成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艺术创作是真诚的,有其鲜明的特点。

  • 标签: 行为艺术 现实主义 创作观 西方现代派 80年代 艺术创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     二、扎实的生活底蕴在作品中完美地体现      在中国画里,   画中通过人物的坐立、正侧、动静等姿态多视角地表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该画对于今天的美术创作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伍启中现实主义 创作评析 岭南画家
  • 简介:对于心理变化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关注当代许多问题还不好定位,关注历史则有许多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对于心理变化比较强烈的历史时期,心理剧变艺术创造力的提升二者之间的关系则显得更加直接明了。晚明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思想领域、文艺思潮和社会变革等的影响,

  • 标签: 心理分析 浪漫主义 晚明 现代 嬗变 书风
  • 简介:主要论述安德烈·布勒东对于绘画中的诗歌概念的转变的重要意义,他力图恢复绘画的诗歌性,恢复绘画创作中心灵想象的重大作用,借鉴了勒维迪、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论,以"自动主义"作为超现实主义诗意意象获得的方法,由诗歌高雅地将自由想象引入绘画创作中去,推导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 标签: 布勒东 超现实主义 诗意理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5-24
  • 简介:    二、扎实的生活底蕴在作品中完美地体现    在中国画里,该画对于今天的美术创作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画中通过人物的坐立、正侧、动静等姿态多视角地表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

  • 标签: 伍启中现实主义 创作评析 岭南画家
  • 简介:吴门书派是明代以苏州为中心的最大的文人书法流派,陈淳则是该书派最具代表性的书家之一,他在吴门书派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吴门书派的重要一支,其师文徵明在吴门书派的巨大影响,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陈淳的书法地位以及他在开启明末清初草书繁荣方面的巨大贡献.

  • 标签: 秋风 浪漫主义书风 吴门书派 书法流派 书法地位 明末清初
  • 简介:英国导演约翰·布尔曼是影坛的常青树。自1965年处女作《有本事来抓我们》到2014年《女王祖国》亮相戛纳,布尔曼的故事片创作生涯已经历超过五十个年头。他从经济繁荣昌盛、文化蓬勃发展的“摇摆的60年代”起步,并在这一时期成功登上了好莱坞的舞台。

  • 标签: 好莱坞电影 驱魔人 英国电影 黑色电影 男主角 戛纳国际电影节
  • 简介:王逊(1915-1969)是美术史论家、新中国美术史教育的奠基人。王逊的美学思想主要是来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美学传统而又有所拓展,并在近于马赫主义的实在论的基础上,试图用主体的创造性来调和"艺术"的形式论和内质论,且呈现出由前期强调"美的理想性"到后期重视"现实主义"的思想轨迹;应该注意的是,虽然王逊很早就受到左翼思潮的熏染,但其美学思想中的"现实主义曾经盛行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似同实异。对王逊美学思想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王逊的整体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且可以20世纪中国美学及相关学术的发展历程相互印证。

  • 标签: 王逊 美学 理想性 现实主义 实在论 马赫主义
  • 简介: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招贴设计越来越发挥其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最古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其发展潮流中深受各种艺术思潮流派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社会公共招贴还是商业招贴以及艺术招贴中的表现形式和观念层出不穷。本文就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对当代招贴设计的影响方面来论述,使得招贴设计更富有新的创意和理念。

  • 标签: 超现实主义 招贴设计 表现手法
  • 简介:作为拉丁美洲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把现实放到一种魔幻的气氛中加以描写,从而达到反映和批判现实社会的目的。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成功地把魔幻现实主义因素吸入到自己的小说中,在保持鄂温克民族特色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文章从对熊图腾神话、萨满教传统思维的借用,以及通过梦境连接魔幻现实世界、反映现实的写作目的这四个方面出发,分析了乌热尔图小说《丛林幽幽》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因素。

  • 标签: 乌热尔图 鄂温克族 魔幻现实主义 熊图腾 萨满教
  • 简介:在《艺术文摘》书后,西德尼·蒂利姆(SidneyTillim)搞了一篇“求助”广告,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批评家生涯。那是1953年,当时他是一名临时的体育记者,也是一位正在奋斗的画家,

  • 标签: 西德尼·蒂利姆 现实主义 艺术批评家 后结构主义
  • 简介:本文从绘画的语言风格形式特征分析石鲁的早期绘画艺术创作,其现实主义风格呈现出革命英雄主义气质的“叙事”模式和以豪迈为基调的“抒情”模式。“叙事”模式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一种在革命浪漫主义英雄观的主导下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现实主义风格是它的形式语言外在表现方式,而对革命浪漫主义理想的迫寻.才使得他的作品在本质上具备了更为宏阔的视野、更为热烈的感情和更为新颖的形式。“抒情”模式的现实主义风格在时间空间的表现上.呈现出有异于“叙事”模式写实传统的叙述结构和特质,在“情节”的处理上已有了新的突破。对“典型事件”描述的淡化和对艺术本体精神理想的张扬、表现性因素的增加,大大地强化了作品的人格力量,使其精神容量远远超乎了再现性艺术的表现力。

  • 标签: 石鲁 现实主义 “叙事”模式 “抒情”模式
  • 简介:尤里·卡留塔1957年出生于德聂伯罗彼特罗夫斯克地区的克里沃罗格。1973—1977年就读于敖德萨科列科夫艺术学校;1977—1979年服役于前苏联军队;1983-1989年就读于列宾美术学院,曾在梅尔尼科夫教授工作室工作,毕业后开始教学生涯。1991年被俄罗斯艺术学协会吸纳为会员,2005年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金奖。曾在中国北京、沈阳、青岛、杭州、武汉、上海等城市举办个展、群展。

  • 标签: 俄罗斯艺术 作品选登 现实主义 画家 当代 列宾美术学院
  • 简介:于焕新是90年代后期崭露头角的青年雕塑家。他原本是学工艺美术的,80年代先后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和河北师范学院。1990年参加全国城市雕塑研究班,曾两次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1997年,他考取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班,师从董祖诒、曹春生、孙家钵、隋建国诸先生,继续自己的雕塑研究和创作工作。此间,他承接了河北省爱国教育基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纪念碑及建筑装饰设计,创作并完成了纪念性圆雕《董存瑞烈士铜像》;作为第一助手参与制作了卢沟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碑群雕《万人坑》、《凄风苦雨》。1999年完成组雕《太行情怀》,并于当年参加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展览,后入选第9届全国美展。于焕新是幸运的。他出生于60年代,成长于开放改革的80年代,可谓生逢其时。20世纪后半期,是中国美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期。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中,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冲突中,于焕新经过比较鉴别,逐渐寻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道路。中国雕塑源远流长,上迄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下至唐宋元明,向有自己的民族传统。自“五四”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欧洲———先是法国,后是苏俄写实主义雕塑传入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

  • 标签: 创作谈 延伸焕 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