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以宣传、鼓吹社会革命为中心的《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将反缠足问题纳入救亡图存、解放女性的社会变革运动中,揭露缠足的危害,引导女子反思,劝导女子不缠足;将戒除缠足与救亡图存、强国保种和提高女性权利结合起来,宣传女子不缠足对女子自身健康和繁衍种类的积极作用,促成女性自觉醒悟,放弃缠足;用近代西方进化论和女权学说论证缠足是陋俗、国耻;将解除女性生理束缚和精神钳制联系起来,创办女学和女工传习所,提高女子思想文化水平,培养女子谋生能力,以达到女性最终能自立自强.20世纪初年的不缠足运动不但要解除女性的生理束缚,而且开始倡导女性的精神解放,推动了女性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 标签: 《俄事警闻》 《警钟日报》 女性 反缠足运动
  • 简介:1949年7月1日,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和武汉解放的锣鼓声中,中共湖北省委机关报《湖北日报》应运问世。植根干生活的活土,与湖北人民同呼吸、共患难,《湖北日报》走过了不平凡的里程。今年6月,为纪念《湖北日报》50华诞,湖北日报社先后举办了数次座谈会、纪念会。其间,笔者作为报庆文案人员,与应邀来社的老报人作了大量接触,初步了解了《湖北日报》的创刊经过。这里,将前辈的介绍做简要归纳,以飨读者。创刊之前.《湖北日报》有两个母体,一为原江汉解放区的《江汉日报》,一为原鄂豫解放区的《鄂豫报》。解放战争时期,《江汉日报剧《鄂豫报》发挥新闻舆论鼓与呼的作用,动员全区军民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积极支援前线作战,作出

  • 标签: 湖北日报 新华社 武汉市 荆楚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 简介:1942年,是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流年不利的一年。这一年,在极短的时间里,《中央日报》发生两起风波,都因抢发新闻出了差错。风波所及产生领导层的大换班,从社长到总编以及编辑部主任、采访部主任,撤职的撤职,辞职的辞职,众多人员纷纷落马。起因于发布废除中美不平等条约的消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人民愤起抗日。抗日战争进行的最初三个年头,作为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国,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姑息怂恿态度,甚至将战争必需的物资卖给日本。直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在蒙受重大损失后,才醒悟过来,与正在进行抗日战争的中国结盟共同抗日。美国当时的罗斯福总统,

  • 标签: 陈布雷 蒋介石 废除不平等条约 1942年 新闻 国民政府
  • 简介:邓拓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新闻T作者,他一生写过许多优秀的作品,也经受过许多的打击。在他辉煌而曲折的人生历程中,他的精神和品格被许多新闻工作者所敬仰。

  • 标签: 《人民日报》 《前线》 邓拓 新闻工作者 主持 历史学家
  • 简介:众所周知,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是中国学术界耀眼的明星人物。1930年,正是其学术盛年,他在清华大学任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成为清华文科的学科统帅与精神领袖。1932年的《清华文学院同学录》中,首页“评议会”成员集体照,俊朗挺拔的冯氏身居照片中央,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也倚身一侧,其锋芒形神大有盖过梅校长之势。

  • 标签: 《世界日报》 冯友兰 中国学术界 清华大学 被捕 大学校长
  • 简介:20世纪初,由于庚子赔款中国负债累累,面对高息巨额赔款及与之相应的利权丧失。《京话日报》率先发起国民捐运动。关于这一运动,至今尚无专文论述,仅在一些新闻史及传记中被简略提及。而此次运动,在《京话日报》中所占分量之重、在社会上影响之深、波及范围之广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拟对此运动的发起、经过及影响作一阐述,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 标签: 《京话日报》 20世纪初年 庚子赔款 新闻史 国民捐运动
  • 简介:坎坷童年何云,原名朱士翘,1904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朱巷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长年患肺病,无劳动能力,全靠母亲给人做些针线活来维持生计。幼年的何云,早已饱尝了涉世的艰辛。七八岁就给人家放牛,帮助母亲来支撑贫苦的岁月。何云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一边放牛,一边读书,13岁这年高小毕业。毕业后,何云一心想到杭州师范学校读书,但终因家贫、父病,不能遂愿。1918年,14岁的何云经三叔父介绍到北乡杨家溪小学当了教员,以贴家用。192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杭州师范学校,如愿以偿。

  • 标签: 杨家溪 贫苦农民 上虞县 新华日报 云一 八路军总部
  • 简介:风云激荡的两年──记1946、1947年的《广西日报》侯修远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两条道路,两个前途:一是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光明的新中国;一是保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黑暗的旧中国。这两条道路在斗争着。到了1946年...

  • 标签: 《广西日报》 风云激荡 黄旭初 半殖民地半封建 修远 石兆棠
  • 简介:《中央日报》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历来是国民党当权派的喉舌,为党国要人们服务。可是在1947年7月,该报却发生了一起不寻常的事件:该报中一些人员冲破重重阻力,刊登文章揭露了国民政府党政要人宋子文、孔祥熙等豪门家族,利用权势,猖狂进行套汇走私牟取暴利的罪行,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几乎酿成一场政治风暴,最后,由蒋介石亲自出马,经过政治高压与精心策划,竟以小数点的玄机化解,不了了之。整个事件充分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与腐败。宋、孔豪门套汇猖撅 舆论哗然齐呼严惩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以战胜者的姿态傲然“还都”,从重庆回到南京。以宋子文、孔祥熙为首的官僚豪门集团依仗其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

  • 标签: 蒋介石 宋子文 陶希圣 孔祥熙 国民党政府 走私案
  • 简介:民族地区党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党和政府的法规、政策,宣传并指导中心工作,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政治敏感性、政策指导性、理论准确性、监督有效性等有着不可取代的媒体权威性。在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其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 标签: 民族地区党报 日报 甘南 社会发展服务 民族地区经济 政策指导
  • 简介:《新华日报》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是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中共党报,它始终面对着极为复杂、尖锐、激烈的斗争。1942年,《新华日报》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了整风,一直延续到1943年。“团结”专页创办于重庆《新华日报》改版的第二天(1942年9月19日),由当时任《新华日报》编辑部主任的石西民主编。其宗旨是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成为“向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公开园地”①,被读者“当做一面镜子,想从别人的反省文章中照见自己的弱点或缺点”。②“团结”专页每逢周六出版,每次半个版,至1944年10月7日108期以后改为隔周出版,在报

  • 标签: 《新华日报》 党员思想教育 专页 学习运动 中共南方局 国统区
  • 简介:如果让我谈点真实的感受,我所接触到的郑涛是一个充满正气和智慧的大河之子———作者手记1999年4月,中共新乡市委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谁去接任新乡日报社社长?当时,报社不仅有700万元的巨额债务,而且职工人心涣散,前几任社长都结局不好,所以,谁也不愿意去接这个烂摊子……最后,时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新乡市委副书记的吴金印同志拍着胸脯点将:郑涛。他说:如果郑涛把新乡日报搞不好,我负责任。其时,郑涛是中共新乡市北站区区委副书记,正卓有成效地搞着北站区的信访工作。听到郑涛要调走的消息,不明就里的北站区老百姓自发到市委请愿:像郑涛这样的好干部犯了

  • 标签: 浩然正气 党委书记 报社 新乡市 信访工作 铁腕
  • 简介:正值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Ⅲ号”沿昔日海上丝绸之路访问中国将抵达广州之际.由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与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合编的《潘同文(孚)行》一书正式出版,并于2006年7月16日与广州日报理论评论部联合举行首发式。参加首发式的有省、市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荔湾区、海珠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档案、文博、图书系统研究人员,以及新闻出版单位的50多位来宾。

  • 标签: 广州市荔湾区 广州日报 首发式 市政协 评论 新闻出版单位
  • 简介:原察哈尔省老新闻工作者联谊会,于1998年重阳佳节前夕在北京举行茶会,老战友们作一年一度的团聚,并纪念原《察哈尔日报》(以下简称“察报”)在张家口创刊50周年。这天适值首都下了中到大雨,而且刮着秋风,在京的和分散在张家口、宣化、石家庄、大同等地的新闻...

  • 标签: 察哈尔 改革创新 张家口市 解放战争 毛泽东思想 新闻战线
  • 简介:《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大型日报。它是周恩来同志亲自领导创办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下,它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喉舌、号角和指路明灯。《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即武汉沦陷前一夜坚持把报纸印出后才撤退,就在同一天《新华日报》又继续在重庆开始出版发行,一天没有脱期。直到1947年2月28日,它被国民党反动派勒令停刊为止,历时9年1个月又18天,中间从没有间断过一天。然而广大读者在读《新华日报》时,都只读到1

  • 标签: 《新华日报》 中国新闻史 国民党统治区 解放前 排字房 重庆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领导的抗战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关注,而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把不抵抗和向国联申诉作为处理中日冲突的基本政策,《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机关报,其对马部抗战的态度是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演变的缩影。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部抗战的报道来透视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走向及在新闻舆论的引导和抗战动员宣传方面的策略和作用。

  • 标签: 《中央日报》 马占山抗战 不抵抗政策 申诉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