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粪便潜血免疫定量检测的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爱康国宾体检所有行粪便潜血免疫定量检测人群为研究对象,计算其阳性率,结合回访的胃肠镜检查结果,评价粪便潜血免疫定量检测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19 633例健康体检者,粪便潜血定量检测阳性718例(3.66%),其中接受胃肠镜检查者103例,发现结肠腺瘤33例(42.3%)、消化性溃疡9例(11.5%)、结直肠癌4例(3.1%),其他病变包括胃炎或肠炎、痔疮等。同期粪便潜血定量检测阴性并要求行结肠镜者87例,发现结肠腺瘤5例(5.7%),未发现结肠癌。33例结肠腺瘤粪便潜血定量水平为(823±106)μg/L,4例结肠癌为(3 569±1 085)μ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血阳性患者结肠腺瘤检出率(32%,33/103)是结肠腺瘤总检出率(20%,38/190)的1.6倍。潜血阳性患者结直肠癌检出率(3.9%,4/103)是结直肠癌总检出率(2.1%,4/190)的1.9倍。结论体检人群中粪便免疫定量检测能明显提高胃肠道疾病的检出效果,尤其是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检出更具优势。

  • 标签: 潜血 粪便 结肠肿瘤 体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从粪便中分离、培养和检测病原菌,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调查有一定的价值。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辨是否为病原菌。此次我们主要分离培养并鉴定粪便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3]。方法:本文利用伊红美蓝平板培养后的菌落特征,再提纯培养细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动力实验、生化反应。可鉴定粪便标本中的病原菌。

  • 标签: [] 革兰染色 大肠埃希菌 志贺菌 分离培养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空间、季节以及年龄分布的变化,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 - 2020年甘肃省人畜间布病报告数据,人间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畜间阳性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所的月报信息。人间布病根据年份、月份、年龄、地区等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畜间布病根据年份、月份、种群、地区等因素进行分类分析。运用ArcGIS 10.2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流行特征分析,运用Measuring Geographic工具计算2018 - 2020年人畜间布病发病重心转移距离。结果2018 - 2020年,甘肃省人间布病共报告6 375例,40 ~ 59岁年龄段占总报告的54.96%(3 504/6 375)。其中,2018年1 584例、2019年1 787例、2020年3 004例。人间布病高发时间为7和11月份。畜间共检出布病阳性牲畜48 180只,其中阳性羊47 342只,占检出总阳性数的98.26%(47 342/48 180)。畜间布病高发时间为10月份。14个市(州)中畜间布病报告主要集中在庆阳市、张掖市、酒泉市。人间布病发病重心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境内;畜间布病发病重心2018年位于武威市境内,2020年位于庆阳市境内。结论甘肃省人畜间布病病例呈增长趋势,部分地区存在人畜疫情分离问题,应主动加强监测力度,落实高危地区人畜间布病防控措施,遏制疫情蔓延态势。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特征 发病重心
  • 简介:摘要目的胶体金试纸条法潜血实验进行灵敏度阳性范围的验证及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人工配置相应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找到隐血阳性的检测范围。结果胶体金试纸条的阳性结果范围为625μg/ml左右至1μg/ml左右。结论验证阳性范围后对日常检测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控制假阴性的出现。

  • 标签: 胶体金法 隐血 敏感性 假阴性 阳性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肠道菌群失调在医院住院病人中经常发生,由于大量广谱抗菌素的应用,使其在冶疗过程中会出现腹泻或大便次数增多等症。基层卫生院实验室条件差,一般不具备肠道细菌的培养。因此,粪便直接涂片染色观察肠道菌群比例失调是一种既简便又快捷的方法,帮助临床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症和紊乱症,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粪便直接涂片 肠道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粪便乳糖检测及干预情况。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的 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轮状病毒检查使用抗体夹心 ELISA法则定轮状病毒抗原,乳糖检测使用乙酸铅氧化铵法测粪便还原糖,采用无糖奶粉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84例患儿 粪便乳糖阳性 70例,占 77.78%;病毒滴度越强粪便中的乳糖阳性越多,病程时间越久乳糖阳性反应越强,阳性率越高。结论 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腔乳糖酶严重受到影响,则会导致乳糖不能消化吸收,继发乳糖不耐受则是引发腹泻的主要原因,而采用无糖奶粉有着良好的干预效果。

  • 标签: 轮状病毒 腹泻 无糖奶粉
  • 简介:[摘要] 目的 粪便检测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方法 收集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共计92例,结合疾病分类并参考疾病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8组,后经粪便检测分析其炎性标志物含量。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知,IBD患者的炎性标志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处于重度活动期的患者标志物含量达到了高峰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粪便检测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IBD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标签: [] 粪便检测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粪便检测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方法 收集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共计92例,结合疾病分类并参考疾病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8组,后经粪便检测分析其炎性标志物含量。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知,IBD患者的炎性标志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处于重度活动期的患者标志物含量达到了高峰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粪便检测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IBD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标签: [] 粪便检测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RC)标志物粪便检测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粪便微小RNA检测、粪便具核梭杆菌(Fn)检测。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已经被国内外专家共识推荐作为CRC筛查的首选方法。由于粪便DNA检测费用偏高,目前国内尚未进行大样本的人群筛查,被推荐为CRC筛查的第二级检查。粪便微小RNA检测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粪便微生物标志物检测越来越热门,特别是粪便Fn检测,有望成为CRC筛查的微生物指标。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粪便 微RNAs 具核梭杆菌 粪便隐血试验
  • 作者: 马晓华 柴萨萨 李利利 郑贵森 段招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 73000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005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0052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唐山 0630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0052,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和评估粪便和组织样本高通量测序前处理方法,提高高通量测序在宏病毒组研究中的灵敏度。方法针对粪便样本,选取经粪便排毒的5种病毒阳性样本混合模拟样本,对不同材质的滤器、核酸酶不同处理时间、不同的提取核酸方法进行评价。针对组织样本,选取动物组织中检出的2种病毒阳性样本,对过滤、核酸酶处理和不同的核酸提取方法进行评价。采用TaqMan real-time PCR定量方法评价每步处理对每一种模式病毒核酸载量的影响,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对细菌16S rRNA基因和宿主12S rRNA基因进行定量以评价细菌和宿主的去除效果。结果对于粪便样本,使用0.22 μm的PES滤器过滤效果较好,使用PVDF材质滤器导致样本量减少;核酸酶消化2 h比消化1 h去除细菌的效果更好,且病毒损失较少;使用RPMK试剂盒可以有效减少细菌,但对部分病毒提取效果较差,而MVSK试剂盒提取病毒核酸效果较好。对于组织样本,使用0.22 μm的PES滤器过滤病毒损失较少;核酸酶消化1 h可以有效去除宿主gDNA,且病毒损失较少;使用VNAEK II试剂盒提取病毒核酸效果最好,Trizol LS+RPMK方法去除宿主gDNA效果较好,但病毒损失较大。粪便和组织样本的前处理方法整个流程的病毒损失分别为(1.7-3.0)Ct和(1.6-2.5)Ct。结论粪便样本最佳方法为PES滤器过滤、核酸酶消化2 h、MVSK试剂盒提取核酸;组织样本最佳方法为PES滤器过滤、核酸酶消化1 h、VNAEK II试剂盒提取核酸。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病毒 前处理 方法学 粪便 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粪便收集装置预防大便致失禁性皮炎(IAD)的护理效果。方法即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予患者应用自制粪便收集装置。结果40例大便失禁患者应用自制粪袋收集装置后,均未发生大便失禁致IAD。结论使用自制粪便收集装置有效减少患者局部皮肤在粪便中的暴露机会,提高护士大便量统计的准确性,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大便致IAD的发生率。

  • 标签: 大便失禁 失禁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就是探讨腹泻病粪便常规细菌学的检验的分析,方法将粪便分别接种在SS、SMAC、TCBS平板上,然后取黄豆大小粪便于2毫升灭菌生理盐水中,用力混匀用接种环取上混悬液两环于血平板上进行分离培养。结果;粪便检出菌类388例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病原菌152株,检出率是39.2%,其中毒力较强的病原菌70株占46.1%,疑为病原菌(在平板上呈优势生长菌)82株占53.9%。结论;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扩大肠道致病菌的检测范围,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特别重要,另外优势生长菌在腹泻病原上的重要位置。

  • 标签: 腹泻病 粪便 细菌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群轮状病毒(RV)引起小儿急性腹泻特征。方法采用RV诊断试剂分别在秋冬季节对216份急性腹泻婴儿的粪便,采用金标快速试剂盒检测RA。结果在216例有腹泻症状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78例RV阳性标本36.2%,其中8-10月份检出40例RV阳性粪便占5127%(40/78)0.5-2岁年龄段RV阳性59例占78.38%(59/78),检出男性RV阳性病例59例阳性率36.42%(59/162)女性RV阳性19例阳性率为35.18%(19/54)。结论由A群RV引起的婴儿急性腹泻集中在8-10月份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

  • 标签: 轮状病毒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来了解和分析粪便常规对于寄生虫病实验室病原学诊断是否有帮助,是否是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提高阳性率,以寻求最准确的实验室方法,达到给予医生诊断寄生虫病最准确的结果。方法我院2013年4~9月11927例大便常规检查寄生虫及虫卵阳性结果。结果11927例粪便常规检查寄生虫及虫卵总阳性标本1028例,阳性率为8.62%;其中肝吸虫卵886例,阳性率为7.43%,钩虫卵为112例,阳性率为0.94%,蛔虫卵16例,阳性率为0.13%,其它虫卵14例,阳性率为0.12%。结论粪便常规对寄生虫病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粪便常规 寄生虫 阳性率 检查方法
  • 简介: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社区医生日常接诊小儿患者中,粪便异常是常见的小儿疾病之一。选择能够帮助社区医生简便、快速、准确的评估小儿大便情况的评估方法尤其重要。本文将对布利斯托小儿粪便评估量表进行介绍。为社区医生评估小儿大便情况提供参考。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小儿排便异常 布里斯托尔粪便评估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