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0例38个椎体临床资料,讨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结果术后未出现伤椎椎体高度下降以及椎体再骨折的情况,术后24h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视觉类比评分术后有明显下降,病椎中部、前缘在术后X线检查中,其高度变化明显。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 后凸成形术 临床价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方法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后的疼痛及下床的时间。结果短时间内(12h~3d)病人可以下床活动。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有效的护理能促使病人早下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陈旧性与新鲜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将研究对象按陈旧性骨折和新鲜性骨折分为两组,分别拍摄两组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从而对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后凸畸形的矫正及疼痛目测分级评分(VAS)研究对比。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陈旧性骨折 临床对比研究 胸腰椎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至2009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使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18例,男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4.5岁.所有患者经骨密度检测均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均表现为骨折椎体局部疼痛,无双下肢神经症状.骨折椎体共33个:T82个,T101个,T117个,T1211个,L19个,L23个.所有患者术中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25±0.76)ml.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X线侧位片骨折椎体后凸角,CT或MRI上受损椎管狭窄指数,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例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对症治疗后治愈.术中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渗漏至椎间盘,2例渗漏至椎体前方,渗漏率为10.34%;均无神经压迫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342±1.13)分,较术前的(6.58±1.3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角为-3.36°±15.78°,较术前后凸角-5.32°±16.17°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受损椎管狭窄指数(85.14%±10.12%)与末次随访时(84.07%±11.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结果满意.

  • 标签: 骨质疏松 爆裂骨折 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86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所治疗的86例病例中,在术后6-48小时内均有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有12例1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产生。随访2-8个月,均未发现有新的骨折形成。结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的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围手术期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妊娠期妇女的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结论认为切实做好心理护理,重视患者的主诉,严密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发现病情及时处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护理 妊娠期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8月18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臂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用特制骨水泥注射器注入骨水泥3ml~6ml不等。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并能加固椎体,增加病变椎体的抗压缩及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预后良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介入手术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 简介: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然而椎体重度压缩伴椎体周壁破损性骨折因其骨水泥渗漏及穿刺风险增大而临床报道很少。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椎体重度压缩伴周壁破损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06/2010-09收治的22例椎体重度压缩伴椎体周壁破损骨折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平均丢失68.5%,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术后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评价疗效,改良Stauffer-Coventry评定系统评定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顺利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完成12个月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至随访末期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测类比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8分降至术后平均2.2分。无症状性并发症及骨水泥材料宿主反应发生。提示椎体重度压缩伴椎体周壁破损性骨折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镇痛效果理想。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骨折 椎体周壁破损 椎体重度压缩 骨水泥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26例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总体分析。结果26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为(8.7±0.62);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25±0.47﹚,术前、末次随访时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等优点。同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采用股动脉血管内支架治疗的26例下肢ASO患者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ABI)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由(124.6±32.2)m增加到(552.7±137.5)m,ABI由0.62±0.04增加到0.94±0.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为100%,2年通畅率为92.3%。结论PTA联合血管内支架置放是治疗下肢ASO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动脉硬化闭塞症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10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成功的9例患者手术时间150—270(170.50±41.26)min。术中出血量80—170(95.50±27.36)ml,术后住院时间5~11(6.50±1.39)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术后随访6~15个月,腰痛症状消失,肾积水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可达到预期效果,可替代传统开放手术,积累一定的后腹腔镜手术经验后可安全开展。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肾盂成形术 后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的疗效与意义。方法7例患者6例经患侧肱动脉穿刺、1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段血管内球囊成形术(PTA)。结果7例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cm~9cm,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A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闭塞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动静脉内瘘 血管内成形术
  • 简介:利用双喷嘴扫描喷射成形技术制备27%SiAl、42%SiAl、50%SiAl等3种Si-Al合金电子封装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热等静压致密化处理。研究合金沉积态和热等静压态的显微组织,测定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抗拉强度及抗弯强度,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其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沉积态Si-Al合金的硅相呈均匀弥散分布。随含硅量增加,合金凝固区间增大,初生硅相的数量增多,平均尺寸增大,由全部颗粒状分布逐渐演化为呈部分颗粒、部分骨架状分布,这种均匀弥散分布的结构有利于降低合金的热膨胀系数。27%SiAl、42%SiAl、50%SiAl合金的热膨胀系数连续可控,室温至200℃分别为14.76×106、9.75×106、9.29×106/K。随硅含量升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27%SiAl合金的平均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196MPa和278MPa,伸长率为9.5%。42%SiAl与50%SiAl的平均抗拉强度与抗弯强度都接近,分别达到140MPa及220MPa,伸长率小于1%。断裂方式由以铝相的韧性断裂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硅相的脆性裂为主。

  • 标签: 硅铝 喷射成形 热膨胀 电子封装
  • 简介:颈动脉狭窄(carotidstenosis,C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多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其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目前,临床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对颈动脉狭窄进行治疗,实现了颈动脉狭窄治疗的新突破。

  • 标签: 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TC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010.05-2011.11应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时间10-16月,平均10.5±2.5月,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无效(NR)。结果33例中26例CR,5例PR,CR+PR为94%。结论小剂量骨水泥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剂量 骨水泥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4例老年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结果术后患者较术前临床症状改善,均康复出院。结论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行骨折的有效方法,重视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60个椎体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过程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创造低温环境,充分延长骨水泥的牙膏期,从手术方法上预防骨水泥渗漏,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统计骨水泥的渗出率。结果60例60个椎体手术全部成功,骨水泥注射量3-5ml/椎体,VAS术前(8.5士0.9),术后3d(2.3士1.1)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有6个椎体出现不同程度及方位的渗漏,骨水泥渗出率为10%。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可显著延长骨水泥牙膏期,有效减低骨水泥的渗出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冰冻生理盐水 骨水泥 渗漏 牙膏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50例61个椎体,观察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其中男8例,女42例;年龄51-88岁,平均70.7岁;后凸成形术(PKP)14例,椎体成形术(PVP)33例,多发椎体骨折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者3例。单侧穿刺8例11椎,双侧穿刺42例50椎。结果VAS评分术前4.5-9、平均7.43,术后0.5-6、平均2.45;术后行腰椎X线片和/或CT检查,出现骨水泥渗漏14例,发生率为约28%,其中5例渗漏至脊柱旁软组织,4例渗漏至椎间盘,2例渗漏至椎旁静脉,2例渗漏椎弓根内,1例渗漏至椎管内硬膜外。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满意,易发生骨水泥渗漏。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渗漏 原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