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一直尽可能地规避他国对其内部团结与发展的影响,保持和不断塑造自身的独立性。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南海问题,给东盟自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1991年我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及柬埔寨问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之后,南海问题凸显为制约我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变量。从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署,到2017年"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的达成,正是我国和东盟共同付出的努力。2018年3月开始,中国和东盟将开始逐步启动有关"准则"的案文磋商,但鉴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这一过程注定将是异常艰巨的。本文通过回顾并对比《宣言》与"准则"达成的历史进程,分析"准则"案文磋商过程中将面临的种种挑战与考验,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思考。

  • 标签: 中国 东盟 “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 简介:语言政策与国家利益存在内在联系。本文以印尼政府华文政策的演变为主线,主要阐述了苏加诺时代、苏哈托时代以及后苏哈托时代印尼国家利益的变化及其对华文政策的影响。语言政策没有独立性,其目标始终对应着国家利益的需要。

  • 标签: 语言政策 国家利益 印尼华文政策
  • 简介: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调整时期.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塑造东亚格局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实力的相对下降深刻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关系演变,管窥冷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

  • 标签: 马来西亚—日本关系 东亚格局 演变
  • 简介:本文以1999~2010年东南亚旅华游客人次统计为样本,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东南亚旅华客流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南亚旅华客流空间结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1999~2010年间各年无标度区范围呈逐步扩大趋势,分形结构产生由局部分形→单分形→局部分形→双分形的发展变化。危机事件、旅游资源禀赋差异和区位因素是东南亚旅华客流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分形 齐夫参数 旅游流 空间结构 东南亚
  • 简介:近期,尼日利亚东南部多地发生少数部族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其间打出要求建立“比夫拉国”的旗号,并伴有暴力事件发生,造成多人伤亡,其背后有尼日尔河三角洲解放运动(MovementfortheEmancipationoftheNigerDelta,MEND,简称尼解运)插手参与。该组织在多年沉寂后,再次浮出水面,引发国际社会瞩目。2005年尼解运成立以来,多次袭击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简称三角洲地区)的外国石油设施,甚至在首都阿布贾发动过汽车炸弹暴恐袭击,严重威胁到尼日利亚正常的石油生产、财政收入、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 标签: 三角洲地区 尼日尔河 尼日利亚 解放运动 演变 抗议活动
  • 简介:冷战开始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拉拢”到“隐蔽行动”并适度“容忍”,再到试图“迎合”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浪潮,以期利用民族主义来防范共产主义。但是,随着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高涨,苏加诺采取激进的路线,使得印度尼西亚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增多。美国也逐渐改变原有的政策,采取“遏制”政策。最终在“九三零事件”中,长期受到美国秘密支持的印度尼西亚军方迫使苏加诺下台。至此,美国防止印度尼西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影响美国印度尼西亚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中,美国对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认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成为美国政策变化的主导因素。

  • 标签: 冷战 美国对印尼政策 苏加诺 民族主义 战略利益的认知
  • 简介:1240—1480年间,罗斯处于蒙古的统治之下。起初,蒙古实行残暴的八思哈制度。14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八思哈制度被废止。但蒙古并未放松对罗斯的行政管理,而是采用了遥控的达鲁其制度,定期从萨莱派遣使节(包索力),指导和管理贡赋征缴、征募军队等事务。同时,在人口统计基础上,蒙古人将罗斯划分为若干财政区、行政区或军事区,称其为"提马"或"提迈"。达鲁其制度一直持续到罗斯获得独立。

  • 标签: 蒙古 八思哈 达鲁其 罗斯
  • 简介:多极化不等于大国力量的均衡化,而是大国多中心化。基于这种认识,1999年的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不仅未发生逆转,而且在近年来已经形成的多极格局框架的基础上,更趋稳定,大国间对抗更趋公开化、表面化。俄欧中三大中心成为阻遏美国企图构筑单极世界的中坚力量。

  • 标签: 多极格局 多极化 大国关系 单极世界 世界政治 公开化
  • 简介: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殖民者纷纷东来,对东方人民进行侵略和掠夺,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之一。其中,“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尤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侵略东方各国的过程中起了急先锋的作用,对远东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荷兰是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探索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研究东方各国历史和了解殖民制度发展的历史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东印度公司 荷兰人 殖民制度 东来 十七世纪 新航路开辟
  • 简介:太平洋战争期间,印度支那一直是美国与英法两国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它们在战后如何处置这块殖民地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可以说,它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在处置殖民地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本文仅就这一时期罗斯福对印度支那战后前途的设想作点尝试性的分析,以加深对罗斯福的所谓“反殖民主义”的认识。

  • 标签: 殖民地经济 国际托管 自由法国 反殖民主义 战争爆发 战后世界
  • 简介:北一辉是二战前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的理论指导者,他的代表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纲》被称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的“圣经”。北一辉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与宋教仁、谭人凤等中国革命领导人相交莫逆,他所撰写的《支那革命外史》在二战后被誉为描绘日本人参与辛亥革命的最佳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北一辉的两部著作——《支那革命外史》和《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探讨五四运动对北一辉有关亚洲国际战略构想的影响,以期揭示五四运动期间北一辉思想的变化在他的法西斯主义国家改造论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北一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国际战略
  • 简介:在考虑东南亚华人企业家的最近发展情况时,我们将着重考虑在这方面最可比的三个国家(即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中的最大私人企业。它们的主要联合大企业的名称和特点将在本文的附录中列出。既然它们是该地区最大、财力最雄厚的华人企业,它们显然就不能代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联合大企业 泰国华人 东南亚华人企业 华商 富商
  • 简介:<正>越南抗美战争是战后东南亚乃至远东地区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对于60和70年代世界政治的影响之大是无庸置疑的。越南劳动党在这场战争中实行的战略变化过程,同美国及其附庸西贡政权的战略变动一样,左右着越南战争的发展进程,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场战争的结局。本文主要依据以美军获得的大量劳动党文件而编纂的史料集和专著中有关资料,阐述上述过程。

  • 标签: 劳动党 越南战争 东南亚 战略 西贡 史料
  • 简介:陆南泉教授的新著《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的封面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克里姆林宫图案上方列宁和普京相像而又背对背的头像会让人联想起许多:在上个世纪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俄国诞生了一个新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一批年轻有为的领袖们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列宁只有47岁,

  • 标签: 苏联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陆南泉 史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