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检测CEA和CA-153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146例已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人,135例乳腺良性病人及168例正常人的CEA和CA-153血清水平检测进行研究。结果检测146例乳腺癌患者与135例乳腺良性病人组和168例正常人组血清中CEA和CA-153阳性例数和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乳腺良性病人组与正常人组CEA和CA-153阳性例数和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EA和CA-153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部良性肿瘤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接受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针对患者表现采取针对中的护理措施,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我院护理干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结论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对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产生一定的心理焦虑和恐慌,不能积极配合进行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于出现疼痛和躁动的患者给予药物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顺利完成诊断过程。

  • 标签: 脑部良恶性肿瘤 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在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ABC-AP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血液肿瘤白血病细胞14种抗原标记,结合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对血液肿瘤白血病进行诊断及分型。结果58例初发血液肿瘤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7例(45.0%),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8例(30.0%),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5例(8.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6例(10.0%),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2例(3.3%),慢粒急淋变(CML-ALL变)2例(3.3%)。结论血液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白血病细胞抗原,为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25在胰腺癌临床诊断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比30例健康体检者和44例胰腺癌患者术前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评价这几种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意义及作用。结果三种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均有升高,以CA199对胰腺癌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意义最大。不同分期的胰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A199检测对胰腺癌诊断意义较大,Ⅰ期就有显著升高(P<0.05),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可达到88.5%,作为胰腺癌的主要检测肿瘤标志物较为理想。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WI及其ADC值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以及ADC值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宫颈癌患者及10例非宫颈肿瘤患者的宫颈进行常规MRI扫描、DWI成像及增强扫描,宫颈癌病例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比较正常宫颈各层与宫颈癌各组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正常宫颈ADC值显著高于宫颈癌的ADC值(P<0.01),宫颈癌病例中低分化组与中分化及高分化组间的ADC值有差异(P<0.05).结论DWI及ADC值可有效的区分宫颈癌及正常宫颈,ADC值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子宫颈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现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骨骼,骨显像肿瘤患者中,约有一半肿瘤灶已发生骨转移,因此早期诊断肿瘤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SPECT/CT与PET/CT将功能显像和解剖显像合为一体,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SPECT/CT与PET/CT在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应用价值及展望作简要概述。

  • 标签: 转移性骨肿瘤 SPECT/CT PET/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一MDP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显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恶性肿瘤或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99Tcm一MDPSPECT/CT全身骨平面和局部显像。获得全身骨平面及SPECT与CT融合图像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SPECT全身骨显像骨骼系统可见57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点,经过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发现其中3处为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病灶,11处为骨退行性病变,43处为骨转移肿瘤导致的骨质破坏。结论99Tcm一MDP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与平面骨显像比较,可对骨转移肿瘤提供准确的骨损伤解剖部位.在骨转移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平面骨显像可疑的患者都应该使用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

  • 标签: 骨转移肿瘤 SPECT/CT 图像融合 MD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在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ABC-AP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血液肿瘤白血病细胞14种抗原标记,结合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对血液肿瘤白血病进行诊断及分型。结果58例初发血液肿瘤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7例(45.0%),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8例(30.0%),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5例(8.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6例(10.0%),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2例(3.3%),慢粒急淋变(CML-ALL变)2例(3.3%)。结论血液肿瘤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白血病细胞抗原,为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癌胚抗原(CEA)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68例肺癌患者,40例良性病变者以及43例正常人的CYFRA21-1、TSGF、NSE和CEA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肺癌的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79.8%。结论CYFRA21-1,TSGF,NSE和CEA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高危人群初步筛查的指标。

  • 标签: 肺肿瘤 肿瘤标记/生物学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对女性盆腔炎性肿块和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36例盆腔肿块超声检查与彩色多普勒检测资料分组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分析12项声像图特征。结果病灶内正常卵巢结构、盆腔带状回声、囊腔内实性区、囊液透声性、壁厚度、周界毛糙不规则、腹水量、乳头及肿瘤内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方面有明显的鉴别意义,囊内分隔方面无明显意义。结论病灶内发现正常卵巢,盆腔内带状回声,囊液透声差,壁增厚毛糙是盆腔脓肿及炎性肿块区别于卵巢癌的重要声像特点;彩色多普勒探测肿瘤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盆腔炎 卵巢肿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微环境、LXR受体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形成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肿瘤模型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作为对照。采用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或者应用肿瘤上清处理巨噬细胞的培养方法,应用流式分选对巨噬细胞分型,Real-timePCR方法检测处理后的巨噬细胞LXRs、IL10、IL12的mRNA表达水平,及通过干扰LXRs信号通路分析LXR受体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形成及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肿瘤微环境可上调巨噬细胞LXRs受体在mRNA水平,并表现为M2型巨噬细胞的表型。结论肿瘤微环境通过激活LXRs受体,诱导TAM的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及免疫逃逸。

  • 标签: LXR受体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IF4E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5例大肠石蜡标本的eIF4E表达。病例包括大肠炎25例、腺瘤40例、腺癌40例、转移性腺癌40例。结果依大肠炎、腺瘤、腺癌、转移性腺癌的次序,e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80.0%、85.0%、100%,其中大肠炎组分别与其他三组比较,P<0.01;腺瘤组与腺癌组比较,P>0.05;腺瘤组和腺癌组分别与转移性腺癌组比较,P<0.05。依I、II、III、IV临床分期次序,eIF4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82.8%、96.6%、100%,P<0.01。eIF4E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无关。eIF4E阳性表达从大肠炎中诊断腺瘤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8.0%;从腺瘤中诊断腺癌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17.7%。结论eIF4E在大肠粘膜演变成腺瘤和腺癌、从未转移性腺癌演变成转移性腺癌、从早期癌到晚期癌中表达显著升高,提示eIF4E可以促进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潜在的预后和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脏肿瘤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良性心脏肿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脏肿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5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比较96例不同肾功能损伤的肿瘤化疗患者CysC、肌酐(Cr)的检测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小球滤过率(GFR)、CysC,肿瘤中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不全组与肿瘤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r肿瘤肾功能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功能轻度受损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r=-0.835,P〈0.001)、Cr(r=-0.642,P〈0.001)与GFR均呈负相关;方法学指标评价CysC各项指标[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符合率、阴(阳)性预测值]均优于Cr。结论CysC对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监测更具参考价值。

  • 标签: 肿瘤化疗 肾损伤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肌酐 尿素氮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18例肿瘤局部切除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其中男女各9例,平均年龄43.4岁。13例实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实行胰腺肿瘤切除+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病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2例,胰岛素瘤4例,胰腺类癌、VIP瘤各1例。肿瘤总计22枚,平均直径3.3(0.8—6.0)cm。术后并发症:胰瘘6例次(33.3%),腹腔出血2例次(11.1%),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继发糖尿病各1例次(5.6%)。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再手术病例。随访11—161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局部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局部切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X线胸片对肺结核的患者进行诊断,并鉴别。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病患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判断诊断结果以及提高鉴别诊断的方法。结果肺结核患者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以及肺脓肿等病症存在相似,但是临床表现不同。结论肺结核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以及X线片透视中与其他疾病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针对其临床特点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区别进行诊断,有利于提高确诊率。

  • 标签: 肺结核 诊断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