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贲门弛缓(AC)患者进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围术期中行全面护理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2月至5月收治的80例A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POEM围术期中行全面护理,对比疗效。结果:护理后,患者各项住院指标均明显好转,生命品质提高。结论:针对AC患者而言,于POEM围术期中行全面护理可以提高生命品质,改善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Heller)及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POEM)治疗儿童贲门弛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外科收治的10例儿童贲门弛缓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6例,女童4例;年龄1.3~12岁,平均年龄4.5±2.3岁。收集并记录患儿的病史、手术方式、并发、随访结果。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10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Heller术治疗7例,POEM术治疗3例,治疗过程顺利。腹腔镜Heller术中1例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病史患儿术中黏膜层破裂,术后发生食道胸腔瘘,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抗生素治疗2个月后瘘管闭合。腹腔镜Heller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4.2±15.2 min;POEM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7±4.8 min。术后随访9个月~4年,所有患儿均无食管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结论腹腔镜Heller术及POEM术均可用于儿童贲门弛缓的治疗,手术疗效确切,并发可控,其中POEM术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临床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腹腔镜Heller术 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 儿童 贲门失弛缓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腹腔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Heller术)和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POEM术)在治疗儿童贲门弛缓上的临床医学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本院收治的20名儿童贲门弛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患儿病史、并发以及随访结果等相应信息做好记录整理,并且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计量统计。结果:20名患儿都经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有12名患儿采用Heller术治疗,8名患儿使用POEM术治疗,手术过程进展顺利,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得到减轻。回访中所有患儿在术后都没有出现胃食管反流和食管狭窄现象。结论:腹腔镜Heller手术以及POEM手术对于治疗儿童贲门弛缓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相应并发的发生,其中POEM能够有效控制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

  • 标签: POEM术 Heller术 儿童 贲门失弛缓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EM)评估贲门弛缓(achalasia of cardia, AC)儿童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效果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9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行POEM治疗的30例AC患儿资料。患儿分别于POEM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HREM。比较术前与术后患儿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LESP)、4 s完整松弛压(4-second 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 4sIRP)、Eckardt症状评分及营养状况。结果行POEM治疗的AC患儿年龄4~14岁。LESP术后为(5.50±1.13)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的(26.23±4.47)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3,P<0.001);术后中位4sIRP为5 mmHg,较术前的25 mmHg降低2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86,P<0.001)。术后中位Eckardt症状评分为1分,较术前的8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96,P<0.001);患儿的营养状况由术前的重度营养不良明显改善至正常(Z=-5.166,P<0.001)。结论POEM治疗能显著改善AC患儿的食管动力学特征,HREM可作为AC患儿POEM术后随访评估的重要客观指标。

  • 标签: 儿童 食管失弛症 贲门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贲门弛缓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护理的对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后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贲门弛缓患者,共计有64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2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护理前后临床评分实施组间对照。结果:贲门弛缓患者护理前临床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贲门弛缓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弛缓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对贲门迟缓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评判性思维的理念融入贲门迟缓围手术期的各个环节中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 标签: 评判性思维 贲门弛缓症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环咽肌弛缓(CPA)是导致吞咽障碍的主要机制之一。神经系统疾病、肌源性疾病及头颈部疾病等均可引起CPA。A型肉毒毒素注射作为治疗CPA的有效手段,因其疗效明显、微创、可重复注射、并发少,在康复科医师中得到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针对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CPA的患者选择、不同肉毒毒素制剂的剂量、注射方法、疗效和并发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并罗列了Pubmed及中文数据库目前检索到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CPA的相关文献,以期为对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吞咽困难 环咽肌失弛缓症 食管上括约肌 A型肉毒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在贲门迟缓出院病人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7年2月贲门迟缓病人中抽取44例,随机分成两组22例延续护理观察组,基础护理对照组,统计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4%、95.5%,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1%、72.7%,有差别,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均为4.5%,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13.6%、31.8%,有差别,P<0.05。结论给予贲门迟缓出院病人延续护理能增强疗效,预防复发,值得借鉴。

  • 标签: 延续护理 贲门失迟缓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贲门迟缓患者采用内镜下食管隧道法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例贲门迟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术中1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现象,术后1例患者出现隔下游离气体,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术后进行常规的止血、抑酸以及抗感染等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贲门迟缓患者采用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术前、术中及术后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贲门失迟缓症 内镜下食管隧道法 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63-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弛缓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环咽肌弛缓患者32例分为球囊扩张治疗组16例与吞咽常规治疗组16例。球囊扩张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吞咽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于在治疗前和治疗已达3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洼田氏饮水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患者环咽肌弛缓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球囊扩张术 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行贲门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驰缓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例接受POEM治疗患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及时预防和处理并发,重视出院宣教和随访。结果9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发生,随访患者吞咽困难均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结论对POEM治疗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护理,是POEM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贲门失驰缓症 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 贲门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摘要环咽肌弛缓是脑干卒中的常见症状,是造成吞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引起相关的并发,因此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和管理,并全方位地进行综合康复干预是一项多学科的任务。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脑卒中后环咽肌弛缓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策略,以期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提供研究方向。

  • 标签: 脑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盆底弛缓综合征,是指患者排便时,盆底横纹肌反射性弛缓功能失常,导致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等反常收缩,粪便不能顺畅排出体外的一种病症;是由于支配盆底横纹肌的神经反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包括了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和盆底痉挛综合征。目的讨论浅谈盆底弛缓综合征的诊疗。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对患者作出诊断并进行治疗。结论盆底弛缓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 标签: 浅谈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A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42例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42例患者平均年龄43.9(10~70)岁,病程3个月至50年。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术,手术时间(68.5±25.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10.5±1.5)cm,环形肌切开长度(9.5±2.5)cm,无一例出现与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5(1-6)个月.41例吞咽困难明显得到解除:1例术后15d出现进食困难及呕吐,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窦道形成.行内镜下窦道切开。结论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 标签: 吞咽障碍 食管失弛症 内镜 治疗
  • 简介:摘要总结18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迟缓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术后加强并发的观察及护理,重视体位、饮食指导和出院指导。18例手术患者其中1例出现皮下气肿并发,经对症处理后治愈。18例患者出院后均恢复正常饮食并定期随访。

  • 标签: 贲门失迟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气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弛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弛缓患者38例,均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诊断为环咽肌弛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口球囊扩张术,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经口气囊扩张术,即超声定位环咽肌后经口插入导尿管,定位导尿管头端位置后,注入空气,进行气囊扩张治疗。每2日治疗1次,治疗期间记录每次治疗时间、扩张次数,并评估患者舒适度、喉部疼痛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行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VFS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每次治疗时间(23.53±1.81)min、扩张次数(4.79±0.42)次、患者舒适度(73.32±6.32)分、患者喉部疼痛VAS评分(0.89±0.7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6.00±2.19)min、(3.89±0.94)次、(55.00±7.83)分、(1.95±1.0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洼田饮水试验患者临床疗效评定,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治疗后的显效率为78.95%,明显优于对照组(31.58%),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SA评分[(22.58±1.22)和(24.05±0.71)分]、VFSS评分中的咽期评分[(2.58±0.51)和(2.11±0.32)分]及误咽情况[(3.58±0.51)和(3.16±0.3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气囊扩张术可以缩短每次治疗时间、增加扩张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喉部疼痛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脑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 舒适度 喉部疼痛